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田家四季歌1.能正确认读“季、蝴”等17个生字;借助汉语拼音,能正确朗读课文。
2.通过图文结合、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方式,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主要的农事活动,体会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3.能正确读写“季、吹”等10个字,会写“四季、月光”等5个词语,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4.通过反复朗读,利用图画、抓关键词等方式,尝试背诵课文。
重点1.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字理溯源、编儿歌、图字联系、微课讲解等方式,认识“季、蝴”等17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场”“了”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3.能正确读写“季、吹”等10个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难点通过图文结合、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方式,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主要的农事活动,体会劳动的辛苦和快乐。
1.识写生字音、形、义结合:认读“苗、桑、肥、粒、忙、谷、戴”,先借助拼音,再用字组词说一说,最后根据字形记一记。
归类识字:“蝴、蝶”2字,宜采用归类识字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回忆“虫字旁”的意思,再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掌握其音、形、义。
图文结合:“辛、苦”2字,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看一看图,读一读句子,明白“辛苦”这个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用这个词语说说话。
2.朗读课文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朗读儿歌。
重点指导多音字“了”,学会根据字义来区分读音;根据儿歌的韵脚,读出节奏感来,积累朗读经验。
在正确、连贯朗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田家四季歌》总共有4小节,每一小节的关键点在于每个季节的特征,可将儿歌按顺序串起来;还可以借助插图,用图中不同的场景来提示学生背诵。
3.迁移运用该儿歌基本格式是:什么季节,有什么特别景物,农民伯伯在做什么。
教师可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用这个句式,也来说说各个季节的特点,并尝试用上较准确生动的词。
教学时还可链接学过的有关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
这样既提升了学生对四季的认识,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能让学生对文字的运用产生浓厚的兴趣。
1.预习提纲(1)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2)用“____”画出描写田家四季特点的句子。
(3)读儿歌,认读下列词语。
四季蝴蝶麦苗儿桑叶儿农事归来谷粒虽然辛苦(4)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一场.大雨场.院走了.了.解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字理溯源、编儿歌、图字联系、视频等方式,认识“农、蝴、蝶”等10个生字;会写“季、吹、肥、农、忙、归、戴”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方式,初步了解春季的美景,夏季的农事活动,感受农民伯伯劳动的辛勤。
3.通过反复朗读,利用图画、抓关键词等方式,尝试背诵第1~2小节。
一、直接导入,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儿歌《田家四季歌》。
(一起读课题)2.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季”字是我们今天要写的生字。
上面是禾苗的“禾”,下面是儿子的“子”,表示幼小的禾苗,每一个季节都有新的生命和希望。
来,在田字格里写写这个字。
(再读课题)3.你知道什么是“田家”吗?(学生说理解)4.“田家”就是指种田的人家,农村的人家。
农村的四季都有哪些景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儿歌。
在导入环节,突出生字“季”的教学,音、形、义相结合。
“田家”一词与城市学生的生活相离甚远,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预习反馈,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出示预习单第一题,根据学情,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四季蝴蝶麦苗儿桑叶儿农事归来谷粒虽然辛苦重点认读正音:(1)读好平舌音:虽然、桑叶。
(2)读好儿化音:桑叶儿、麦苗儿。
(3)读好鼻音:农事、多嫩。
3.出示预习单第二题,读准多音字“场”“了”。
课件出示:稻上场一年农事了剧场妈妈笑了4.同桌当小老师,相互读词,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生字词的教学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后对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儿化音重点指导。
字词的落实为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细读春季,聚焦“景物”。
1.读第1小节,圈一圈,儿歌中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课件出示: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
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2.聚焦景物,随机识字。
(1)春风。
(简笔画板书)(2)花、草。
(简笔画板书)(3)蝴蝶。
(出示词卡,学生齐读,板贴)(4)麦苗儿。
(出示词卡,指名读。
指导读好“儿”字,板贴。
)①同学们,麦苗儿你们见过吗?②课件出示麦苗图片。
③这就是麦苗儿,绿绿的,水灵灵的,用儿歌的话来说——麦苗儿多嫩。
指名读短句。
④麦苗儿长大就是麦子,他们是农民伯伯种的粮食。
课件出示:⑤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麦”?(指名说方法)⑥老师也有一种好方法来帮助大家记住它。
课件出示:下面折文脚,上面王出头,此物获丰收,餐餐吃个饱。
