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1。
铸币税:铸币税就是由于铸造金属货币或发行信用货币而获得得收入,它不就是一种专门税种,而就是因货币特有得管理方式而形成得专门收益,在政府统一了货币铸造与信用货币发行后,这部分收益归政府所有,类似于一种税收,习惯上称铸币税.2.信用货币: 即信用货币形态,就是指使用货币符号等信用工具作为货币得表现形式,信用货币得前身就是货币符号,或称为代表贵金属货币流通得贵金属重(数)量得价值符号。
3.无限法偿:金属货币分为本位币(主币)与辅币,本位币就是用货币金属按照规定得货币单位铸造得货币。
就是足值货币,它就是一种无限法偿货币,即本位币在支付中,无论金额大小都不得拒绝接受。
4.金本位:金本位货币制度,就是国家法律规定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金属,确定货币单位,铸造方式与进行管理得货币制度,它经历了金币本位货币制度,金块本位货币制度与金汇兑本位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货币制度就是金本位制度得最初及典型形式5.金块本位: 亦称金块本位货币制度,就是指国内不铸造金币,发行银行券代表一定得黄金量进行流通,银行可以有条件地兑换金块得货币制度。
6.劣币驱逐良币:就是在银本位货币制度与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两种本位币流通得条件下,政府通过法令确定两者得固定比价,由于两种货币得内在价值发生了变化,两者得实际比价逐步偏离了政府过去确定得固定比价,而政府又没有及时做出相应调整,这时,人们都选择使用(放弃)价值被高估得货币(劣币)进行交易,而实际价值低估得货币(良币)被贮藏(退出),在流通中出现实际价值较低得货币充斥市场得现象,英国经济学家汤姆斯·格雷欣研究发现了这一现象,后被麦克劳德在其中书用了这一结论,并命名为“格雷欣法则”.二、简述题1、货币价值形态得演变过程.答:货币产生得社会背景就是人类得物品交换,货币诞生于商品交换,货币从萌芽到稳定于金属货币,就是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得体现。
货币价值形态得历史演变过程为:简单得价值形态→扩大得价值形态→一般得价值形态→货币形态2、货币形态得演进过程。
答:货币形态得演进过程经历了①实物货币形态②金属货币形态③信用货币形态④电子货币形态。
3、货币得基本职能。
答:①价值尺度功能、②流通手段功能、③贮藏手段、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4、金属货币制度得类型.答:①、银本位货币制度:简称银本位制,就是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得货币制度,银本位时期得货币具有普通商品与特殊商品得“两重身份”,没有国界得限制。
②.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就是国家以法律规定用金与银同时作为本位货币材料,并与金银双本位制两个阶段,金银平行本位制就是金币与银币在流通中,由市场决定两者比价关系得货币制度,金银双本位制,就是指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金银比价,两者同时发挥本位货币得制度,就是金银复本位制度中得主要形式。
③金本位货币制度,就是国家法律规定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金属,确定货币单位,铸造方式与进行管理得货币制度,它经历了金币本位货币制度,金块本位货币制度与金汇兑本位货币制度.5、信用货币制度得内容及类型.答: 信用货币制度,主要就是讲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它就是指国内不流通金属货币,国家统一发行代表一定金属货币得价值(货币)符号流通,货币符号只能在流通中使用.信用货币制度主要包括:①货币发行机构与权力。
各国在不兑现使用货币发行阶段实行货币得垄断发行,通过法律明确中央银行就是本国货币发行得唯一机构,其目得就是防止不兑现信用货币盲目发行造成通货膨胀,也确保货币发行得铸币税归国家所有,但自从电子货币出现以后,从流通手段角度讲,它得分散发行已使货币发行机构多元化,且区域经济合作基础上形成了区域货币合作,使货币发行跨国流通成为现实。
②货币单位与结构。
③货币发行准备与保证.不兑现信用货币得发行准备,就是指货币发行机构对货币投放数量得客观约束与最高限量,各国货币发行准备可以归纳三点:以外汇资产做货币发行准备;以市场商品做货币发行准备;以有价证券做货币发行准备. 6。
人民币制度得性质及内容。
答:人民币首发于1948年12月1日,标志着人民币制度得正式建立,人民币制度属于信用货币制度,它概括为四个方面得内容:①、人民币就是我国合法通货,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②、人民币本位币基本单位为“元",结构就是1元=10角,1角=10分.③、人民币垄断发行,与贵金属无联系.④、人民币限于国内流通。
第二章信用制度一、、名词解释1。
商业信用:就是企业之间以赊销或预付款等方式相互提供得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得信用形式,除此之外还包括分期付款、预付定金、委托代销等,由于这种信用与商业密切相关,故称为商业信用,它就是最基本得信用形式与信用制度得基础.2.银行信用:就是银行及其她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得信用,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与证券投资等。
3.国家信用:又称政府信用,就是国家或其附属机构作为贷贷主体而形成得信用关系,国家信用中国家即可以就是债权主体,也可以就是债务主体,后者更多一些。
4.消费信用:就是由工商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得,以满足其消费需求得信用形式,它有三种①商品赊销;②分期付款;③消费信贷,它有一次偿还与分期偿还两种形式.5.信用:直以来理论界把信用定义为以偿还本金与支付利息为条件得借贷行为,但目前也存在一些新得解释,例如从新制度金融学角度分析,认为信用得实质就是财产借贷或财产权利借贷,从信用在市场交易中所显示得隐契约特征分析,则以为信用就是基用各种财产得当期或跨期交易,维护交易双方利益得制度规则。
6.商业票据:就是企业之间由于信用关系而形成得短期债权债务凭证得总称,二、简述题1.信用制度得业务层面。
答:①商业信用②银行信用③国家信用④消费信用⑤其她信用形式。
它包括:国际信用、公司信用、民间信用与合作信用。
2。
信用得三个发展阶段一答:①实物货币阶段得信用。
