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著名曲目京剧选段:1、京剧:霸王别姬(折子戏);2、京剧:白蛇传.断桥(旦角折子戏);3、京剧:定军山(折子戏);4、京剧:贵妃醉酒(旦角折子戏);5、京剧:借东风(折子戏);6、京剧:金玉奴.洞房(旦角折子戏);7、京剧:空城计(折子戏);8、京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全剧);9、京剧:女起解(旦角折子戏);10、京剧:让徐州(折子戏);11、京剧:三堂会审(全剧);12、京剧:失子惊风(旦角折子戏);13、京剧:艘孤救孤(折子戏);14、京剧:文昭关(折子戏);15、京剧:西施(全剧选场01-——02);16、京剧:徐策跑城(折子戏);17、京剧:彝陵之战;18、京剧:辕门斩子(折子戏)。
赞同37| 评论铡美案,花为媒,四郎探母,半把剪刀,赤壁怀古等。
梅妃钓金龟滑油山打龙袍盗御马铡美案二进宫问樵闹府战樊城法场换子空城计卖马耍锏战太平上天台一捧雪搜孤救孤洪羊洞李陵碑失街亭珠帘寨打侄上坟乌龙院打鱼杀家打严嵩沙桥饯别伐东吴贵妃醉酒凤还巢宇宙锋穆桂英挂帅锁麟囊玉堂春1、霸王别姬(折子戏);2、白蛇传;3、定军山;4、贵妃醉酒(旦角折子戏);5、群借华;6、金玉奴;7、失空斩;8、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全剧);9、玉堂春;10、让徐州;11、乾坤福寿镜(尚派);12、搜孤救孤;13、文昭关;14、西施(全剧选场 01-02);15、望江亭;16、徐策跑城(折子戏);17、彝陵之战; 18、辕门斩子;19、四郎探母;20、红鬃烈马;21、锁麟囊 22、群英会23、探阴山1、借东风2、花田错3、红灯记4、杜鹃山5、智取威虎山6、沙家浜7、宇宙锋8、红娘9、穆桂英挂帅 10、杨门女将 11、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12、二进宫 13、大保国 14、西施 15、贵妃醉酒 16、生死恨 17、太真外传 18、白蛇传 19、文昭关 20、击鼓骂曹 21、李逵探母 22、女起解 23、钓金龟 24、金玉奴 25、武家坡 26、游龙戏凤 27、击鼓骂曹 28、打渔杀家 29、四郎探母 30、将相和 31、凤还巢 32、大登殿 33、玉堂春 34、文姬归汉 35、桑园会 36、洛神 37、鸿门宴 38、三娘教子 39、甘露寺 40、法门寺 41、柳荫记 42、打侄上坟 43、铡美案 44、彩楼记 45、御碑亭 46、珠帘寨 47、穆柯寨 48、定军山49、春闺梦 50、双阳公主 51、文昭关 52、红鬃烈马 53、谢瑶环 54、天女散花 55、八仙过海 56、闹天宫 57、嫦娥奔月 58、春秋配 59、荒山泪 60、贺后骂殿 61、锁麟囊 62、辕门射戟 63、洪羊洞 64、八大锤 65、杨家将 66、三家店 67、罗成叫关 68、拾玉镯 69、江姐 70、失子惊疯 71、西厢记 72、状元媒73、赵氏孤儿 74、打龙袍 75、遇皇后 76、四进士 77、秦香莲 78、借东风 79、草船借箭 80、空城计挑滑车、三岔口、三盗令、盗库银、盗仙草、盗钩、盗甲、拜山、挡马、打店、打虎、夜奔、打瓜园、打焦赞、打孟良、打韩昌、闹地府、闹天宫、闹龙宫、十八罗汉斗悟空、十八罗汉斗大鹏、长坂坡、汗津口、巴骆和、战冀州、借赵云、扈家庄、虹桥赠珠、艳阳楼、徐良出世、大破铜网阵、酒丐、金钱豹、高老庄、乾元山、三打陶三春、三盗酒龙杯、杀四们、甘宁百骑劫魏营、蜈蚣岭、大闹飞云浦、醉打蒋们神、醉打山门、水漫金山寺、大破洪州、大英杰烈、真假美猴王、狮子楼、盘肠战、哪吒闹海、战马超、溪皇庄京剧经典曲目我国经典的曲目有:贵妃醉酒、玉堂春、群英会、凤还巢、珠帘寨、彩楼记、荒山泪。
京剧传统剧目《打登州》秦琼解至登州,瓦岗众英雄得知,乔妆卖糕饼、马夫、售膏药、卖画等各色人,...[查看全文]京剧剧目《李陵碑》杨派七郎突围求救。
潘因七郎打死己子潘豹,不但不发救兵,反将七郎灌醉,绑...[查看全文]京剧剧目《萧何月下追韩信》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
他曾多次向项羽...[查看全文]京剧剧目《连环计》“连环计”由元人杂剧演化而来。
经常和戏剧《斩张温》、《凤仪亭》、《犯长...[查看全文]京剧剧目《朱痕记》唐朝时,黄龙造反,朱春登代叔从军,其妻赵锦堂与婆母相依为命。
朱春登由其...[查看全文]京剧剧目《岳家庄》《精忠说岳》第四十回,所载“杀番兵岳云保家属”,即此剧也。
而时岳飞长子...[查看全文]京剧剧目《西厢记》唐代时,洛阳青年张珙赴试,途中宿普救寺,遇故相崔珏之女莺莺,一见钟情。
...[查看全文]京剧传统剧目《辕门射戟》京剧《辕门射戟》是小生行当的传统剧目,是叶派经典剧目之一。
著名京剧表演...[查看全文]京剧剧目《周仁哭坟》严府总管严年垂涎杜妻美貌,胁迫周仁献出杜妻,威迫利诱,既许以富贵,又以...[查看全文]京剧剧目《击鼓骂曹》《击鼓骂曹》是一出京剧老生传统戏,取材于《三国演义》第23回“弥正平祼衣...[查看全文]京剧剧目《逍遥津》汉献帝刘协因曹操权势日重,与伏后计议,派内侍穆顺给后父伏完送去血诏,嘱...[查看全文]京剧剧目《捉放曹》著名的京剧传统剧目《捉放曹》,是根据《三国演义》的情节改编的。
陈宫唱道...[查看全文]京剧剧目《定军山》《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
诸...[查看全文]京剧剧目《莲花湖》绿林豪侠韩秀,郎锦堂饰韩秀剧照自号桃花郎,招集江湖亡命,占据莲花湖,独...[查看全文]京剧剧目《武家坡》出身高贵门第的妻子王宝钏独居破瓦寒窑18年,在困顿中写下血书,托鸿雁寄往...[查看全文]京剧剧目《空城计》一名《抚琴退兵》。
京剧传统保留剧目,取材自《三国演义》第95回。
