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不当:成曾国藩政治命运转折点

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不当:成曾国藩政治命运转折点

[键入文字]
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不当:成曾国藩政治命运转折点
弱国无外交。

曾氏处理此案的苦衷,就因当时的清王朝实际上只有一个空架子。

以曾氏的为人,能不知其后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属无奈。

1870 年6 月21 日发生的“天津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教案”之一,它涉及法国、英国、美国、俄国、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多个国家。

清政府对此非常重视,指派直隶总督曾国藩赶往天津进行处理。

由于他采取了委曲求全的方针处理教案,导致民怨沸腾,一时间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甚至连他自己也大有“外惭清议,内疚神明”之感。

曾国藩后来调任两江总督,不久便撒手人寰。

可以说办理”天津教案”的苦果导致曾国藩名声大跌,给曾国藩蒙上了无法洗刷的耻辱。


早在1860 年英法联军侵占天津时,法国侵略者就将作为英法联军议约总部的望海楼行宫强占为领事馆。

1862 年,法国传教士在与望海楼隔河相望的天津城东关小洋货街建造仁慈堂一所,专门收养中国孤儿。

1869 年又在望海楼旁强占土地建造望海楼教堂。

不久,法国驻津领事丰大业又拆毁了望海楼行宫,盖起了法国领事馆。

1870 年夏,仁慈堂疫病流行,数十婴孩相继染病死亡。

教会便将几具尸体装入一个洋货箱中夜间埋于坟地。

不料却被野狗扒出,“死人皆由内先腐,此独由外先腐,胸腹皆烂,肠肚外露”。

人们又挖出不少货箱,均一棺数尸,胸腹皆烂,肠肚外露。

与此同时,天津不断发生有人用药迷拐幼孩事件,乡民拿获用药迷拐幼童之匪犯三人,其中一人为法国天主堂教徒,被天主堂经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要去。

此时民众愤怒,怀疑教堂虐杀儿童,“挖眼剖心”,而且与迷拐儿童有关。

同月18 日,民众又抓获一名迷拐儿童的案犯武兰珍,其供认系受教堂门丁王三指使,“令其出外迷拐男女。

前在穆庄子拐得行路一人,曾得洋银五元”。

消息传开,民情汹汹,士绅集会,书院停课,反洋教情绪高涨,全城笼罩在仇教的激愤之中。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