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体系外审工作总结

测量体系外审工作总结

外审工作总结
2012年9月14日,我单位进行了本年度的测量管理体系外审工作。

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及全单位领导及各级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没有出现不符合项及观察项,圆满完成了本次外审工作。

以下通过几点来说明在本次外审工作事项中了解的相关知识及2012年轧钢厂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一、测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
1、在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控制中,需要依据顾客的,组织的,法律法规的测量要求确定计量要求。

但在企业的工艺文件中,一些工艺参数经常表现为≥或≤某个数值,还有在中心值两边的允差不相等,对于这样标注的一些被测参数,很难用微小误差原理的方法导出计量要求中的误差或不确定度,因此我们需要借助于测量能力的概念来解决这些问题。

2、所谓过程能力,是指提供稳定的、合格的产品的能力.过程能力是用过程能力指数Cp 值来衡量的。

测量过程本身是过程,它的产品是数据,对测量过程而言,过程能力是指提供准确数据的能力。

它亦应服从过程能力的判定原则。

过程能力一般用下述指标进行判断。

Cp>1.67 特级(过高)
1.33<Cp<1.67 一级(充足)
1<Cp<1.33 二级(满足)
0.67<Cp<1 三级(不足)
Cp<0.67 四级(严重不足)
Cp叫作过程能力指数, 从判定公可以看出,Cp值达到二级才能满足要求。

3、体系由测量设备的确认过程、测量过程控制和必要的支持过程组成;
组织应确定属于本标准所规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

要给出测量设备和高度控制测量过程清单;
体系所覆盖的测量设备应经计量确认,测量过程应受到控制;
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在规定体系范围和内容时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体系应按组织制定的程序更改。

二、2012年轧钢厂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1、完成轧钢厂标准室的建立
计量管理员:魏勇超
检定员:魏勇超
校准员:魏勇超许小花黄珅
标准室设备
2.1、测量过程的概述
通过配用热电偶的PLC,对加热炉炉内不同区域温度进行监测,从而确保对钢坯进行持续稳定的加热,并最终达到轧制钢材所需的温度。

2.2、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
2.3.3控制活动
(1)采用极差控制图的方法对该测量过程进行控制。

(2)在炉子工作正常、稳定情况下,用比对设备进行重复测量,采集4-10组数据,每组5个样本。

超出工艺允许范围的异常数据应剔除。

(3)中心线的确定
极差 R
i =x
imax
-x
imin
中心线 CL=R
上控制限 UCL=2.115R
下控制限 LCL=0*R=0
(4)测量过程控制状态的判定
(a)如果点子在控制限内、中心线的上、下波动,则判定测量过程是稳定的,测量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b)如果点子超出控制限,则判定测量过程是失控的,测量过程处于“失控状态”;
(c)如果点子连续出现7点以上的连续上升或下降、点子在中心线一侧多次出现、点子排列出现周期性、多点出现在控制限附近,则判定过程异常,测量过程处于“极限状态”。

2.3.4测量过程的监视
对加热炉温度测量过程的监视间隔定为六个月。

监视方法与控制方法相同。

2.4、附录
加热炉炉膛温度测量过程控制/监视记录
2.4.1共测量10组数据,每组5样本。

名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