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方面:1.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首先我方提前强调一点,我方从不否认逆境能促进人的成长。
但是针对今天的辩题,与顺境相比较而言,顺境的重要性则要远远大于逆境。
哪一个更重要是一个相比较而言的过程,并不纯在某项重要某项就不重要的是非判断题。
基于这样的辩题理解,我方坚定的任务对于人的成长而言,顺境更加重要。
接下来我方将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2.《现代汉语词典》中顺境是顺利的境遇。
逆境是不顺利的境遇。
重要意思是具有重大意义、作用和影响的。
成长指向成熟阶段发展。
3.成长包括身体上的成长和心理的成长,综合能力的成长4.成长的特点:1,纵向来看。
有无数阶段组成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过程性 2.横向来看。
成长不仅指生命体生理的成长,个人个性心理的成熟,个人社会角色的转变。
----社会性。
5.顺境”即所谓在成就事业的路途上行进时有优越的条件保证,前进的障碍和阻力较小,可以一帆风顺到达成功的彼岸。
顺境与逆境相比的优势是占有资本,可以让个人的才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
6.所谓顺境是指,是指良好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家庭氛围等在物质与精神方面有利于人健康发展的境遇。
二、观点、反驳:1.正方二辩:首先请问对方辩友,困难就是逆境吗?你们说困难也是逆境,但是要知道,食不裹腹、衣不遮体才是最典型的逆境呀!听对方辩友的宏论,似乎觉得你们实在偏爱逆境,但你们又说人的本性是避难趋易,这如何能自圆其说呢?我方一辩已一再声明,逆境可以使人成长,但顺境更对人的成长更重要,因此顺境与逆境是主流与支流的关系。
2.正方三辩:我想提醒对方一句,你们还是没有解决“困难就等于逆境”这一问题。
我方二辩刚才提出只有生存问题比如饿肚皮等才是典型的逆境,你们如何回答?你们说成长是主观与客观的碰撞,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只有物质决定意识,而不存在所谓主观意识与物质并列的碰撞,对方辩友作何解释呢?3.攻击论点对方辩友的第一个论点告诉我们在逆境之中拓展了人们视野及知识,因而逆境就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但真的是这样子的吗?请大家想一想,一个人处在良好的环境之可以接受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与一个人身处在一个穷苦艰难的环境之中相试问,哪一个更有利于拓展人们的视野呢?4.如果对方说挫折能让人受到锻炼,那么你们要明确,顺境或逆境,是一种环境,是大的整体的环境,而不是个别的事件.在顺境中人也会遇到困难,遭遇挫折.在顺境中人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获得很好的帮助与支援,更好地学会克服困难的方法.而在逆境中遇到了困难,就只能自生自灭.有些人确实在逆境中成长起来了,但更多的人则是在逆境中被淘汰.6. 质问对方关于逆境的定义,是否芝麻蒜皮的事在对方看来也是逆境?你可以说,顺境并不是说一帆风顺,它也存在困难,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把他归于逆境,而只使把他看作顺境成长道路上的一些挑战罢了.7.客观现实表明还是顺境有利于人的成长,不然为什么党和政府要努力为我国青少年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为什么父母老师还要竭尽全力为我们创造好的学习氛围?为什么不本着逆境更重要的原则让我们自己去奋斗呢?逆境出成长并不是客观现实,鼓舞人心固然重要,但是它不能超越客观现实9.首先,成长需要营养,正如顺境提供的物质基础,精神鼓励,心理协助。
顺境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公共设施以及社会关爱和鼓励,都是-个人在成长中的推动力。
另一方面,所谓衣食足才能知荣辱,食不果腹的情况下,就谈不上陶治情操修身养性。
而在顺境当中,人们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能使心智也得到积极的锻炼。
在逆境当中,我们只能措手不及的面对困难苦思冥想如何摆脱困境,而顺境当中我们可以有丰富的时间和精力来吸取更全面的知识经验加快成长,年少时逆境的打击,可能会让人一蹶不振,对心理造成的伤害。
10.在顺境当中,有师长指路,有书籍指引,有亲友帮助,顺境可以让我们考虑的更全面更完善,那么我们在成长路上都会提前做好准备,对各种可能的问题提前防范,绕道而行,即使面对问题也可以从容不迫,让困难迎刃而解。
11.即使我们深陷逆境当中,在逆境中求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在顺境中更好的成长。
而我们摆脱逆境的能力和条件正是在顺境当中累积而来,并不是凭空而在的潜能。
倘若人始终处于逆境当中,遇到问题时恐怕早己被击垮打倒,肯定没有智慧和体力进行反抗。
因此,顺境才能提供给人成长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也是自然规律中使人成长的必须环境因素。
12.攻击定义一开始他们为他方的逆境下了一个很不错的定义,接着他们又急忙告诉我们“逆境不等同于绝境”这点我方也认同,但是我很遗憾对方辩友却始终没有告诉大家逆境与绝境的严格界限!逆境和绝境的本质区别到底在哪里?今天我方随便举了一个逆境不利于人才成长的例子而对方辩友他都用“这是绝境,不是逆境,不在我们今天辩论的范围之内”的话来回避我方。
对方辩友,您很会回避,您把回避做得像没有回避一样。
13.因为一个人能否成功基于他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同时,客观环境的差异也会影响他成长。
当他在拥有一定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那么顺境更有助于他的成长。
顺境能使他减少逆境的阻碍而产生的不必要的额外精力,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业和事业中去。
因为顺境拥有逆境所不具备的一定优势,处于逆境的人可能会为了生计而产生忧虑,甚至四处奔波,以致他们无法以充沛的精力去工作,而顺境则反之。
