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企業標準Q/CRP-GE-299.002-2011華潤電力標準化委員會發佈目 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管理内容与方法 (2)4.1 防止火灾事故 (2)4.2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 (6)4.3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 (7)4.4防止压力容器爆破事故 (11)4.5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 (14)4.6防止锅炉炉膛爆炸事故 (15)4.7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 (17)4.8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 (19)4.9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 (21)4.10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承烧损事故 (24)4.11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 (27)4.12防止分散控制系统、热工保护失灵事故 (33)4.13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37)4.14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 (38)4.15防止直流系统事故 (40)4.16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 (42)4.17防止开关设备事故 (45)4.18防止接地网事故 (47)4.19防止污闪事故 (48)4.20防止倒杆塔和断线事故 (49)4.21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事故 (49)4.22防止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 (51)4.23防止设备腐蚀事故 (54)4.24防止人身伤亡事故 (58)4.25防止全厂停电事故 (59)4.26防止交通事故 (60)4.27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61)4.28防止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事故 (62)5 检查与考核 (63)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63)A.1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安全执行检查表 (63)前 言为预防各类特、重大安全事故,依据原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结合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实际情况,并借鉴其它电力企业实践经验,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规范性目录。
本标准由华润电力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华润电力安委会办公室组织起草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张新科 孙显杰本标准的审核人: 王勇刚本标准的审定人: 赵后昌本标准的批准人: 王玉军本标准由华润电力标准化委员会负责解释。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八项重点措施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执行原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实施原则、重点要求和措施。
1.2 本标准适用于控股公司及全资、控股和管理的火电、风电、水电业态所有公司。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962—1985 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GB14285—1993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50229—200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12145—1999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GB/T7064—2002 透平型同步电机技术要求标准GB/T 7409.3-2007 同步电机励磁系统 大、中型同步发电机励磁系统技术要求 GBT 17468-2008 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16434—1996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 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5027—1993 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00—2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 647-2004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T 438-2009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616—1997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DL/ 435-2004 火电厂煤粉锅炉燃烧室防爆规定DL/T735—2000 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动态特性的测量及评定DL/T651—1998 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的技术要求DL/T650—1998 大型汽轮发电机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技术条件DL/T655—1998 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6—1998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9—1998 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T657—1998 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DL478—9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DL/T584—1995 