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入侵植物

入侵植物


外来生物入侵造成的危害
• (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主要表现在:①直接导致当地生物物种数量减少;
②间接导致依赖于当地生物物种生存的其他生物 物种的数量减少;③改变了当地生态系统;④当 地环境对火灾、病虫害的控制和抵抗能力降低; ⑤当地土壤保持和土壤营养改善能力降低;⑥当 地水分保持和水质提高能力降低;⑦当地生物多 样性保护能力降低。
• 原产于北美,生长迅速,竞争性强,能在一地很快形 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和消亡。豚 草开花时会产生大量的呈黄色雾状的花粉。人一旦吸入, 会出现咳嗽、流涕、全身发痒、头痛、胸闷、呼吸困难 等症状,严重的还会诱发肺气肿和哮喘。
• 互 花 米 草 (Spartina
alterniflora)
•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 本,生于潮间带。植株 耐盐耐淹,抗风浪。种 子可随风浪传播。根系 分布在60厘米深的滩 涂中,单株一年内可繁 殖几十甚至上百株。
• 原产美国东南部海岸, 现已在美国西部和欧洲 海岸归化。
• 假 高 粱 (Sorghum halepense) , 俗 名 : 石 茅、阿拉伯高粱
• (4)生物防治
• 生物防治是指从外来入侵生物的原产 地引进食性专一的天敌,将有害生物的 种群密度控制在生态和经济危害水平之 下。生物防治具有控效持久、防治成本 相对低廉的优点,但产生明显控制效果 的时间较长(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更长)。
• (5)综合治理
• 将生物、化学、人工、生态环境管理等 单项技术融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弥 补各自不足,达到综合控制入侵生物的 目的,这就是综合治理技术。综合治理 并不是各种技术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 的有机结合,彼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 化学农药具有效果迅速、使用方便、易于 大面积推广应用等特点。但在防除外来生物时, 化学农药往往也杀灭了许多种本地生物, 1975~1985年,加拿大为消灭杉树上的云杉 色卷蛾而喷洒名为Mataci的杀虫剂。进入20 世纪90年代后期,渔业和环境专家们推断, Restigouche河中的大西洋鲑鱼数量减少,是 因为杀虫剂中含中有一种名为Nonylphenol的 惰性溶剂。因此对一些特殊环境,如水库、湖 泊,化学农药应该限制使用。
•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 浮水或生在泥沼中。繁殖方式 以无性为主,依靠匍匐枝与母 株分离方式,植株数量可在5 天内增加一倍。一株花序可产 生300粒种子,种子沉积水下 可存活5-20年。常生于水库、 湖泊、池塘、沟渠、流速缓慢 的河道、沼泽地和稻田中。
• 原产巴西东北部,现分布于 全世界温暖地区。
•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 草本,常生长于旷野、 荒地、田边、河谷、沟 边 和 路 旁 。 花 果 期 5— 10月。种子繁殖,以幼 苗或种子越冬 加拿大一枝黄花 (Solidago canadensis)
•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 草本,生于城镇庭院、 郊野、荒地、河岸、高 速公路和铁路沿线等处。 花果期7~11月。以种子 和根状茎繁殖,繁殖能 力强,生长迅速,从山 坡林地到沼泽地带均可 生长。
•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 草本,生于田间、果园 以及河岸、沟渠、山谷、 湖岸湿处。花期6-7月, 果期7-9月。种子和根状 茎繁殖。
• 原产地中海地区,现 广布于世界热带和亚热 带地区,以及加拿大、 阿根廷等高纬度国家。
• 小 蓬 草 (Conyza canadensis) , 俗 名 : 加拿大蓬、小飞蓬
• (2)生态环境管理控制
• 外采入侵物种更多的是人侵因人类活 动或一些自然因素而造成退化的地区。 利用当地植被恢复退化的环境,构建良 好的生态系统是有效地抑制外来植物大 爆发的良策。它的优点在于良好的植被 可以长期控制入侵植物,不必彻底清除 外来人侵物种,即可有效地控制物种入 侵。
• (3)化学防除
• (2)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 传染性疾病是外来物种入侵的典型例证。 大凡新型的传染病,或直接通过旅行者 无意带进来,或间接地从人们有意或无 意引进的动物体上传染。例如:淋巴腺 鼠疫由跳蚤携带,而跳蚤通过寄生于入 侵物种——原产自印度的黑家鼠,从中 亚传播到北非、欧洲和中国。一些外来 动物,如大瓶螺等,是人畜共患的寄生 虫病的中间宿主。麝鼠可传播野兔热, 极易威胁周围居民的健康。
• ②涉及面广。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 别行政区均已发现生物入侵现象。除极少数位于 青藏高原的保护区外,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来人 侵生物。
• ③已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多。从森林、农业区、 水域、湿地、草原到城市居民区,几乎遍及所 有的生态系统。其中以低海拔地区及热带岛屿 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最为严重。
被入侵生态系统的特点
• ①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入侵物种必须 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包括食物、光照和水) 才能成功入侵。在已经退化的生态系统中, 物种单一,一些资源被过度利用,而另一 些则没有被充分利用。外来物种正是借助 这些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而得到发展。
