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及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小题①人类对浩瀚无垠的太空向往已久。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亦真亦幻的《西游记》,人们把太空描述成妙不可言的神仙世界。
在人们的想象中,太空是一个至善至美的天堂。
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太空绝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浪漫。
进入太空,人类要面对的是险境而非仙境。
载人航天飞行要解决的问题也远不止是“高处不胜寒”。
②载人飞行要克服的第一个难关是真空环境对人的影响。
太空中没有空气,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将无法呼吸。
如果宇航员的座舱、生活舱一旦泄漏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③需要克服的第二个难关是来自太空强辐射的影响,这种太空强辐射包括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
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主要影响航天器的温度,会损伤航天器的一些表面材料,还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从而加重低轨飞行器轨道控制的负担。
高能粒子辐射则直接对航天器本身产生影响。
高能粒子长时间围绕地球运动,对低轨道航天器构成严重威胁。
它们的辐射不仅损伤航天器表面材料,而且会使航天器内部的太阳能电池、有机材料、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等的性能发生变化,甚至造成永久的损伤。
④空间碎片和流星体是载人飞行要克服的另一难关。
空间碎片又被称为空间垃圾,是指废弃的火箭或卫星的残骸和它们因爆炸或碰撞而产生的碎片。
它们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稍低于流星体与航天器的相对速度。
它们始终和航天器一同在地球的周围运动,因此出现碰撞的机会很多。
空间碎片和流星体与航天器相撞,会在航天器的表面留下撞击坑或穿孔,甚至造成航天器表面的机械损伤。
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和空间碎片,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都是致命的。
⑤另外,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火箭在上升过程中发动机会产生高强度的噪声,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也会产生巨大的噪声。
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
而飞行产生的强度不等的振动会影响宇航员的心率、血压和耗氧量,可诱发心血管的功能紊乱。
另外,人体或器械的振动也会使人视觉模糊,动作不协调,操作误差增加,语言明显失真或中断。
⑥可见,在浩渺的宇宙中,宇航员时刻面临着险境,而决非想象中的仙境。
(选自《飞向太空》,有删改)(1)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A.空间顺序B.时间顺序C.逻辑顺序(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A.举例子B.打比方C.作诠释D.分类别(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如果宇航员的座舱一旦泄露气体,很可能导致宇航员死亡。
B.太阳电磁辐射中的可见光和红外部分能影响高层大气的温度和密度。
C.体积相对较大的流星体对人体和航天器的破坏是致命的。
D.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的噪声,相当于繁忙交通路的噪声。
【答案】(1)C(2)D(3)D【解析】【分析】(1)文章介绍载人航天飞行的困难,所以用到的是逻辑顺序。
故选C。
(2)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将“太空强辐射”分为“太阳电磁辐射和高能粒子辐射”,然后再分别加以说明,所以用到的是分类别。
故选D。
(3)D:“飞船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产生的噪声”有误——原文“即使飞船在轨道运行时产生的相对小得多的噪声,也相当于繁忙交通路口的噪声,而且持续不断。
”故选D。
故答案为:⑴C;⑵D;⑶D【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顺序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角度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注意文章内容间的关系。
⑵本题考查说明文说明方法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知识的掌握,理解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要结合语句进行分析辨析。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解答此题要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结合选项,逐项审读,仔细辨析。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巴伦支与他的伙伴们吴志彬①当历史步入十六世纪中后期,在欧洲大陆,一个国土只有两个半北京城大的国家,依靠海上贸易运输崛起了,它就是荷兰。
荷兰北方航运博物馆馆长讲述的一个故事深深感动了我。
②1596年到1598年的某一天,一艘荷兰商船起锚了,船上是船长巴伦支和他率领的水手,共计17人。
此行他们除了要完成客户委托的贸易业务,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海上通道。
凭借着水手天生的冒险精神,他们在海上航行探险,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
但是在经过俄罗斯一个叫三文雅的岛屿时,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③他们只能等到春天到来,才能完成剩余的旅程。
三文雅地处北极圈内,冬天的气温只有零下40摄氏度,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谈何容易。
严寒加上食物、淡水、衣服、药品的短缺,他们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
他们只要打开船上的那些货物,那些衣服和药品就足以挽救生命。
但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却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就是死也不能动客人的货物。
④巴伦支和他的伙伴在死亡的边缘苦苦挣扎,________他们动用了货物,相信谁________不会指责他们。