14.指出以偏概全这个辩题本身是一个“比较性”辩题,而不是“是非性”辩题——也就要说,有在逆境中成才的,也有在顺境中颓废的,但我说的是相对,是一种大概率,说白了就是谁更容易,谁的可能性大。
您不能只是举出一两个逆境成才的,或者一两个顺境中颓废的例子,就论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逆境转顺境更何况,那些从小身处逆境,最终逆袭成功的,大部分都有着很好的家风,是人家厚积薄发的结果——这种良好的家风,恰恰是一种顺境;顺境转逆境相反,那些身处逆境最后颓废的,大部分是家长疏于管教甚至于纵容——这种疏于管教和纵容,就是他的逆境。
16.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在贫穷落后的艰苦社会环境中,人也许能成功,但比在良好的环境中付出更多的艰辛。
另一方面,社会在进步,人民物质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我们的成长也比过去顺利。
三、对方拿历代名人伟人经历挫折成才说事,诸如:孙子,司马迁,屈原等.我方的反驳[供4点参考]如下:(1)提醒对方辩友确认一下辩题,不要让我们的辩题偏离了方向。
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是逆境和顺境哪个对人的成长更重要,不是成功,并且辩题中的人因指普遍意义上的人,不是诸如文王仲尼屈原孙子等特殊的人,也不是伟人。
(2)对方辨手,请看辨题,是成长不是成功,成功并不是人成长的全部表现形式。
文王拘而演周易:如文王不拘,自由写作,难说不能写两本周易。
同理仲尼不厄可能作数本春秋;屈原不逐乃赋离骚续(离骚续又名《归去来兮》,可使此文提早问世) ;孙子就更悲惨,膝盖骨都给挖掉了,人整个成了残疾,这是“更利于成长”吗?(3)对方辩友没有正确理解辩题的含义,-一味地强调逆境对于“成功”或者“成才”的重要,提请对方辩友正确审题,我们是成长而不是成才。
(4)我方说,顺境,对人的成长更重要。
这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上的客观判断。
因为我们都知道,事实上,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存在的,我方所说的更,源于顺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对方辩友拿出在逆境下成长成才的例子反驳我,但他们的成长是源自于逆境还是源自于个人内心的坚强?当然是后者。
而坚强属于个人品质的范畴,与外在环境根本不是一回事。
而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外在环境顺利还是不顺利哪个对人的成长更重要。
对方辩友所引的一一系列事例,都只是个例,都缺乏普遍意义,请对方辩友不要以偏概全。
只有在顺境中,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起来。
对方辩友说,一个人需要具有解决和面对不确定性问题的能力,这点我方也表示赞同,但是这种能力并不是由逆境培养起来的,因为逆境的不可控制性,往往不仅不能培养人的这种能力,而且可能会使人陷入无法走出的困境。
而在顺境中,我们可以根据群体和个体的需要,人为地设立一一些能锻炼人的能力,磨炼人的意志的项目,这种锻炼是可控制的,并且可以达到具有积极促进的意义的。
要说那些在逆境中成长成才的伟人。
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去观职。
能发现,其实人们往往忽略了顺境,而是注重那个人比其它人多付出的辛酸。
司马迁还是汉朝的一个史官。
他拥有察看管理汉朝皇家书馆的权利。
试问如果他没有那样的环境,它怎样写出真实反映历史的《史记》,凭空控造?曹雪芹。
祖父曾是江浙织造,曾经家财万贯、阅书万卷。
如果没有这些他能够写出《红楼梦》吗?5.谓顺?查字典你可以找到,"顺"就是有利于的意思,也就是说顺境就是有利于成长的环境.这点毋庸置疑.再来,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一些逆境中成才的榜样呢?因为它少.正因为它少才拿来教育我们,让我们学习,因为潜意识里大家已经认为顺境成长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了.所以说,就人的基数而言,顺境成长的比例是远远大于逆境的,所以事实告诉我们----顺境更有利于成长.事实上,我们一直追求的也都是顺境中成长,否则为什么国家要加大教育投资,父母为什么要让我们从小就"赢在起跑线上"你又为什么努力要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一切都是为了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又或者对方辩友认为现在的学校,现在的教育资源,老师对于你来说都是一种逆境?四、具体例子反驳1.逆境转顺境顺境不仅仅是指良好的物质条件,更是各种要素的集合。
当时八路军、新四军的装备是“小米加步枪”不假,我们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不假,但革命的胜利不是“小米加步枪”导致的,而是取决于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的中流砥柱作用,取决于全体指战员的英勇顽强,取决于中华民族的精诚团结,取决于抗日战争本身的正义性,取决于国际社会对法西斯的同仇敌忾……这些都是影响战争的关键因素,而这些,恰恰全部都是顺境。
假如,我仅仅是说假如,当时我们的队伍有日军那么好的装备,中华大地会不会生灵涂炭?会不会有那么多军民牺牲?战争会不会更早结束?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是我抗日军民智慧的结晶不假,但背后有没有透着辛酸与无奈?建立顺境正是因为以前“剑”不如人,新中国成立后才有很多有志之士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就是为了铸就一把“倚天长剑”!2.对方举巴西足球和中国足球为例子——)巴西很多球员都是从贫民窟里踢出来的,有人小时候甚至连双像样的球鞋都没有,比如罗纳尔迪尼奥;反观中国足球运动员,拿着那么高的薪水,踢的什么玩意!)在这里,我想说三句话:指出以偏概全第一,一将成名万古枯,小罗成名的背后,有多少贫民窟的小伙伴食不果腹。
更何况,罗纳尔迪尼奥们在球场外的所作所为,并非球员的楷模。
第二,那些在中超拿着高薪的所谓的矮子里面拔将军的本土球员,能踢出来的也都是各种条件都比较好的。
更何况,他们也不是拿着高薪球才踢得臭——拿不拿高薪踢得一样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