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623—199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DL/T684—1999 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DL755—200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5092—1999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程DL/T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T5092—1999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5009.1-2002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电厂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DL/T956-2005 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JBlT8990—1999 大型汽轮发电机定子端部绕组模态试验分析和固有频率测量方法及评定DIJT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发输电发[2000]125号 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能源电[1992]1069号 防止火电厂锅炉四管爆漏技术导则劳部发〔1993〕442号 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劳部发﹝1996﹞276号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能源安保[1991]709号 电站压力式除氧器安全技术规定电规发[1996]214号 单元机组分散控制系统设计若干技术问题规定3 术语和定义3.1 动态试验:指在静态试验合格的基础上,通过调整锅炉运行工况,达到MFT动作的现场整套炉膛安全监视保护系统的闭环试验。
3.2 继电保护“三误”: 误碰、误整定、误接线。
4 管理内容与方法4.1 防止火灾事故为了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应逐项落实《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1993)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并重点要求如下:4.1.1 电缆防火4.1.1.1 新建、扩建工程的电缆选择与敷设,应按《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和《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中的有关部分进行设计。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完成各项电缆防火措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
4.1.1.2 主厂房内架空电缆与热体管路应保持足够的距离,控制电缆不小于0.5m,动力电缆不小于1m,与热力管道交叉时,控制电缆不小于0.25m,动力电缆不小于0.5m,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防火措施。
4.1.1.3 在密集敷设电缆的主控制室下电缆夹层和电缆沟内,不得布置热力管道、油气管以及其他可能引起着火的管道和设备。
4.1.1.4 对于新建、扩建的火力发电机组主厂房、输煤、燃油及其他易燃易爆场所,宜选用阻燃电缆。
4.1.1.5 严格按正确的设计图册施工,做到布线整齐,各类电缆按规定分层布置,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避免任意交叉并留出足够的人行通道。
4.1.1.6 控制室、开关室、计算机室等通往电缆夹层、隧道、穿越楼板、墙壁、柜、盘等处的所有电缆孔洞和盘面之间的缝隙(含电缆穿墙套管与电缆之间缝隙)必须采用合格的不燃或阻燃材料封堵。
4.1.1.7 扩建工程敷设电缆时,应加强与运行单位密切配合,对贯穿在役机组产生的电缆孔洞和损伤的阻火墙,应及时恢复封堵。
4.1.1.8 电缆竖井和电缆沟应分段做防火隔离,对敷设在隧道和厂房内构架上的电缆要采取分段阻燃措施。
4.1.1.9 靠近高温管道、阀门等热体的电缆应有隔热措施,靠近带油设备的电缆沟盖板应密封。
4.1.1.10 应尽量减少电缆中间接头的数量。
如需要,应按工艺要求制作安装电缆头,经质量验收合格后,再用耐火防爆槽盒将其封闭。
4.1.1.11 建立健全电缆维护、检查及防火、报警等各项规章制度。
坚持定期巡视检查,对电缆中间接头定期测温,按规定进行预防性试验。
4.1.1.12 电缆沟应保待清洁,不积粉尘,不积水,安全电压的照明充足,禁止堆放杂物。
锅炉、燃煤储运车间内架空电缆上的粉尘应定期清扫。
4.1.1.13 电缆构架上电缆槽盒内的杂物、易燃物应清理干净,并加装盖板,防止电焊和其它火种、火源掉入电缆槽盒内。
4.1.1.14 严格控制在电缆附近、隧道内的动火作业。
4.1.2 汽机油系统防火4.1.2.1 油系统应尽量避免使用法兰、锁母接头连接,禁止使用铸铁阀门。
4.1.2.2 油系统法兰禁止使用塑料垫、橡皮垫(含耐油橡皮垫)和石棉纸垫,应采用厚度小于1.5mm的隔电纸、青壳纸或其它耐油、耐热的材料。
4.1.2.3 油管道法兰、阀门及可能漏油部位附近不准有明火,必须明火作业时要要办理动火工作票并采取有效措施,附近的热力管道或其他热体的保温坚固完整,并包好铁皮。
4.1.2.4 禁止在油管道上进行焊接工作,靠近油系统明火工作必须办理一级动火工作票,并且严格执行动火监护制度。
在拆下的油管上进时焊接时,必须事先将管子冲洗干净。
4.1.2.5 油管道法兰、阀门及轴承、调速系统等应保持严密不漏油,如有漏油应及时消除,严禁漏油渗透至下部蒸汽管、阀保温层。
4.1.2.6 油管道法兰、阀门的周围及下方,如敷设有热力管道或其他热体,这些热体保温必须齐全,保温外面应包铁皮。
4.1.2.7 检修时如发现保温材料内有渗油时,应消除漏油点,并更换保温材料。
4.1.2.8 事故排油阀应设两个钢质截止阀,其操作手轮应设在距油箱5m以外的地方,并有两个以上的通道,操作手轮不允许加锁,应挂有明显的“禁止操作”标志牌。
4.1.2.9 油管道要保证机组在各种运行工况下自由膨胀。
4.1.2.10 机组油系统的设备及管道损坏发生漏油,凡不能与系统隔绝处理的或热力管道已渗入油的,应立即停机处理。
4.1.2.11 仪表油管应尽量减少交叉,防止运行中振动磨损。
管子的壁厚,不小于1.5mm。
4.1.2.12 特殊消防装置良好备用且定期检查和试验。
4.1.3 燃油罐区及锅炉油系统防火4.1.3.1 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第四章的各项要求。
油区周围必须设围墙,其高度不低于2m,并挂有“严禁烟火”等明显的警告标志。
4.1.3.2 油区的一切电气设施(如开关、刀闸、照明灯、电动机、电铃、自起动仪表节点等)均应为防爆型。
电力线路必须是暗线或电缆,不允许有架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