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技术管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技术管理体系建立
围绕建筑安装主导产业的发展,结合生产实际和生产技术管理的需要,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核心,以工程管理部(工程技术研究所)为专业主管部门,以项目公司(部)生产技术部为直接管理部门,以广大技术管理人员为主体的技术管理体系。
(一)管理岗位
1.技术管理核心:总工程师
2.技术管理分管领导:副总工程师(土建)、副总工程师(机电)3.专业主管部门:部长、副部长(土建)、副部长(机电)、土建技术管理、机电技术管理、设备管理、科技创新管理
4.直接管理部门:部长(技术经理)、技术员、资料员、测量员、设备管理员
(二)管理职责
1.专业主管部门:负责企业技术管理,协调、衔接研发机构与工艺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负责企业技术发展规划、技术措施的编审、新产品研制计划的汇总、上报以及新产品计划进度考核、科研资金使用情况的审核,组织有关研发以及职工技术革新情况的考核、验收、鉴定等工作;负责企业科技信息管理与企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协助人资部门做好员工技术培训,协助总工程师或分管副总工程师抓好隐患排查及治理;做好企业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等。
同时,要坚持“一岗
双责”的原则,技术部门落实业务保安责任,加强安全技术业务指导,切实发挥专业技术的安全保障作用。
2.直接管理部门
项目公司(部)生产技术部作为技术管理直接管理部门,负责单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大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控制工作;负责单位生产计划、工期、机械设备、安全及文明施工等诸要素的管理和控制;负责单位质量、技术、计量等诸要素的管理和控制;负责项目施工过程中业主投诉重要问题的查处、督办和回访;负责组织重要分部工程中间验收及竣工验收前的内部验收和工程交付工作;负责定期对项目部进行工期、技术、质量、设备、计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管理工作的考核;负责分包队伍工期、质量、安全的管理和控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3.各级技术管理人员管理职责按《项目管理制度汇编》执行。
二、技术管理人员准入
按照兖矿集团董发…2006‟74 号文件精神,坚持精干高效的指导思想,配齐技术管理人员,严把准入关。
非特殊情况,严禁非专业人员进入技术管理部门。
项目公司(部)要坚持专业对口的原则,配备生产(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确保各生产(施工)环节技术管理责任到位。
(一)上岗方式
副科级以上技术管理人员采取组织选聘和内部公开竞聘的方式上
岗;一般技术管理岗位人员采取外部招聘和内部公开竞聘的方式上岗。
(二)准入条件
1.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必须具备相关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精通企业技术工作,在企业专业技术领域具有较高威信和群众认可度。
其中聘任总工程师的,需在副总工程师岗位履职3年以上;聘任副总工程师的,需在相应专业正科级岗位履职3年以上。
2.正科级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在副科级技术管理岗位履职3年以上。
3.副科级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助理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在一般技术管理岗位履职3年以上。
4.一般技术管理岗位人员必须具备相关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且从事相关技术工作3年以上。
企业招聘的相关技术专业高校毕业生可不限于此条件。
三、技术人员业务培训
(一)工程管理部对全处技术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工作负管理责任。
需根据各单位生产及需求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计划,并将计划纳入全处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及人才培养实施意见的范围,统一管理、实施。
人力资源部需配合做好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二)项目公司(部)要结合实际,建立技术人员内部业务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对新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同行业先进技术
进行集中学习,不断更新技术知识。
(三)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具体课题或关键技术,主管部门可采取举办技术讲座等形式,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专题技术讲座,进行技术培训,也可积极与同行业先进企业建立技术交流机制,分期分批选送技术人员到先进企业进行学习、交流。
(四)对关键岗位的优秀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可采取“送出去”的方式,委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定向培养以不断提高技术人员业务能力,提升企业技术管理水平。
四、技术人员管理及考核
(一)考核形式
1.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按照签订的《工作目标责任书》及年薪制管理有关政策进行考核。
2.专业主管部门及成员按照《考核及责任追究管理办法》及本部门量化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3.直接管理部门及技术人员按照《项目管理制度汇编》有关技术管理考核内容执行。
(二)专业技术管理
各级技术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管理。
依据企业技术管理及生产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制定专业技术设岗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
严格执行上级有关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政策,不断提高我处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整体层次。
(三)各单位必须充分认识技术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务必把技术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密结合实业公司“管理、营销、技术”三大团队建设,强化、落实技术人员管理职责,打通技术人员职业晋升通道,不断健全和完善技术人员管理机制、动态调整以及绩效考核制度,收入分配向技术人员倾斜。
(四)对于技术管理不到位、目标考核不达标的单位将取消年度评先选优资格,对于技术业务不熟练、不胜任岗位的技术人员调离技术岗位。
通过实施绩效考核,不断增强技术人员危机感和责任心,促进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打造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高效精干的技术队伍。
二〇一〇年三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