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教师 教育叙事《我的教育理想》

小学语文教师 教育叙事《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
——浅谈小组合作与生本教育曾经有人问我说觉得教育是什么,我是这么回答的,教育不光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如何教育孩子成“人”,将是我一生教育的宗旨。

我不太赞同把老师比作蜡烛,那样太悲情,或者用“呕心沥血”“牺牲精神”来评价某些优秀教师。

因为他们没有理解到作为一个老师的教育情怀,教书育人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是一种选择。

希望进入一种状态,学生是出于求知欲而快乐学习,老师是出于职业认同而幸福教学。

然而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教学是学生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双边活动,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因为他们是学习的主人。

需要结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了认知结构水平,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学。

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注意要根据他们的不同发展层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比如部分孩子基础知识欠缺,就多注意他平时上课倾听习惯的培养,书写时的坐姿,握笔等的纠正,简单的知识给他们机会回答,调动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对于基础知识过关的孩子,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多阅读,思考交流,派发一些比较有难度的任务给他们,在富有挑战性的事情上多发挥自己的用处,避免骄傲和不良的竞争,培养他们成为班上的领头羊。

为了充分调动个别孩子的特长发展,安排了许多管理员,有爱心的孩子做了“护花使者”,吃苦耐劳的孩子做了“劳动委员”,能歌善舞的做了“文娱委员”,有画画特长的做了“板报美化大师”,有点调皮捣蛋的孩子当了“安全委员”。

并且实行值日生轮流制,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

这样人人有事做,就不会有多余的时间去做危险的事情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文提出教育的四个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其中“学会共处”是要“学会和他人一起生活”。

培养学生能够应付与他人、与群体、与名族之间出现“紧张关系的能力”。

细化到我们的教学生活就是做好小组的分工与合作。

一个班五十多个孩子,一个老师来管理,毕竟不好面面俱到,但是分成12到13个小组,这样在教学,检查作业等方面都比较好操作。

把学生分成四人一个小组,有语文,数学,英语,纪律组长,分管不同的学科。

还在每
个学科进行小组讨论时,分成大组长总管分配任务,发言的顺序等,监督人人发言,安静倾听,以及有效的讨论。

打扫卫生时大组长安排扫地,拖地,擦瓷砖,整理工具倒垃圾等任务的人员,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朱永新教授说“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明日的世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多从内心去驱使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学习,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将为他们往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