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高考(623)安徽省合肥八中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

2017年高考(623)安徽省合肥八中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

2017年高考(623)安徽省合肥八中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安徽省合肥八中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语文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打开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

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看看我们的互联网,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

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

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2014年01月0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B.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C.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D.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只有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改变,才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B.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D.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B.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C.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拥有了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D.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世间真君子拾遗1912年正月,郭沫若屏住呼吸揭开盖头,发现新娘长着一对露天的猩猩鼻孔,他奔出洞房,五天后离家出走。

原配张琼华独守空房68年。

1906年,鲁迅被母亲骗回老家完婚。

新婚晚上,他独自睡进了书房,第三天离家出走。

原配朱安独守空房43年。

胡适13岁时,母亲便做主给他定了婚,而胡适与江冬秀未曾谋面。

胡适内心也曾抗拒过、疑虑过、矛盾过,但终没有推翻婚事。

他说:我深深懂得旧式婚姻中女性的地位。

1917年,留美归来的北大教授胡适迎娶了江冬秀。

历史学家唐德刚说:这位小脚、眼有翳、爱打麻将的女人,成了传统中国社会最后一位福人。

1919年,林语堂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

没想到经费用尽,生活断炊,他求助于北大胡适,能否由尊兄作保他人借贷1000美元,待我学成归国偿还。

不久,林语堂就收到了胡适的汇款。

胡适说:这是工资预支款,君归国后,一定要回北京大学工作。

哈佛毕业后,林语堂又赴莱比锡大学读博。

他电报胡适:再向学校预支1000美元。

后学成回国,林语堂如约到北大任教。

他找到校长蒋梦麟,万分感谢。

蒋校长感到意外,林语堂这才知道学校根本没出过这笔资助——那都是胡适个人的钱。

而这件事,胡适从没有向外人说过。

胡适资助的对象,还有吴晗、周汝昌、李敖、沈从文等一众才子,他还资助过贩夫走卒。

胡适是倡导白话文的旗手,而黄侃是反对白话文的先锋。

一次,黄侃在讲课中举例说:如果胡适的太太死了,其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快回来啊!长达11字。

而文言仅需四字:妻丧速归。

胡适的回击也令人叫绝。

课堂上,胡适对学生们说:前几天,行政院给我发信,邀我去做秘书,我拒绝了。

同学们如有兴趣,可用文言代我拟一则电文。

学生写完后,胡适选了一则字数最少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仅12个字,也算言简意赅。

但胡适说:我的白话文电文就5个字:干不了,谢谢。

学生们纷纷叹服。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这是胡适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

作为新文化运动和自由主义之旗手,胡适誉满天下,也谤满天下。

胡适在给杨杏佛的信中说:我受了十余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

如果有人说,吃胡适一块肉可以延寿一年半年,我也一定情愿自己割下来送给他,并且祝福他。

新文化运动后,因政见不同,鲁迅与胡适交恶。

此后,鲁迅在报刊上多次挖苦、讽刺胡适。

面对鲁迅痛骂,胡适从不应战。

对于鲁迅的文章,只要认为是好的,他就会大力推荐。

鲁迅去世后,作家苏雪林给胡适写信,称鲁迅是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

胡适回信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

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

鲁迅自有他的长处。

如他早年的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

鲁迅死后,胡适从没发过一句恶声。

当许广平就《鲁迅全集》出版事宜给胡适写信,请他鼎力设法介绍商务印书馆时,胡适慨予俯允,立马出面推荐,为《鲁迅全集》的出版奔波效力。

胡适曾赠言北大哲学系毕业生:我这里千言万语,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

胡适学术上的伟大,不在于他的著作,而在于他的治学之方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读古人的书,一方面要知道古人聪明到怎样,一方面也要知道古人傻到怎样。

世间有一种最流行的迷信,叫做‘服从多数的迷信’。

人都以为多数人的公论总是不错的。

所以胡适觉得应该大胆假设,不大胆地假设、怀疑,就不会有进步和创新。

但大胆假设、怀疑之后,应该小心求证。

没有证据,只可悬而不断;证据不够,只可假设,不可武断;必须等到证实之后,方才奉为定论。

这种治学方法,也被胡适运用于做人做事中。

所以他从来不站队、不妄议、不盲从,不把别人的耳朵当耳朵,不把别人的眼睛当眼睛,不把别人的脑力当脑力。

史学家顾颉刚说:我的研究古史的方法,直接得之于胡先生。

1962年2月24日,一场庆祝酒会上。

胡适发表即席演讲,不料讲到一半,突然心脏病猝发,溘然长逝。

整个天下,哭声一片。

【相关链接】胡适曾自比唐僧,他作《西游记的第八十一难》,写了个故事:唐僧取了经回到通天河边,梦见黄风大王等妖魔向他索命,即念动真言,把当日想吃唐僧一块肉延寿三千年的一切冤魂都召请来,把身上的肉割下来都布施给他们吃了,一切冤魂都得超度,他也成了正果。

胡适在给友人的信中也说:如果有人说,吃胡适一块肉可以延寿一年半年,我也一定情愿自己割下来送给他,并祝福他。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胡适不仅资助了一些才子,还帮助贩夫走卒这样的社会底层人物,这表明他心地善良,平等仁爱。

B.黄侃与胡适的白话文之争让读者领略到了两种文学形式的不同魅力。

针对黄侃的带有讽刺意味的发难,胡适的回答显得机智又洒脱。

C.吃胡适一块肉可以延寿一年半年,我也一定情愿自己割下来送给他,并且祝福他。

表现出他巨大的宽容和牺牲精神。

D.胡适在治学上特别强调大胆求证,只有大胆地假设、怀疑,才能做到不站队、不妄议、不盲从,才能最终收获成功。

5.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胡适身上真君子的品质有哪些?(4分)6.文章以整个天下,哭声一片结尾,请结合全文探讨这样结尾的用意。

(5分)答:(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17号旅馆远山他一上码头,径直往左前方的一条铺着青石板的小路走去。

似乎,他对这个名叫布袋的小岛地形非常的熟悉。

17号旅馆。

他抬头看了看院子墙门上面的门牌号,这个小岛最有特色的就是一家家错落有致的庭院式旅馆。

老板娘,我还住三楼最靠边的明轩斋。

倚在总台边,他笑容满面。

明轩斋已经有人住了,老板娘看着面熟的他抱歉地说。

我可以等。

他庆幸自己比她早到了七天,他一定要比她早到的,他还有许多事要做。

第六天,他终于住到了明轩斋。

一进门就直奔卫生间,从口袋里掏出那把锋利的瑞士小刀,轻轻一弹就打开了洗手台下面的木夹层。

果然,他去年藏着的东西还在,用黑油布包裹着。

他拿过来,坐到了靠窗的藤椅上,细细抚摸着那黑油布。

窗外是海,一望无际,他似乎看到了去年的那个傍晚,那个自己,那个她。

那是他第一次来这个小岛,他是随便在网上时点到这个地名的,一个小岛屿,一个还保留着古老的传说带点神秘的小岛。

他从长白山下来,只带了一把贴身的瑞士小刀。

海风习习,涛声轻柔。

他第一次看到海,他很好奇,他更好奇,夕阳下的那个背影,修长,衣袂飘飘,他想起了安徒生童话里那个海的女儿。

他走过去,慢慢地靠近她,他很想跟她说说话,他很担心她,天快黑了,海边没有一个游客,一个女孩子独自站在海边很不安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