• ②缺乏自然控制机制。繁殖能力强的物 种,在其原来的生态系统中必然有天敌 生物,或以其为食,或寄生,或能够与 其竞争,或能够分泌物质抑制其生长, 从而控制其种群数量。可是,在引入的 地区往往没有这种自然控制机制,因此, 这些物种就有可能肆无忌惮地大爆发。 岛屿或隔离地区(如湖泊、被隔离的水域 等)被入侵的可能性比较高,就是因为这 些地区常常缺乏这些控制机制。
入侵植物
基本概念
• 入侵植物——指因人为或自然原因,从原来的生 长地进入另一个环境,并对该环境的生物、农林 牧渔业生产造成损失,给人类健康造成损害,破 坏生态平衡的植物。
• 归化植物——指不依靠直接的人为干预而能持续 繁殖并维持种群超过一个生命周期的外来植物。 它们常常只是建立自然种群,不一定形成入侵。
• ②繁殖能力强。入侵物种通常能够产生 大量的后代或种子,或繁殖世代较短, 特别是具有很强的无性繁殖(如营养繁殖) 能力,可以通过根、芽、茎、孢芽或孢 子等大量繁殖。
• ③传播能力强。入侵物种有的种子非常 小,可以随风和流水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有的种子可以通过鸟类或其他动物远距 离传播;有的物种与人类的生活和工作 关系紧密,很容易通过人类活动被有意 或无意传播。
• 薇甘菊
• 原产地中美洲,是一种具有超强繁殖能力的藤本植物, 攀上灌木和乔木后,能迅速形成整株覆盖之势,使植物 受到破坏窒息而死。另一方面,薇甘菊还会分泌一种化 感物质并通过根系渗入泥土,这种物质会对其他植物产 生抑制作用,影响其生长。薇甘菊几年内就能让整座山 的植被全部萎缩甚至死去。
• 豚草
• ④涉及的入侵物种类型多。从脊椎动物(哺乳类、 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昆 虫、甲壳类、软体动物)、植物,到细菌、病毒, 都能够找到生物入侵的例证。
• ⑤入侵物种的危害已经显现。无意引入的病虫 害在农林牧和园林等各个行业造成巨大经济损 失的案例很多。农业方面有美国白蛾、美洲斑 潜蝇、甘薯长喙壳菌和豚草;畜牧业方面有紫 茎泽兰;林业方面有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 材线虫;园林方面有蔗扁蛾等。
• 紫茎泽兰
• 原产于墨西哥被冠以“霸王草”之名,它 所到之处,原有植物均被“排挤出局”。紫 茎泽兰不仅会引起粮食减产、牧草消退,对 人体健康亦有影响,其植株内含有芳香和辛 辣化学物质和一些尚不清楚的有害物质,其 花粉能引起人畜过敏性疾病,家畜误食会引 起中毒。在国家首批入侵国内的16种外来物 种黑名单中名列第一。
上面说的在深圳蛇口赤湾港见到的假高粱种子就 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的。 • 国内有些机构和个人在对危害了解不清的情况下, 为发展农业生产和美化景观而有意识地引进了一 些植物。在这些植物中也有类似的有害植物。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的特点
• ①容易形成入侵。中国南北跨度5500公里,东西 距离5200公里,跨越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 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这种自然特征使中国很 容易遭受外来物种侵害。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 外来物种都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 (3)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 外来人侵物种通过改变侵入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降低物种多样性,严重危害当地的社会和文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聚居地区周围 都有其特殊的动植物资源和各具特色的生态系 统,对当地特殊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傣族、苗族、布依族等 民族地区。由于紫茎泽兰等外来人侵植物不断 竞争,取代本地植物资源,生物入侵正在无声 地削弱民族文化的根基。
• 原产北美洲,现已在 北半球温带栽培和归化。
• 牛膝菊(Calinsoga parviflora),俗名:辣子草、 小米菊
• 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生于海岸附近到 海拔3680米的山坡草地、河谷、疏林下、旷野、 河岸、溪边、田间、路旁、果园或宅旁。花果 期7—10月。种子繁殖,繁殖力极强。
中国常见入侵植物举例
• 毒麦(Lolium temulentum) • 生物学特性:越年生或一年生草
本,适应性广,分蘖力较强。其籽 实比小麦早熟,熟后随颖片脱落。 种子繁殖。 • 原产欧洲地中海地区,现广布 世界各地。
•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俗名:凤眼蓝、水葫芦
水域、牧场。物种多样性低,自然抑制力也低, 天敌种类少,外来物种容易生存,种群容易扩增。 • ④受突发性的自然干扰,如火灾、洪水和干旱等 破坏后的生态环境。 • ⑤温暖湿润、气候条件好的地区。
外来有害植物的主要入侵方式
• 靠植物自身的扩散传播力或借助自然力量传入。 • 通过贸易、运输等方式将一些有害植物带入中国。
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和清除技术
• (1)人工防治 • 依靠人力,捕捉外来害虫或拔除外来植物,或
者利用机械设备来防治外来植物,利用黑光灯诱 捕入侵昆虫等等。人工防治适宜于那些刚刚引入、 处于建立或停滞阶段,还没有大,面积扩散的入 侵物种,但对于已沉入水里和土壤的植物种子和 一些入侵动物则无能为力。人工防治已经被用于 凤眼莲、空心莲子草、互花米草、薇甘菊等外来 人侵植物的防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