但400多年前的十几位荷兰水手,没有这样做。
巴伦支带领水手们,在冰天雪地里依靠打猎勉强维持生存。
用猎物肉充饥,皮毛做衣服御寒。
但还是难以为继,一个个伙伴相继病倒,连船上的甲板都被拆掉用以烧火取暖。
这一等就是8个月,这是何等漫长的冬季。
陆续有8名水手死去,而那些货物依然完好无损。
⑤冬去春来,冰雪消融。
幸存的9人终于把货物带回了荷兰,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枯槁,但把货物完好无损地交到了委托人手中。
他们令人匪夷所思的壮举震惊了世界,也感动了世界。
他们用生命为代价坚守的信用,成为后来的商业法则。
人们记住了巴伦支的名字,历史也记录下这感人的一页,荷兰人为此骄傲。
⑥葡萄牙与西班牙在欧洲海上运输的垄断地位被动摇,巴伦支与他的伙伴们做出的牺牲,为荷兰人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商机。
此后,荷兰人几乎掌控着欧洲百分之八十的海上运输贸易量,他们创建的东印度公司,足迹几乎遍布全世界。
⑦荷兰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银行,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阿姆斯特丹市通过立法规定: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限制银行的交易自由。
所以即使正在与西班牙进行着战争,荷兰的银行还在合法地贷款给自己的敌人。
荷兰人就是这样坚守诚信之本,时至今日,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这种商业诚信是何等重要。
⑧这样一个小国的崛起,绝非偶然。
(1)认真阅读文章,请为第④段画线部分补充合适的词语,使句子通顺。
巴伦支和他的伙伴在死亡的边缘苦苦挣扎,________他们动用了货物,相信谁________不会指责他们。
(2)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做出了一个怎样“惊人的决定”?为什么说这个决定是“惊人”的?(3)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荷兰这样一个“小国”,崛起的关键是什么?文中还有什么示例可以证明这一点?(5)第⑧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1)即使;也(2)就是死也不能动用船上客人委托运输的货物;困为此时他们的盒物、淡水、衣服、药品短缺,生命受到威胁,这些货物足以挽救他们的生命,他们却宁愿舍弃生命坚守承诺。
(3)这个句子表明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的壮举感动世界,为荷兰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商机,促进了荷兰的崛起。
(4)荷兰的崛起,关键是坚守诚信证明这个观点是:荷兰在与西班牙的战争期间,荷兰的银行还在合法的货款给自己的敌人等事例。
(5)在文章结构上起首尾呼应的作用,同时点明了心。
【解析】【分析】(1)“他们动用了货物”与“不会指责他们”两个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假设关系,且是让步关系的假设复句,所以应该填“即使……也……”这个关联词语。
(2)一问,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找到了问题就找到了答案。
此题也不例外。
可分析问题的下文“就是死也不能动客人的货物”,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二问,可分析上文“冬天的气温只有零下40摄氏度,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谈何容易。
严寒加上食物、淡水、衣服、药品的短缺,他们的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3)分析“此后,荷兰人几乎掌控着欧洲百分之八十的海上运输贸易量,他们创建的东印度公司,足迹几乎遍布全世界”的意思及作用,要结合标题“巴伦支与他的伙伴们”,再联系文章内容及主题,即可分析出这句话的含意。
即: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的壮举感动世界,为荷兰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商机,促进了荷兰的崛起。
进一步证明“这种商业诚信是何等重要”“这样一个小国的崛起,绝非偶然”。
(4)一问,具体考查荷兰这样一个“小国”崛起的关键,可提取“冬去春来,冰雪消融。
幸存的9人终于把货物带回了荷兰,他们衣衫褴褛、面容枯槁,但把货物完好无损地交到了委托人手中。
他们令人匪夷所思的壮举震惊了世界,也感动了世界。
他们用生命为代价坚守的信用,成为后来的商业法则”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二问,可根据题干的要求,证明这个观点的内容可提取第7段“所以即使正在与西班牙进行着战争,荷兰的银行还在合法地贷款给自己的敌人”一句作为答案。
(5)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这样一个小国的崛起,绝非偶然”一句在结构上就有收束全文,照应开头的作用;在内容上就有点明中心的作用。
故答案为:⑴即使;也⑵就是死也不能动用船上客人委托运输的货物;困为此时他们的盒物、淡水、衣服、药品短缺,生命受到威胁,这些货物足以挽救他们的生命,他们却宁愿舍弃生命坚守承诺。
⑶这个句子表明巴伦支和他的伙伴们的壮举感动世界,为荷兰赢得了源源不断的商机,促进了荷兰的崛起。
⑷荷兰的崛起,关键是坚守诚信证明这个观点是:荷兰在与西班牙的战争期间,荷兰的银行还在合法的货款给自己的敌人等事例。
⑸在文章结构上起首尾呼应的作用,同时点明了心。
【点评】⑴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注意揣摩分句是的关系,明确关联词语。
⑵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读懂文本内容,明白作者的创作意图。
⑶本题考查句子作用的分析,注意结合语境理解句意。
⑷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根据已给出的事件,找到相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⑸本题考查了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某一段落或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这里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报秋宗璞①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
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
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
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
真的怎么得了!②一朵花苞钻出来,一个柄上的好几朵都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