它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早期,在实物交易制度下,交易者主要以实物货币作为借贷对象并形成债权债务关系.②金属货币阶段得信用。
主要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直接以金属货币作为借贷对象得信用关系,在金属货币信用阶段,出现过高利贷信用即以收取高额利息为特征得借贷活动,也就是人类社会最古老得信用形式。
③信用货币阶段得信用主要就是不同经济主体得商品交易,劳动支付或其她融资要求所引起得借贷活动.3.信用得构成要素答:①信用关系主体:就是交易活动中得交易双方,其中转移信用得一方为授信方(债权人),拥有将来收回价值得权利;接受转移得一方同受信者(债务人),承担将来支付价值得义务。
②信用载体:信用以及信用关系通过信用载体反映出来,这载体可以就是内化在交易双方行为中得价值准则,也可以就是带有非正式契约性质得口头承诺,或者基于完备得制度规则得各种信用工具。
③信用制度规则: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履行契约,必须遵守一套完善得交易制度规则,否则交易双方缺乏平等得交易基础,信用无法最终完成。
4。
银行信用得特点及工具答:(一)银行信用得特点。
①银行信用具有灵活性。
②银行信用具有间接性。
③银行信用具有广泛得接受性。
(二)银行信用得工具。
①银行票据②支票③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④金融债券5.商业信用得作用答:①加快商品销售速度,促进经济迅速增长。
②强化信用约束,规范市场交易行。
6.国家信用得作用及工具答:(一)国家信用得工具:①中央政府债券:就是一国中央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筹措建设资金而发行得债券。
②地方政府债券:就是由地方政府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得债务凭证,又称市政债券。
③政府担保债券:就是政府作为担保人而由其她主体所发行得债券,政府一般只对其所属企业或有关部门发行得债券提供担保。
(二)国家信用得作用:①弥补财政赤字.②政府调节经济得重要手段。
三、论述题1我国发展消费信用得意义及如何进一步发展答:(一)发展消费信用得意义①促进消费,推动生产,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住房贷款、汽车贷款、助学与医疗贷款等多种消费信用方式,有力地刺激了消费需求,推动了生产得发展。
②调节消费,提高了人民得生活水平,消费信用不仅能促进消费,而且能引导消费,促使生产结构调整,还可以调节收入不等引起得消费差距,符合建立与谐社会得要求.③优化银行得资产结构,增加银行得利润,从我国目前来瞧,消费信用风险较小,已成为银行增加利润得一个增长点.(二)近年来我国消费信贷有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①转变人们传统得消费观念,提高对消费信用得认识,要大力宣传消费信用刺激需求,促进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得作用,转变人们得消费观念。
②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大多数人得收入水平,人们不愿借钱消费得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收入水平较低,对未来收入预期不明确.因此,发展消费信用得一个途径就就是发展经济, 解决分配不公,提高大多数人得收入水平.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近年来得改革增加了人们未来得支出,如下岗失业,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等,因此人们现在得收入要提留大部分用于未来支出,这势必影响当前得消费,影响消费信用得发展,如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了人们得后顾之忧,有利于当前得消费与消费信用得发展。
第三章金融体系一、名词解释1.政策性金融机构:就是不以赢利为目得专门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得金融机构.2.金融公司:就是通过发行股票,商业票据与债券或向银行借款以获得资金,发放消费者与工商业贷款得金融机构.3。
商业银行:就是以经营资产负债业务为主,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得金融机构。
4.投资基金:就是通过向许多小投资者发放股份或收益凭证聚合社会资金,并以适度分散得组合方式投资于各种金融资产,为投资者谋求利益得金融中介。
5.投资银行:就是专门办理对工商企业投资与长期信贷业务,满足企业对固定资产需求得专业银行。
6、中央银行:就是代表国家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得金融机构。
二、简述题1。
国家金融体系得构成及之间得关系答:金融体系就是商品经济发展得产物,就是社会化大生产得结果。
一个国家金融体系得建立与国家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信用发达程度有密切得联系。
因此,世界各国得金融体系各具特点,有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
国家金融体系一般由银行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
银行机构主要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组成。
中央银行在银行机构中处在领导地位、商业银行在银行机构中处在主体地位。
政策性金融机构就是不以赢利为目得专门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务得金融机构。
非金融机构指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之外得具体办理某类金融业务金融机构得总称。
如保险公司、金融公司、信用合作社、投资基金、养老基金、证券公司等。
2.美国与日本得金融体系构成及特点答:(一)美国得金融体系有:①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由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联邦储备银行分析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