余叔岩、...[查看全文]京剧剧目《四郎探母》北宋时期,杨家为抵抗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南侵,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演义出了...[查看全文]京剧剧目《红灯记》《红灯记》是一部歌颂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与敌人不屈不挠地抗战的现代...[查看全文]京剧作品《逼上梁山》中国京剧作品。
杨绍萱初稿,刘芝明、齐燕铭等集体加工修改。
1943年首演于延...[查看全文]京剧剧目《智取威虎山》1946年冬季,解放战争初期,东北牡丹江一带。
我军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领三...[查看全文]黄梅戏经典曲目黄梅戏经典曲目主要有《蔡鸣凤辞店》、《上天台》、《白扇记》等。
黄梅戏选段洞房花烛夜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恩爱夫妻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孟姜女十二调完整版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十大劝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开棺断子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好色公公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罗帕记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余老四拜年1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余老四拜年2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十八里相送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桃花女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戏牡丹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扮皇帝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打豆腐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富贵图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女驸马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打猪草·对花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梁祝下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包公误下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黄梅戏闹肉铺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查看全文]被拍成电影的黄梅戏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其他:红楼梦、孟丽君、西厢记、梁祝、寒窑托子、夫妻观灯、打猪草、打金枝、春香传、砂子岗、红色宣传员、刘三姐、党的女儿、江姐、蓝桥会、柳树井、何氏劝姑、送香茶、小辞店、西楼会、纺棉花、秋千架。
另外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都是黄梅戏名家,都有脍炙人口的唱段。
昆剧的经典剧目实在太多,只能列举一二.基本上常演出的经典剧目有:《玉簪记》、《牡丹亭》、《长生殿》、《西厢记》、《占花魁》、《十五贯》、《邯郸记》、《桃花扇》等等。
每一部戏又有许多经典的折子戏传世,有些则是只有折子戏传世而遗失了全本。
以下是一些剧目的简单介绍。
《西厢记》实为元代杂剧,王实甫撰,共五本。
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金代董解元编成《西厢记诸宫调》。
王实甫的杂剧本即在此基础上编成。
“董西厢”与“王西厢”是《西厢记》众版本中最为著名的啦。
王实甫打破了每折由一人独唱的成例,并大大地扩展了剧本的规模。
元代杂剧剧本一般为一本四折,《西厢记》大胆地铺为五本!西厢故事脍炙人口,实在不用多说。
明末有人将王实甫《西厢记》按原作全部谱为昆曲,惜不传。
现在昆剧舞台演出的《西厢记》,为李日华改编的《南西厢》。
《琵琶记》元代南戏剧本,高明撰。
该剧长期为江浙一带各戏班的看家戏,从明清以来盛演不衰,在观众中几乎妇孺皆知。
其故事宣传全忠全孝,其实带有很浓重的封建时代的烙印,呵呵。
剧谱汉代陈留郡书生蔡邕,字伯喈,娶妻赵五娘才两月,却因大比之年,迫于父命上京赴考,求取功名。
伯喈一举高中魁元,并授以议郎之职,牛丞相奉旨招赘了伯喈,伯喈以奉养双亲为由,上表辞官不成,辞婚更是不成。
此时陈留连年饥荒,五娘靠典卖来奉养公婆,自己吃糠度日。
蔡婆本以为五娘暗藏美食,待发现媳妇吃糠后,疚愧气塞而死,蔡公也重病奄奄,不久去世。
五娘无钱埋葬,只得剪发售卖,幸得邻居张大公周济,得以埋敛公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