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技术白皮书BEA公司谨呈2022年3月22日BEA公司作为当今软件应用服务器市场的翘楚,公司技术和产品脱胎于电信业巨子AT&T,解决方案成功服务于世界500强中所有的电信公司,在电信行业积累了深厚的经验。
BEA中国公司则始终关注着中国移动的信息化建设,致力于将先进的行业经验和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于中国移动。
本方案详细阐述了对当今中国移动的竞争分析、NGOSS系统的建设分析、中国移动本土化的解决方案设计以及BEA公司的解决方案综述,本方案力图为中国移动提供一个先进的而又是可行的整体解决方案。
BEA中国系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技术白皮书1综述中国的电信市场无疑是当今全国、亚太乃至全球市场中最为炙手可热的市场之一。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中国的固定电话用户超过1.8亿、移动电话用户近1.4亿、Internet用户数近3000万。
今年1至3季度,我国电信业务收入达到2575.5亿元,在整个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的电信市场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状态:⏹移动通信市场,从起步到今天不过六七年的时间,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互联网,短短4年间就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电信市场还孕育着更为巨大的发展空间。
固定电话全国普及率只有24.4%,移动电话的全国普及率更是仅为10%左右。
尽管如此,与国际各大电信巨头相比,中国的电信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
列强对中国市场觊觎已久,入世后的电信行业竞争强度和竞争战场将与迄今为止国内7大运营商的竞争截然不同。
1.1 规模竞争向业务竞争转变中国移动用户普及率目前只为10%,加之中国的人口基数巨大,移动通信正处于高度发展的时期。
目前来看,用户数量的增长为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主要增长点,换言之即对客户的争夺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愈演愈烈。
移动运营商增加业务收入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扩容,发展更多的用户以提高在网的绝对用户数;二是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新业务,不断满足顾客除话音以外的需要,增加单个用户的收益。
前者属于粗旷型的途径,在网络发展的高速期非常有效。
但随着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比如中国移动建设GPRS网络、中国移动建设CDMA、中国电信和网通等非移动运营商逐步进入移动运营市场,移动市场逐渐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竞争机制逐渐完善。
此时后者将显得越来越重要,势必成为将来提高公司网络业务量、增加收入的主要手段。
从全球电信市场看,规模竞争早已为业务竞争所取代。
其中最为成功的案例是日本NTT DoCoMo的I-mode业务模式。
在1亿2千万人口的日本,NTT DoCoMo的用户数为3700万,其中I-mode的用户数为2526万,共有近40,000个业务相关网站。
而I-mode的成功也主要是在移动数据业务范畴内的新业务模式的开发。
显然可以认为3G的到来无疑会给以业务竞争为核心的NTT DoCoMo带来更大的市场机会。
1.2 新业务的诞生如何产生新业务,新业务的主要来源通常来自两个方面:·新技术可以带来新业务;·原有的业务通过碰撞衍生出新业务;前者可以归结到规模竞争的产物,在采用了新的技术如SMS、WAP、GPRS、CDMA、3G等技术后,新业务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而从业务竞争的视角来看,运营商更重要的竞争力来源于后者。
即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开发出新的业务,增加更据用户群亲善特点或是地域亲善特色的业务,从而保障运营商的长远发展。
在上述两种产生新业务的途径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吸纳新技术还是衍生新的业务,承受最为直接压力的将是运营商的业务支持平台。
对业务支持平台最为直接的挑战在于:·Time-to-Market的能力;·如何衔接商业开发人员、市场分析人员商业视图与具体IT人员的技术实现视图;·通过有效的途径,采用自动的数据搜集功能,获知客户行为、产品投放的反应、市场热点走向;·在2G逐渐成熟的中国移动市场,迎接2.5G或3G所带来的新的价值链的有效搭建模式;如上所示不一而足,而所有的要求归根到底是考察对软件平台能否实现上面的需求。
1.3 移动业务竞争对软件平台的需求映射电信的发展与软件技术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息息相关的。
随着网络技术、CTI 技术、智能网技术等电信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是Internet逐渐成熟和产品化、CRM 系统的跃进、B2B、B2C、B2E、B2P等各类新价值链的形成。
分布式组件技术(DCT:Distributed Component Technology)对整个软件工业的影响是划时代的。
相应的主流技术包括CORBA、J2EE、.net、Web Service、XML等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商用化,极大提升了现在软件平台的能力。
