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试卷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各种介质中声速都不变B.音调高的都是噪声C.音色也是声音的一个特征D.超声波是指人听起来特别响的声音2、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极其微小,只能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到C、液体蒸发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引起的D、当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时,分子间的空隙一定减小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的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分别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高度相等的部分后,则剩余部分的()A、甲的体积可能等于乙的体积。
B、甲的质量可能小于乙的质量。
C、甲对地面压强一定等于乙对地面的压强。
D、甲对地面压力一定大于乙对地面的压力。
4、甲、乙两个实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甲、乙的质量与体积均成正比B、甲的密度为0.5×103 kg/m3C、乙的密度是甲的4倍D、甲、乙的密度与其质量和体积有关5、已知ρ铝=2.7×103千克/米3,ρ铜=8.9×103千克/米3,若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相同体积的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球可能是实心的,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B、铝球可能是空心的,铜球不可能是空心的C、若两球都是空心的,则铝球的空心体积比铜球的空心体积大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6、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A.车辆要右侧通行B.某些路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C.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7、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假如没有重力,向上抛出篮球将不会落地B.假如没有摩擦,汽车将不能前进C.假如没有空气,太阳光将传不到地面D.假如没有惯性,跳远就不能进行8、下列应用事例中,与水的比热大无关的是A、利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B、将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为房间供暖C、冬季的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秧苗冻坏D、在较大的河流上建造水电站,用水发电9、下列各种生物的特征有利于增大摩擦的是A.泥鳅体表的黏液B.人的关节内有关节滑液C.人手指上的螺纹D.海豚体表光滑10、下列对图1~4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图1: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B、图2: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冰棍,表面出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图3: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里D、图4: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形成的11、一天,小龙和小虎对“力和运动的关系”展开了讨论。
小龙说:“我骑自行车时必须不停地踩踏自行车,才能维持它的运动,如果不踩踏它,自行车就会停下来。
因此我认为运动需要力维持。
”小虎说:“但我踢足球时,只要用力踢一下,球就会一直往前飞出去。
因此我认为轻物体如足球,不用力也能维持它的运动,重物体如自行车,必须用力才能维持它的运动。
”你认为小龙和小虎说法是否正确?A.小龙和小虎的说法都正确B.只有小龙的说法正确C.只有小虎的说法正确D.小龙和小虎的说法都不正确12.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这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1;把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不考虑水和酒精的蒸发),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P2。
则( )A.P1>P2B.P1<P2C.P1=P2D.无法确定13、小明仔细观察了右图后,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
其中错误的是A.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D.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14、如图,电灯通过金属杆挂在天花板上,与电灯受到的重力互相平衡的力是A.金属杆对电灯的拉力B.电灯对金属杆的拉力第18题图C.金属杆对天花板的拉力D.天花板对金属杆的拉力 15.下列有关黑牡丹的说法正确的是A 、能反射黑光,适应生活在阳光强烈的环境B 、几乎可 以吸收全部的光C 、在红光的照射下呈现绿色D 、是不适应于生活环境的表现16、如图所示: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 A.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 B.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 C.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 D.前三种像都可能看到17、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物体的密度关系为丙乙甲p p p >>,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压强仍然相等,则三个力丙乙甲、、F F F 的大小关系是( ) A 、丙乙甲F F F << B 、丙乙甲F F F == C 、丙乙甲F F F >> D 、丙乙甲F F F =>18、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关系为丙乙甲p p p >>,若分别在甲、乙、丙上放置小物体A 、B 、C 后,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仍然相等,则CB A G G G 、、的大小关系 ( )A 、C B A G G G == B 、C B A G G G >> C 、CB A G G G << D 、无法判断19.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
已知丙乙甲p p p <<。
若将甲、乙、丙三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位于水平地面上的一个正方体铜块的上方,铜块的底面积比甲、乙、丙三个正方体的底面积都大,则铜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 A 、放置甲正方体时最大 B 、放置乙正方体时最大 C 、放置丙正方体时最大 D 、放置不同正方体时都相同20、如图所示,形发光物经透镜L 在毛玻璃光屏上成一实像,观察者处于E 处,他看到光屏上的像的形状为二、简答题:23’21、小婷同学在小说里读到这样一句话:“一阵大风,把我院内一口井忽然吹到篱笆外”,说这句话或相信这句话的人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一般的人不相信一口井会被大风吹到篱笆外去,因为他们是以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22、小明早上起来去洗脸刷牙,往脸盆里倒水后,发觉脸盆的深度变浅了,这属于光的__________ 现象。
洗刷完毕,小明看了一下镜子里的自己,发现充足的睡眠后,精神了许多。
镜子成像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现象。
23在“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什么?”活动中,小科看到树荫下的水平地面上有如图所示的光斑。
这圆形光斑是通过小孔成的像。
为什么圆形光斑呈椭圆形而不是正圆形?小科思考后终于想通了,并推断这个像在宁波的水平地面上不可能是正圆形的,一年中最接近正圆形的在(填“夏至”或“冬至”)日正午的时候。
24、乱丢果皮既不卫生,又容易造成危险,人走路时若踩到西瓜皮上很容易滑倒,这是因为这样会使人的脚底跟地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图,甲、乙两人都站在滑板上,当甲用力推乙时,乙在往后退的同时甲也会往后退。
这是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当他们的手不再接触时还能继续向相反的方向后退一段距离,这是因为人具有________,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6、碳单质包括金刚石、石墨等,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第25题图(2)钻石是一类金刚石,其璀璨夺目的效果离不开切割加工技术。
下图乙是不同加工方式所得的钻石样品及其检验的光路示意图。
在相同光照条件下,从正面观察,哪种钻石样品最亮?请对此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7、“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其中的鸟声、风声是物体的______发出的,而通过________传到人耳内的。
28、(2015·四川遂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6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__的实像。
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是_______(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29、人坐在沙发上,沙发会向下凹陷,这是力作用在沙发上产生的结果,但大人和小孩坐同样沙发时,沙发凹陷的程度不同,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有关。
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压弹簧弹簧缩短,这是由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_________有关。
30、小亮参加立定跳远考试,起跳时他用力向后蹬地,就能向前运动,一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二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
31.某同学探究,某物质的的温度变化规律,得到右图所示的变化曲线。
根据图回答;(1)该物质的熔点是℃,沸点是℃。
(2)表示熔化过程的是图中部分。
(填字母)32、下面是用气球做的小实验,试回答相关问题。
如图乙,松开气球的口子,气体向后喷出气体的同时,气球会沿着绳子快速向前飞去,这说明1.2 。
三、探究24’33、表1是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表2是水在不同大气压下的沸点。
表1物质液态铁液态铅水银水酒精乙醚液态氧液态氮液态氢沸点℃2750 1740 357 100 78 35 —183 —196 —253表2气压(千帕)70 84 101 121 143 154 163 175 187 199 211 226 239温度(℃)90 95 100 105 110 112 114 116 118 120 122 124 128 (1)分析表1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分析表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根据表2回答:(3)高压锅内的气压可以达到199千帕,因此高压锅内水的沸点能达到℃;(4)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方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
为了不使糖在沸腾时变质,沸腾时温度要低于10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34、小军用弹簧秤来探究“底面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哪个更粗糙”,他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叠放的物块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均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甲实验中,测得拉力F甲= 10牛;在乙实验中,测得拉力F乙=15牛。
(1)甲、乙实验中,木块、铁块叠放在一起的目的是:使它们对桌面保持相同的力。
(2)乙实验中,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牛。
(3)通过实验,小军可以得出的结论35.成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如图所示:(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调整(选填“上”或“下”);(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