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题卷6道大题,21道小题,共8页。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谓“年”陈勤建民间相传“年”是一只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的独角恶兽,每到寒冬腊月末就到附近的村庄里去寻找食物,甚至伤害村民,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灾难。
后来人们发现,它会被人们扔到火堆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但是“年”并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三十,大家夜里都不睡觉,守着火烧的竹节驱除这只怪兽。
在不同的时期,“年”的称谓有所不同,唐虞时称“载”,夏时称“岁”,殷时称“祀”,至周始称谓“年”。
现在的“年”是从周时才开始的。
“年”字的甲骨文、金文作谷穗成熟下垂之象形,“年”字的象形字,是一个背负成熟谷穗,即“年成”为主要表意。
这是文字发生学给汉字“年”所下的准确定义。
至于“载”是取万物终而复始,“岁”是取岁星年行一次的意思,“祀”是指四时祭祀完结。
“春节”这一说法在我国历史上早就出现了。
《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
不过,当时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时,“春节”则泛指整个春季。
中华民族传统历法岁首为正月初一,现今无论中国还是海外华人都统一称为“春节”,但在历史上却称之为“元旦”。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翌日发布《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宣布:“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同时,南京临时政府还发布了《命内务部编印历书令》,要求“于阴历十二月前制定历书,颁发各省”,对于“旧时习惯可存者,择要附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
1912年3月,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进入北洋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延续了辛亥革命以来的变俗行动,发布公告“现在共和政体业经成立,自应改用阳历,以示大同”。
到1913年阳历新年到来之前,各机关收到政府通电“自正月初一日起至初三日止停办三日”,然而,在民间则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仍在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
有鉴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由当时北京政府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
”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施行。
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现行的“春节”只有一百多年。
阳历年元旦,在西历年节中称为新年的第一天。
现有西历新年的“元旦”称谓,正是“中”冠“西”戴。
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年节的民俗称为“元旦”安在公历新年的第一天上,百余年过去了,民众对此分得还是很清楚。
1923年1月3日《申报》第2版《阴阳历新年的比较》一文记载:“社会上逢着过阴历新年,顿现出热闹的气象。
吃的玩的,比较平时要添出许多。
便连路上的行人,也得增多不少。
但是遇阳历新年,除掉有几面国旗迎风招展以外,简直和平时一样”。
当代的“春节”,除了传统外,还与经济考量、社会时序的建构相连。
新中国成立以来,年节(元旦加春节)假日天数一直是四天,改动不大。
事实上,我国传统的过年日子大致主要与农事季节有关,这一时间节律的模式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
(有删改) 1.下列有关“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民间传说“年”是一只恶兽,每年腊月三十夜,人们又火烧竹节的爆裂声驱除它。
B.“载”“岁”“祀”是不同时期对“年”的不同称谓,现在的“年”是从西周时开始的。
C.“年”字的甲骨文、金文作谷穗成熟下垂的形状,“年”字主要表达“年成”为的意思。
D.阳历新年和阴历新年因为都是过新年,所以气象热闹,节日气氛浓厚,有别于平时。
2.下列对“春节”“元旦”两个节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春节”一词在我国汉代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时则泛指整个春季。
B.夏历岁首称为“春节”,是从1949年开始的,到现在为止,也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C.当今的“春节”,除了与传统习俗有关之外,还与经济考量、社会时序的建构相关连。
D.阳历年“元旦”大致与农事季节有关,这一时间节律的模式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A.现今海内外华人称“春节”的节日,在我国传统历法上是新年第一天,即正月初一。
B.北洋政府依旧延续了辛亥革命以来的变俗行动,发布公告“改用夏历,以示大同”。
C.西历新年“元旦”的称谓在中国古已有之,阳历年元旦,即西历年节中的新年第一天。
D.新中国成立以来,“元旦”加“春节”的年节假日天数一直是四天,改动不是很大。
1.【解析】D 原文“但是遇阳历新年,除掉有几面国旗迎风招展以外,简直和平时一样”,可见“阳历新年”并不是“气象热闹,节日气氛浓厚,有别于平时”。
2.【解析】D 错在“阳历年“元旦”大致与农事季节有关”,原文是“我国传统的过年日子大致主要与农事季节有关,这一时间节律的模式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
3.【解析】B 错在“改用夏历,以示大同”,原文为“……自应改用阳历,以示大同”。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张衡传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衡少善属.文属:属于B.遂通.五经,贯六艺通:通晓C.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D.衡常思图.身之事图:谋划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今人又大功而.击之,不义B.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D.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B.公车特征..拜郎中C.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D.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7.下列对原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张衡善属文,文学造诣深,还具有谦虚、脱俗的品格,“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了他绝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
B.张衡善机巧,在天文、数学、地理、气象、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第四段重点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浑天仪。
C.张衡善理政,任河间相是看到豪右“共为不轨”,他“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收到“上下肃然,称为政理”的效果。
D.文章以时间为序,记叙张衡以生;以“善”为纲,以“妙”为目,所写方面多而不杂,事迹富而不乱,文章简而概括全。
8.请把上面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分)译文:(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2分)译文:4.【解析】A 属:连缀,写作。
5.【解析】A 两个“而”都为转折连词,却,但是。
B项,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对象;介词,比。
C项,介词,用;连词,因为。
D项,连词,就;副词,竟然,却。
6.【解析】C A项,不去(应荐)。
B项,特地征召。
D项,官吏初到任。
7.【解析】B 第四段重点介绍了能代表其成就的候风地动仪,没有介绍浑天仪。
8.【答案】(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2)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三、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鉴赏(10分)9.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任选三题,每空1分,共6分)(1)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____。
同心而离居,___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2)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
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3)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臣无祖母,____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9.【答案】(1)长路漫浩浩忧伤以终老(2)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4)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10.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目。
(4分)别滁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宋仁宗庆历五年八月,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
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本诗便作于此时。
诗歌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0.【答案】春日饯别不忍离别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荒漠一夜付浩勇①天蒙蒙亮的时候,他已在大漠的荒滩里跋涉了整整一夜。
②他蠕动着苦涩僵硬的舌头,舔了舔嘴唇上叠透的干血泡,面对一望无际的沙梁,不由回望一眼身后伴随的追敌——晨雾里闪着两点绿光的饥饿的野狼,心里又掠过一阵恐惧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