⑦一首儿歌,既包含了麦的字形,又让我们了解了麦子的作用。
看,识字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一起再读读这个字。
(齐读“麦”)(5)桑叶儿。
(出示词卡,开火车读,注意“桑”是平舌音。
)课件出示:①桑叶儿的图画和“桑”字有什么相像的地方?(指名回答)②“桑”上面三个“又”好像桑叶,又好像农民伯伯采桑叶的手,下面的“木”是桑叶生长的树木。
桑叶是蚕宝宝的食物。
③“肥”字说明桑叶长得很好,叶子大大的,叶肉厚厚的,不是肥胖,而是肥美。
(读词卡:肥美)④把字宝宝都送到句子中去,再来读一读这半句。
(齐读“桑叶儿正肥”)3.品读第1小节。
(1)“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
麦苗儿多嫩,桑叶儿正肥。
”想着这样的画面,我们一起读。
师生读,男女生分读。
(2)第1小节描写的景物都在黑板上呢!你能看着这些图画和文字,回忆回忆儿歌中是怎么写的吗?(同桌相互说,指名学生说)(3)你们看,利用一幅图画,我们就能把这一段背下来呢!(齐背)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将识字和感受内容、理解内容相结合,强调多种方法识字,通过一组一组识字的方法,将思维训练和识字结合起来,强调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写字姿势等习惯,凸显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四、细读夏季,聚焦“农事”。
过渡:春季过去了,夏季来啦!谁来读读第2小节?1.指名读第2小节。
2.了解农事,认识“农”。
(1)这里有一个词(出示词卡:农事,齐读,板贴),你知道什么是“农事”吗?(2)字源识“农”。
课件出示:猜猜看,为什么“农”的甲骨文要这样写呢?它像什么?(学生说自己的想法)(3)示范书写“农”。
提示:笔顺;第四笔竖提。
(4)(课件出示图片)这是古代农民的图片,对照一下,看看“农”字像不像一个人手持农具在树林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这就是“农”最早的意思呀!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个字?(指名说)课件出示:(5)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生活中的字,那样你认识的字就会越来越多!一起再读一读这个词。
(齐读“农事”)(6)这一小节中农民伯伯做了哪些农事活动呀?学生自由读读第2小节。
3.探究农事。
(1)插秧、采桑叶是农村最常见的农活了。
(板贴:插秧、采桑叶)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农事。
(出示采桑图片,播放插秧视频)(2)插秧看上去简单,其实很不容易,咱们也来学学插秧的动作,手脚要配合好,眼睛要看好,尽量插得横平竖直,成一行。
(3)“采桑养蚕又插秧”,一件接着一件做,嗯!真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民们忙到何种程度?4.理解: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1)因为农事很忙,所以他们每天很早就要起床去耕作,晚上很晚才能回到家。
用课文中的句子说就是——(指名读)课件出示:早起勤耕作,归来戴月光。
(2)这里有两个生字宝宝,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
(指名读,齐读)①归:太阳要落山了,把山的影子拉得长长的,砍柴人收好自己的刀,准备回家,这就是归,代表“回”。
你还能用“归”组组词吗?(指名说)②戴:再来看看“戴”字。
让我们请出汉字老师来教大家吧!(播放“戴”字的书写课件)③生书空、练写。
④提示:书写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土”字的第二横是大长横,“戈”的斜钩是这个字的主笔。
可借助顺口溜记忆:“土字头,田字腰,共短腿,斜钩撇点用大刀。
”⑤生活中还会戴什么?(指名说)课件出示:戴帽子戴红领巾戴假发戴领带戴手表披星戴月⑥辨析对比“戴”和“带”。
像这样把东西戴在头上、脸上、脖子上,都用这个“戴”。
如果把东西随身带着,就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带”。
课件出示:读一读,选一选。
①戴②带1.妈妈()上心爱的珍珠项链,()着行李,去度假了。
2.农民伯伯()着农具,披星()月地在田间劳作。
(3)戴月光:农民伯伯真不容易,早早起来去耕作,一直忙到天黑才回家。
农民伯伯虽然很累,但是依然很开心。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齐读)(4)联系上下文体会“农事多”。
①读读第2小节,你从哪些句子读出了这份辛苦。
②是啊,除了采桑、插秧,农民伯伯还有许多农事。
课件出示:播种插秧耕田采桑除草割麦打谷积肥③读读这些农事,看看农民伯伯还要干哪些农活?④是啊,农民伯伯真忙碌,干完这件农活又忙着干另一件,有一首诗就写出了农民劳动很辛苦——《悯农》,大家一起来背一背……5.读儿歌,语境复现。
(1)忙碌的夏季,快乐的夏季,我们再来读一读夏季歌。
(齐读第2小节)(2)看着黑板上的这些农事词卡,你能背一背第2小节吗?(指名背诵)(3)抓住儿歌中的关键农事,也能帮我们记忆儿歌呢!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6.配乐朗读:田家春季的美景和夏季的忙碌都已经在你们的脑海中呈现了,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小节。
设计意图:本环节着力体现把识字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例如设计“农事”“插秧”“采蚕桑”“戴月光”等字词的教学,在不离开情境的基础上,采用图文结合、动作演示、情境体验、对比辨析等方法,用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材料促进学生识字,较好地处理了低年级阅读和识字的关系。
适时引导学生积累古诗文,体会农家人的辛苦与勤劳。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谷”“粒”等7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场”“了”在本课的读音,根据语境定字音。
2.会写“辛、苦、年”3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
3.通过图文结合、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方式,体验秋季的收获,冬季的喜悦,进一步感受农民伯伯劳动的辛勤。
一、品读秋季,感悟秋季的收获。
1.虽然辛苦,但是农民伯伯的心里却是高兴的,因为很快就到收获的季节了。
课件出示:秋季里,稻上场,谷像黄金粒粒香。
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2.自由读读第3小节。
3.感悟秋收的喜悦。
(1)稻上场:(出示词语)注意哟,这里的“场”读二声,是指很平的空地。
稻子丰收了,在平坦的空地上晒晒太阳,再读读。
(2)播放有关“场”的微课。
(3)谷像黄金粒粒香。
(出示“谷”字及图片)师:瞧,这是谷,谷粒饱鼓鼓的。
粒粒香:(出示词语)这个“粒”字,你是怎样识记这个生字?生:吃饱了,就有劲站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