采空区积水、积气及火区调查报告
山西阳泉盂县辰通煤业有限公司由原盂县古咀接替井煤矿、盂县南娄煤矿和盂县东方振兴煤业有限公司及盂县东星煤业有限公司重组整合而成。
重组整合前,各煤矿对各原井田内9、15号煤层已进行了大片开采。
为了详细了解各煤矿的实际开采情况,本次工作在煤矿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下,对各煤矿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一、各煤矿生产情况
1、古咀接替井煤矿:于1984年建井,1986年投产,采用斜井开拓,矿井生产能力150kt/a,批准开采8、9、15号煤层,其中9、15号煤层为可采煤层,8号属零星可采煤层。
该矿重组整合前已对原井田范围9、15号煤层进行了部分开采。
该矿井下涌水量10-20m3/h,先用水泵由工作面抽至井底东场附近水仓,再用水泵由水仓抽排至地面。
主水仓处水泵房安装有三台型水泵,一台工作,一台检修,一台备用。
沿主斜井铺设有二趟排水钢管至主井井口。
2、南娄煤矿:于1985年建井,1988年投产,采用一对斜井开拓,矿井生产能力150kt/a,批准开采9、15号煤层,重组整合前原井田内9号煤层已全部采空,并已在原井田范围对15号煤层进行了大片开采。
该矿井下涌水量3-5m3/h,先用水泵由工作面抽至井底主水仓,再由主水仓向地面抽排。
主、副水仓设在回风斜井井底。
在水仓附近设有水泵房,安装3台水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沿回风斜井铺设有排水钢管至井口。
3、东方振兴煤业有限公司:1983年建井,1984年投产,采用一对斜井开拓,矿井生产能力150kt/a,批准开采15号煤层。
本次重组整合前已在原井田范围对9、15号煤层进行大片开采。
该矿风井底设有主、副水仓,主水仓容积250 m3,副水仓容积200 m3,水仓北侧设有水泵房,安装有三台潜水泵,一台向地表抽排,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回风斜井井筒内铺设有排水管道直通地表。
4、东星煤业有限公司:1984年建井,批准开采15号煤层,采用一对斜井开拓,矿井生产能力150kt/a。
本次重组整合前已对原井田内15号煤层进行大片开采。
该矿井底设有主、副水仓,并布置有水泵房,安装有三台水泵进行抽水,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
二、采空区分布情况
据矿方提供采掘图,重组整合前各煤矿已在原井田内对9、15号煤层进行了大面积开采,分布有多处大小不等积水区,其中古咀接替井煤矿分布9号煤层采空区3处,面积73125 m2,分布15号煤层采空区6处,面积414250 m2,南娄煤矿原井田内部9号煤层已全部采空,并分布15号煤层采空区8处,面积253543 m2,东方振兴煤业有限公司原井田内部9号煤层已基本采空,并分布15号煤层采空区7处,面积596375m2,东星煤业有限公司原井田内部9号煤层已大部采空,采空面积约149300 m2,分布15号煤层采空区1处,面积为28400 m2。
三、采空区积水情况
根据本次调查,整合各矿井下涌水量不大,井田内大多数采空区水均沿煤层底板向低凹处汇集后由巷道口流入顺槽被排出地表。
仅有少量采空区水在采空区低凹处因巷道连通排泄,慢慢聚集起来形成积水。
据矿方资料,井田采空区共分布4处积水区,均位于井田中部向斜轴附近。
对于上述采空区积水,因无法进行实地观测,本次采用《矿井安全手册》中老空区积水量估算公式:Q=(K×M×F)÷(cosa)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见下表。
采空区积水量估算结果表
四、采空区积气情况
由于采空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采空区残留煤柱和顶底板岩石裂隙中残存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气体不断释放和逸散到采空区内。
经长期集聚,采空区内应存有一定量的瓦斯和二氧化碳气体。
因此在临近采空区开采时,应防范采空区内积气外泄造成危害。
五、火区情况
据了解,重组整合前各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均未发生过煤自燃现象,井田内现无火区分布。
六、存在问题和建议
由于采空区积水为一动态变化过程,本次调查的采空区积水情况只反映矿井目前积水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开采范围的扩大,采空区积水范围会不断扩大,积水量也会不断增加。
因此建议该矿今后开采中应随时调查探测本矿及邻矿采空区积水、积气情况,以便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