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姓氏 熊

姓氏 熊

姓氏:熊被查看次数:579原始排名:121最新排名:68一、姓氏源流熊(Xióng)姓源出有三:1、出自黄帝后裔。

据《世本》、《古今姓氏书辨证》及《元和姓纂》等所载,黄帝七世孙有季连,为芈姓,其后裔有鬻熊者,乃周文王之师,曾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

2、出自黄帝有熊氏之后。

据《元和姓纂》所载,相传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其后有以地为氏者,称熊姓。

3、出自他族改姓而来。

苗族仡熊氏,汉姓为熊;普米族本牙氏,汉姓为熊;傈僳族以熊为原始图腾的氏族五饶时,汉姓为熊;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当纳氏、热惹氏、哑咕氏等均汉姓为熊;今布依、彝、满、蒙古、瑶、阿昌、壮、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鬻熊。

商末人,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曾为周文王之师,被封为护国侯。

其先祖为黄帝,黄帝子昌意生颛顼,颛顼四世孙陆终第六子名季连,鬻熊为季连之裔孙。

鬻熊曾孙熊绎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

西周成王时,封熊绎在荆楚,建立楚国,建都于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

春秋时,楚国一度强大,势力曾扩展到中原,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二二三年,楚为秦所灭,后人多以熊为姓,并尊鬻熊为熊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熊姓发源于古时的楚国,即今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自然这一地区也成了熊姓首先繁衍的主要地区。

秦汉之际,熊姓仍旧以上述地方为其繁衍发展的中心,但亦有少数散居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魏晋南北朝时,熊姓已迁入我国江南广大地区,经过长时间的繁衍发展,逐渐在湖北之江陵、江西之南昌昌盛壮大起来,并陆续有人到朝中为官,故熊姓有以“南昌”、“江陵”为其郡望堂号的。

唐宋年间,熊姓后人陆续向江苏、浙江地区迁移,而南昌与江陵两地的熊姓依旧长盛不衰,人才辈出,族大人众,据北宋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所载,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四大姓中有熊姓,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五大姓之首为熊姓。

可见在宋代时,熊姓仍广泛分布在江西南昌及湖南岳阳一带。

而宋初移居福建省建安(今建瓯县)等地的熊姓,也逐渐成为望族,后世出了不少名人学子。

南宋末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兵征讨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拼死抵抗,但大厦将倾,非一木所能支也,故节节败退,南宋王室也从杭州出逃福建,再由福建败退广东孤岛——崖山。

元兵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百姓闻风而逃,故江浙一带之熊姓有迁福建者,再由福建入广东,以避兵火。

明初洪武年间,熊姓作为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江苏、安徽、陕西等省。

明代以后,熊姓子孙陆续向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海南各处迁徙,并有融入苗族、水族、布依族、土家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者。

到清朝,熊姓已散居全国各地,亦有闽粤之熊姓渡海赴台,进而迁居海外,侨居新加坡等国者。

如今,熊姓分布以湖北、江西、四川、湖南等省为多,上述四省之熊姓约占全国汉族熊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六。

熊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二。

三、历史名人熊安生:北朝经学家,北学代表人物之一,字植之,长乐阜城(今河北省阜城东)人。

通五经,精“三礼”,北齐时任国子博士。

后入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宫露门学博士。

不久即去世。

他沿袭东汉儒家经说,撰有《周礼》、《礼记》、《孝经》诸义疏,皆劓。

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礼记熊氏义疏》四卷。

熊朋来:元朝文学家、音乐家,豫章(今南昌)人,宋咸淳时进士。

入元后,官至福清州(今福建福清)判官。

能文,又通音律,尤善鼓瑟,著有《五经说》、《瑟谱》。

熊文灿:永宁卫(今四川省叙永)人,明代大臣,累官至兵部尚书。

熊廷弼:明湖广江夏(今湖北省武昌)人,字飞百,万历进士。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任辽东经略。

他召集流亡,整肃军令,训练部队,加强防务,在职年余,后金军不敢来攻。

明熹宗即位,魏忠贤专权,他被排挤去职。

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沈阳失守,再任经略,与巡抚王化贞不和。

次年王兵败溃退,他同退入关,后为魏忠贤冤杀。

熊大木:福建省建阳人,明代通俗小说的编著者与刊行者。

编有《全汉志传》、《唐书志传》、《宋传续集》等通俗小说,其咏史诗别具一格,颇有新意。

熊赐履:湖北省孝感人,清时大臣、政治家、一代学者。

累官至吏部尚书,治程、朱理学,认为可以用理学指导政治,强化思想领域的统治。

有《经义斋集》等。

熊伯龙:清初无神论者,字次侯,号塞斋,别号钟陵,汉阳(今属湖北省)人。

历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熟悉西方天文算学,通佛学、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

曾编著《无何集》将王充《论衡》中驳斥谶纬神学的言论分类编排,从儒学立场对传统宗教迷信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天不故意造作”,“灾异非天谴告”,人的生死是自然之道,人死不能为鬼神。

熊成基:民主革命烈士,江苏省甘泉(今江都)人。

1904年入安徽练军武备学堂学习,加入岳王会,进行反清革命活动。

1907年徐锡麟起义失败后,流亡日本。

1910年初,在哈尔滨谋刺清海军大臣载洵,被捕后就义。

熊秉坤:湖北省江夏人,早期民主革命者,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

曾任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委员,兼任武昌市市长等职,解放后任政协委员。

熊希龄:湖南凤凰人,光绪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甲午战争时因反对与日议和,被革职,戊戌政变时被禁锢。