应用服务器(Application Server)的巨大市场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依托于应用服务器使企业的EAI应用、工作流应用、CRM应用、DSS应用等有了实现的基础,同时对开发人员而言则屏蔽了复杂的底层技术,使软件技术向工业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具体到电信业务系统的业务竞争需求来看,BEA公司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移动而言是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1.3.1EIS整体框架结构移动运营商的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以下的几个章节中将从几个与移动运营支撑系统密切相关的专业系统角度进行讨论。
在讨论每个专业系统的之前,应充分认识到Infostructure的重要作用。
下图为电信运营商的EIS结构示意图:从上图中不难看出,软件平台将成为整个系统的核心所在。
核心软件平台负担各种业务逻辑,并通过各种技术与各类应用相连。
软件平台的应用范畴从适用角度来看可以分为2个领域:·夯实各类专业应用的基础软件平台对外屏蔽底层各类技术细节:如何解决OLTP应用的性能和Failover;如何解决Workflow应用的创建、监控和运行;如何解决硬件平台、网络协议、数据库厂商以及软件结构之间的异构性?如何实现软件的集群结构和负载分担技术;如何保障分布式环境下的事务一致性控制;……;在传统C/S结构业已为三层或多层结构取代,传统的Client端为Browse、Wireless Client取代,J2EE成为国外大型电信运营商核心业务系统的当然之选后,构建各类专业系统时系统集成商不在制肘于缺乏底层技术开发人员、无法专注业务逻辑的实现等问题,所有的底层技术细节迁移到了Application Server的覆盖范围之下。
·构筑系统之间、系统与人之间、系统与硬件设备之间以及内部系统与合作伙伴的系统之间的桥梁;作为移动运营商的内部系统,按照中国移动关于BOSS系统的规范定义,包含7大模块。
在这些模块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系统互联的需求。
此外,作为BOSS系统的功能外延,势必需要构建从BOSS系统到网络设备、移动运营商与SP以及银行、邮储的互联问题。
此外,当Web服务模式在中国的各大电信运营商中逐渐推行,则Internet的接入方式、企业Portal的接入等也应归于互联平台负责的范畴之内。
上述的互联问题在现有的系统中存在一些原始的应用形式,通常异步的消息传递机制,解决信息路由转发的问题。
而根据现在系统的需求,互联将是商务层面、业务层面的互联,需要软件平台提供包括交易控制、并发连接控制、安全性控制等更加复杂的技术保障。
综上,正是由于电信技术的发展对于业务支撑平台的产生了众多新的需求,而软件技术的发展则为实现业务支撑平台的新需求提供了可能。
1.3.2企业应用集成平台应用系统与企业外系统,如银行系统、邮储系统、供应商的ERP系统等之间互联。
通过统一平台提供应用互联平台(EAI)。
企业应用集成(EAI)是一集成计算机系统及应用的解决方案。
企业应用集成具有精简用户接口及子系统的能力,因此可将系统架构简化。
尽管如此,企业应用集成要求各种应用能够顺畅地交换功能及数据信息,并要求尽量少改动或完全不改动应用本身。
这一集成过程需要规划──不仅要使各子系统能够相互通信,并且还应允许将来进行灵活的改动。
企业在异构平台上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连完整的企业应用互连解决方案EAI (企业应用集成)。
通过它,能够帮助客户能够在一个复杂的企业应用环境下实现不同厂家产品,不同应用系统之间有效的互连,为企业构造一个紧密协作、集中管理的,同时又是一个高可靠、高可用、易于扩展的企业应用环境,为企业的集约化经营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1) 域管理策略为了有效的区分、管理不同的应用系统,多个应用系统之间的互连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互连域。
各种应用系统间互连的属性被定义在域管理属性文件中,统一电信支撑平台通过分析域管理属性文件来实施对不同应用系统间互连的管理。
✓域是可互操作的。
客户可以根据应用系统的特点,定义域是单向操作还是双向操作。
✓域访问是安全的。
客户可以定义不同域互连时开放的程度,定义特定用户所能访问的特定服务或对象。
同时,域间传输的数据是可加密和压缩的,这也是由客户来定义的。
✓域管理是通过域网管来实施的。
通过域网管,集成平台可以控制不同域之间的互连,可以关闭/启动域连接,统计域连接的各项指标等。
✓域是独立的。
通过域,可以把应用划分成比较独立的模块,使得多模块间的影响相对减少。
2)事务完整性控制在应用域间的事务完整性控制方面通过两阶段提交协议支持。
两阶段提交协议是为解决分布计算环境下数据一致性问题提出的,目前所有主流的数据库产品都提供了两阶段提交协议的接口。
3)标准协议支持在应用域互联中应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协议。
具体实施互连方案时可根据应用系统的要求来选择系统间的互连协议。
4)B2B集成随着移动梦网的开展,业务不断推陈出新,B2B的集成能力将成为对系统的未来需求之一。
1.3.3现有业务与Internet的嫁接通过Internet来推行自身的业务,开展网上营业厅、网上客服、网上自服务甚至电子商务将会成为各大电信经营商竞争的主要战场,因此Web类型的应用将逐渐成为电信经营商需要花费巨大精力的应用类型。
在将移动现有业务推行到网上后,随着业务种类的不断发展以及用户对网上应用便捷性的认识的提升,网上系统支撑的容量以及面临的问题也将不断攀升,从而对软件平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电子商务系统的各个实现层次上应当完全遵循业界相关标准,使得电子商务用户的业务系统具备充分的平台无关性,当其应用从一家产品转换到另一家产品时,其业务系统的程序代码不需任何改动或只须做极少的必要调整,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的投资。
●多层的结构设计使电子商务系统在设计和实现上可以分别实现,各个功能层次相互之间相对独立,其设计、实现和维护的工作可以分步和独立完成,不会出现互相干扰的现象,简化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