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房建测量放线的流程及方法
一、施工前的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应包括:施工图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检测、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的检验校正、施工场地测量等内容。
1.1、施工测量前,应根据工程任务的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施工资料,宜包括以下内容:
(1)、城市规划、测绘成果;
(2)、工程勘察报告;
(3)、施工设计图纸与有关变更文件;
(4)、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5)、施工场区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测绘成果。
1.2、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和测量数据准备
1.2.1 、施工测量方案是指导施工测量的技术依据,方案编制宜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
(2)、任务要求;
(3)、施工测量技术依据、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
(4)、起始依据点的检测;
(5)、建筑物定位放线、验线与基础以及±0.000以上施工测量;
(6)、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与具体措施;
(7)、成果资料整理与提交。
注:根据施工测量任务的大小与复杂程度,可对上述内容简化。
1.2.2、施工测量数据准备应包括以下内容:
(1)、依据施工图计算施工放样数据;
(2)、依据放样数据绘制施工放样简图。
(2)、施工测量放样数据和简图均应进行独立校核。
(3)、施工测量计算资料应及时整理、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1.4、测量仪器、量具的检验校正与维护
1.4.1为保证测量成果准确可靠,测量仪器、量具应按国家计量部门或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检定,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1.4.2 测量仪器和量具除按规定周期检定外,对经常使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的主要轴系关系应在每项工程施工测量前进行检验校正,施工中还应每隔1~3个月进行定期检验校正。
1.4.3 测量仪器和量具的使用应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并应
精心保管,加强维护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状态。
1.5、所有测量人员经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1.6测量时经常用到的图纸。
熟悉设计图纸,特别是建筑平面图纸是施工测量的主要依据,测设前应充分熟悉建筑物各种有关的设计图纸,便于了解施工建筑物与相邻地物的相互关系以及建筑物本身的内部尺寸和技术要求等,测时必须准确计算所测设的各种定位数据;
测设所需要的图纸有:
总平面图:在总平面图上,就可以看到或计算设计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或测量控制点的三维坐标、BM点及相互之间的平面尺寸和高差,作为测设建筑物总体位置的依据,但要注意
用地红线、道路红
线及高压线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规范的要求。
建筑平面图:在建筑平面图中,就可以看到建筑物的首层、标准层等各楼层的总尺寸,以及内部各定位轴线之间的关系尺寸,这是施工测设建筑物的细部轴线的依据。
基础平面图:在基础平面图上,就可以看到基础边线(基础横断面的形状和大小)及不同基础部位的设计标高等,这是轴线定位及测设基础轴线的主要数据。
基础详图:是基础施工开挖边线及轴线控制的重要依据。
在基础详图中,可以看到基础横断面的形状和大小、立面尺寸和设计标高。
建筑物的立面图和剖面图:在建筑物的立面图和剖面图中,就可以看到基础、门窗、地坪、楼梯平台、楼板、屋架和屋面等设计高程,这些高程通常是以±0.000为起算点相对高程,是测设建筑物各部位高程的主要依据。
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就是确定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的测量工作。
建筑物的定位应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积大小不同而异:当以城市控制点或场区控制网定位时,应选择精度较高的点位和方向为依据;当以建筑红线桩定位时,应选择与主要街道中心线平行的建筑红线为依据,并应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的边;当以原有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定位时,应选择外廓(或中心线)较完整的永久性建(构)筑物为依据。
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利用坐标反算法复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
此项工作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
坐标反算法:根据直线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计算直线的水
平距离和坐标方位角的过程。
项目技术负责人带队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座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三、场区平面控制网、建筑方格网、高程控制网。
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点所组成的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的测量网。
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1)、根据测绘院给出的几个桩点,对此点进行实测实量精度升级,当测设结果中误差小于1/15000时则可作为建立本工程平面控制网的依据。
(2)、桩点引测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主控制桩定位在距槽边1m位置做成高0.25m、0.6m*0.6m的四方砼桩台(同一方向的桩点尽量在一条线上),做在基坑护栏内可以防止碰撞和人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