辛亥革命后,拥护袁世凯。

后任唐绍仪内阁财政总长、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等职。

熊得山:湖北省江陵人,中国同盟会会员,爱国主义者、报人。

著有《中国革命的出路》、《中国社会研究》等。

熊十力:湖北省黄岗人,近代著名学者。

早年参加过武昌起义,任都督府参谋。

后到北京大学任教,著有《新唯识论》、《十力论学语要》、《原儒》等。

熊克武:四川省井研人,近代民主革命者。

辛亥革命后曾任四川督军、川军总司令等职,建国后,曾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务。

1970年病逝于北京。

四、郡望堂号1、郡望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楚国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纪南城)。

汉代设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

南朝齐改置江陵郡,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

南昌:汉代豫章郡治,隋为洪州台,五代南唐及明(初为洪都府治)、清为南昌府治,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2、堂号射石堂:古时有一位善于射箭的人叫熊渠。

有一次他夜间走路,老远就看到前面有一只老虎趴在那里。

他拿箭就射,老虎却一动不动。

他走近一瞧,果然中了,而且箭头射进去几寸,用手拔也拔不出,原来是一块大石头。

另外,熊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江陵堂”、“谦益堂”、“南昌堂”、“孝友堂”、“典裕堂”、“思孝堂”等。

====================================================== ======【熊姓宗祠通用对联】〖熊姓宗祠四言通用联〗义疏三礼;史擅九朝。

——佚名撰熊性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齐国子博士熊安生,字植之,阜城人。

经学家,博通五经,尤其精于“三礼”,有弟子千余人。

仕北齐为国子博士,曾与北周使臣尹公辨析《周礼》疑义数十条,后入北周任露门学博士下大夫。

著有《周礼》、《礼记》、《孝经》诸义疏。

下联典指南宋进士熊克,字子夏,建阳人。

绍兴年间进士,历官诸暨知县、知学士院、台州知州,博联强记,熟悉历代典故,有惠政。

被荐直学士院,后出知台州。

著有《九朝通略》、《中兴小历》、《诸子精华》等。

西山廉士;东阁直臣。

——佚名撰熊性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宋人熊孝则,以孝行闻名,孝宗曾召他进京,赐给金帛,但他不接受,只要了《通鉴》、《性理》、《孝经》等书籍,孝宗又赐他“西山廉士”四字。

下联典指清代湖北孝感人熊赐履,字敬修,一字青岳,号素九,别号愚斋,顺治年间进士,由庶士吉士官检讨。

康熙初年,上疏指出朝政积弊,后历官经筵讲官、纂修实录总裁、东阁大学士(宰相)兼吏部尚书等职,又四次任会试考官。

研究程朱理学,主张“非六经、《论语》《孟子》之书不读”,著有《经义斋集》等。

江陵世泽;制诰家声。

——佚名撰熊性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宋·熊本,神宗称其文有典诰,遂知制诰。

唐旌孝子;宋仰名臣。

——佚名撰熊性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熊衮,父丧不能葬,昼夜号泣,忽空中雨钱数万,乃得华葬。

下联典指宋·熊禾,师学朱熹门下,宋亡不仕。

-----------------------------------------------------------------〖熊姓宗祠五言通用联〗象分青气外;景尽赤霄前。

——熊孺登撰熊性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唐代诗人熊孺登《日暮天无云》诗句联。

熊孺登,进士,锺陵人。

在《全唐诗》中有诗一卷。

独学参群圣;清心即半仙。

——熊香海撰熊性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熊姓名人熊香海自题联。

见《中国对联大辞典》。

-----------------------------------------------------------------〖熊姓宗祠七言通用联〗长思碧洞云窗下;曾借黄庭雪夜抄。

——熊皎撰熊性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唐代诗人熊皎《怀三茅道友》诗句联。

熊皎自称九华山人,有诗二卷,今存诗四首于《全唐诗》中。

-----------------------------------------------------------------〖熊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读万卷收,还须行万里路;享百年寿,何如作百世佛5。

——熊亨瀚撰熊性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现代诗人熊亨瀚自题联。

熊亨瀚(1894-1928年),湖南桃江人。

革命烈士。

发粟赈饥,治羡江东之最;勤王斩将,忠钦麾下之城。

——佚名撰熊性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名人熊彦昭的事典。

下联典指宋代名人熊飞的事典。

狮岭播椒馨,节考孝、孝生忠,岂独簪缨夸世胄;鹅湖炊稻熟,子承父、父承祖,但凭耕读作人家。

——严问樵撰熊性宗祠通用联上联为江西省铅山县鹅湖熊氏宗祠联。

--------------------------------------------------------------------------------【中国人民解放军熊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熊飞少将熊飞(1911-2000年),湖南省湘潭县人。

原是安源煤矿工人,1930年参加安源工人纠察队,任队员、班长。

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东独立师师部副官处副官,江西军区后方补充团连长、营长,红6军团政治部巡视团主任,第17师51团机枪连政治指导员,军团后方医院政治委员,军团政治部总务处处长,第16师直属队总支书记,第46团副政治委员。

参加了长征。

长征中,率部担负军团直属机关的保卫任务,参加了抢渡澧水、金沙江、山城堡等战斗。

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兵站政治处主任,军委卫生学校教导员,军委总后勤部供给学校政治委员,鲁中军区沂山支队政委兼12团政治委员,鲁中军区第1军分区副政委兼警一旅政治委员,鲁中军区第3军分区副政委兼警3旅政治委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