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上学期成绩







●教学要求
1.教学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
本学期教学不应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对学生的生活指导
本学期教学过程应“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课程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4.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教材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我们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教学过程中,要将本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1.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精选学习内容,注重在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重视真实生活情景的创设,重视儿童生活不同与成人生活的需要,尊重儿童生活的自主权、选择权和真实的体验。以学会做人为核心,培养儿童积极的生活太度、初步的生存能力,发展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欢和老师、同学交往,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习的愉快。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尝试自己解决麻烦的过程中,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并慢慢养成不怕困难、愉快积极、负责进取的态度。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起讫时间
11月10日——12月7日
使用课时
7
累计使用课时
23




●教材内容、地位、联系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亲子辅导,通过父母与子女这一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辅导,引导儿童“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本单元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游戏和亲子活动,感受自己与父母、与家庭的亲密、互动的关系,并主动要求“让我自己来吧”,积极创造家庭的良好氛围。
学年度第学期教学计划






●基本情况(男、女生人数、学生来源、参加兴趣组及语文竞赛情况等)
本班共有学生53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5人。大部分学生来源于外省。通过两个多星期的学习,发现班中大部分学生已有最基本的学习习惯,表现出对学习的积极性,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课堂习惯较差,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课,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与改进。大局部同学懂礼貌,讲文明,对学校常规有了基本的了解,比较能够适应学校生活.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但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小朋友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生活常识和生活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感受亲情,学习沟通,学会协助他人是尤为重要的.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
改变传统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进行活动型教学。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教学,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新学校的环境、设施,了解它们的作用。能主动认识老师和课程特点,了解学校一天的日程安排,初步培养学校生活安全意识。能有针对性地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感官直接感受新学校环境的美好,对老师充满信任、敬仰的感情,能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对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
5.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乐于爱,不仅爱人,还要去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
6.通过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了解夏天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自然常识、生活常识,了解昆虫的一些基本知识。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地和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观察,在观察活动中增强实验能力和应用能力。
“我的爸爸和妈妈”通过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和观察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相似之处等活动,增进学生对父母的了解,培养对父母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亲亲热热一家人”则着重于帮助学生增进对家的亲密感。教科书首先强化了学生对礼貌用语和文明言行在家中的使用,然后从“我家的故事”中让学生领会家庭生活都是由“事”组成的,有“快乐事”也有“麻烦事”,在充分交流家庭故事的基础上,再激发学生设计并实践家庭的活动,让家人的亲密感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态度和情感:引导学生用感官直接感受新学校环境的美好,对老师充满信任、敬仰的感情,能充满兴趣地参与学校一天的生活,对自己是小学生感到快乐。
行为和习惯:引导学生观察新学校的环境、设施,了解它们的作用。能主动认识老师和课程特点,了解学校一天的日程安排,初步培养学校生活安全意貌。
7.通过活动、游戏,让学生学会了解朋友,善于发现朋友的优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周次
单元
内容及课时
总课时
执行情况
2-6
第一单元
你好,新学校
1、美丽的校园3
12
2、老师,您好3
3、学校里的一天3
4、我是小学生3
7-10
第二单元
我的新生活
1、我喜欢我们班3
12
2、我们一起做3
3、学习真快乐3
2.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3.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
行为和习惯:能够主动和同学交往,说简单的礼貌用语。能够参与各种和小伙伴合作的学习活动,遵守简单的合作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课间活动习惯,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课间时间,初步形成“玩学结合,张弛有度”的生活习惯。
过程和方法:能够积极地参与并体验学习过程,学习简单的统计和分类方法。在和同学相互了解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介绍别人的方法。学会邀请同学和接受邀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第4课“麻烦事我不怕”帮助学生了解心情的变化及原因,针对初入学儿童常出现的“忘带学具”“上学迟到”“爱哭”“畏难情绪”,通过“解决麻烦三秘诀”的设计,注重解决麻烦的心态及过程、方法引导,倡导学生“做错了事及时改正,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




●教学目标
态度和情感: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体验与人交往的快乐。感受学习的愉快。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在尝试自己解决麻烦的过程中,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并慢慢养成不怕困难、愉快积极、负责进取的态度。
“让我自己来吧”则是通过最大限度调动“我”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创造家庭的快乐感受。其中,“我会打扮我自己”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会管好自己”是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来当个小帮手”则用编儿歌、模拟生活场景等形式,再次强化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家庭劳动的情感导向与能力。




●教学目标
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对父母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习向父母表达感谢与敬重。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家庭带给人的快乐感受。
第2课“我们一起做”从“小诊所”中反映的小朋友在合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引入,旨在引发学生思考,知道一起做就要遵守大家的规则。接着通过“一起能做很多事”和“一起做真好”这两个环节,引导学生在班级环境中培养初步的规则意识和合作技能,体验一起做的快乐。
第3课“学习真快乐”从“课堂乐趣多”“天天有进步”这两个环节强化学生对上课的积极情感体验,激发喜爱学习之情。“下课啦”则以课间行为正误的识别、课间活动的自主安排渗透学校常规教育,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张弛有度的学习生活。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身观察比较、归纳及操作练习,感受新学校的美好,并掌握一些学校生活必备的安全知识,参与行为练习,从而完全适应学校生活。
知识和技能:知道校园环境中一些标志性的建筑,如操场、教学楼及专用教室等;认识老师的办公室,知道教师节。了解基本的课程和课外活动,初步培养安全防护意识。能练习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能辨别不美的行为习惯。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起讫时间
10月13日——11月9日
使用课时
8
累计使用课时
16




●教材内容、地位、联系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针对儿童入学后的适应问题而设计的,试图解决一年级学生入学之初,在开始的环境适应完成、对学校的新鲜感逐渐淡化后,随之而来的班级认同、集体生活适应、学习适应和在适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麻烦,侧重对学生进行积极愉快、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主题教育,从而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高兴地学,愉快地玩”“能初步分辨是非、不说谎,做诚实的孩子”“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能在成人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在学校里情绪安定,心情愉快”等目标。学生在自身学校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统计、诵读、唱歌、表演、游戏、竞赛、制作、讨论、动手画等各种活动方式,了解、熟悉同学和班级,感受学习的乐趣,并主动、积极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麻烦事,引导学生与同伴、老师之间建立友谊,创设与学校的亲密关系,形成开朗向上、负责进取的生活态度,从而使儿童的小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美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