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初级)试卷(试卷科目:中学地理)第一部分:基本知识题(本部分共8个题,每题2.5分,满分20分)第1题 (单选题)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突出强调的是()。
(2.5分) A.讲授形式的设计B.学生的"学"C."学教并重"D.教师的"主导"作用第2题 (单选题)关于讨论法的教学应用,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2.5分)A.成人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讨论法。
B.讨论法特别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C.讨论法特别适合于成人学生D.讨论法特别适合于低年级的小学生第3题 (单选题)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你不同意的说法是()。
(2.5分) A.现代教育技术的任务就是研究教育与教学手段的改革B.现代教育技术的"现代"体现在它更多地注重探讨现代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并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为教育服务C.现代教育技术应当着眼于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方法对有关资源和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D.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范畴既包括现代教育思想,又包括现代教育媒体、现代教育方法、教学技能与技巧、现代教学设计等诸方面的内容第4题 (单选题)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在某些要求较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学习场合(例如,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的情形)采用()学习方式更能凑效,也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
(2.5分) A.接受学习B.自主学习C.协作学习D.掌握学习第5题 (单选题)若教学目标是旨在使学生获得某种动作技能,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2.5分)A.示范-模仿方法B.讲授法C.实验法D.讨论法第6题 (单选题)关于教学评价中收集数据的工具与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2.5分)A.在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态度量表B.总结性测验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C.结构化观察不是教学评价中使用的方法D.形成性练习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方法第7题 (单选题)课程结束时进行期末考试,考试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试题范围,采用纸笔测验试卷评分的方式。
就这一评价(考试)的类型,以下选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2.5分)A.它是一种相对评价B.它是一种定量评价C.它是一种绝对评价D.它是总结性评价第8题 (单选题)关于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就其能力结构而言,所强调的是()。
(2.5分)A.读、写、算方面的能力与信息能力同样重要B.读、写、算方面的能力比信息能力更重要C.读、写、算方面的能力与信息能力都不重要D.信息能力比读、写、算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第二部分:案例题(包括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说明】“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是人教课标版初中二年级的内容,教材内容与所学过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并列,是在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
本课主要介绍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为学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作知识上的铺垫。
本试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考察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区域差异,总结、归纳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
本试卷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教案设计(本部分共6个题,每题4分,满分24分)进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下面是一份教案,请结合教案回答其中相应的问题。
课题名称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科目初中地理年级初中二年级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③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④我国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⑤我国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⑥我国青藏地区的气候特征;⑦两个区域共同的经济生活。
第9题 (单选题)根据上述教学内容,在教案设计中,您认为下列哪一项教学内容之间的分析比较合理的是()。
(4 分)A.①②③是并列关系;④⑤⑥⑦是顺序关系B.①②③④⑤⑥⑦是并列关系C.①④是并列关系;①包含②③D.①④是并列关系;①包含②③⑦教学目标①能够说出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范围及其位置特点;②能够概括西北地区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特点;③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要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提高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的能力;⑤使学生通过应用比例尺量算西北地区的东西跨度及距海远近,探究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⑥使学生通过学习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认识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10题 (单选题)根据上述对本课教学目标的分析,您认为下列哪个选项的分析与表述比较规范()。
(3 分)A.①、②、④的教学目标分析较为规范B.④、⑤、⑥的教学目标分析较为规范C.①、②、③的教学目标分析较为规范D.①、④、⑤的教学目标分析较为规范学习者特征①学生已经有学习北方、南方地区的基础,初步掌握中国区域地理的分析方法,但是缺乏系统的归纳和总结,需要进一步完善;②学生没有掌握读地理图的方法,不能对地理图进行分析和判断;③学生在初中一年级已经学习过世界地理部分的分区地理,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④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⑤全体学生都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能根据一定的资源自主学习,达到全部教学目标。
第11题 (单选题)根据上述的学生特征分析,您认为下列哪个选项的分析是比较合理的()。
(4 分)A.①、③、④比较符合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B.③、④、⑤比较符合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C.①、②、③比较符合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D.②、③、④比较符合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景——发现问题——合作讨论——归纳特征——深化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学资源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教科书配套地理图册;3.针对本课开发的PPT演示文稿:“干旱的西北地区”。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新课导入先在地图上标明西北地区的位置,然后展示PPT文稿,演示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的图片,设问导入:(1)西北地区应该包括我国的哪些省份?说一说自己对这些省区的印象;(2)与我们已经学习完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相比,西北地区景观有什么特点?根据前面所学知识以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并利用PPT文稿提供的景观图片,讨论西北地区的大致范围及景观特点。
略。
第12题 (单选题)在教学的导入阶段,教师先在地图上标明西北地区的位置,然后展示"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的系列图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4 分)A.学生从地图上获得的是观察的形象经验,从图片上获得也是观察的形象经验,观察的形象经验对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B.学生从地图上获得的是观察的形象经验,还需从图片上获得更多观察的形象经验来支持学习C.学生从地图上获得的是抽象的符号经验,还需从图片上获得观察的形象经验来支持学习D.学生从地图上获得是抽象的符号经验,从图片上获得也是抽象的符号经验,抽象经验对学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二) 讲授新课课堂活动:1.认识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知识铺垫。
展示PPT文稿,显示西北地区的范围,提出问题:(1)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能否找到明显的作为地理界线的事物?(2)本地区都包括哪些省区?哪些省区有国界线?都有哪些相邻的国家?(3)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三个方面总结本区域的地理特征。
分成小组,认真阅读地图,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本区域的范围,并根据前面学习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方法讨论总结区域位置的特点。
2.认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主题探究(1)承转过渡,提出问题――上课之初同学们已经对西北地区的景观特点做了描述,总体的感觉是这个地区的环境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要干旱,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西北地区的降水特征。
(2)展示PPT文稿,显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标记西北地区的范围,引导学生分析。
读图分析西北地区的降水特点,并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比较,小组总结,找出差异。
第13题 (单选题)在讲授新课阶段,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与讨论,下列选项中对小组学习与讨论的目的分析不准确的是:()。
(4 分)A.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B.丰富课堂组织形式C.促进学生之间学习上的协作D.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问题(1)为什么西北地区的气候比较干旱,这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2)请同学们在地图上确认两个城市:呼和浩特和喀什,大致量算一下这两个城市到海洋的距离,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分别是400多毫米和50多毫米。
同学们能不能从刚才所学的知识中获得一些启发?利用“中国地形图”分别量算内蒙古的呼和浩特、新疆的喀什到最近的海洋的直线距离,体会出本区距离海洋遥远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讨论分析影响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因素。
(1)简要总结,西北地区的位置对水汽的进入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2)进一步深化问题,设问思考:除了位置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对西北地区的干旱气候产生影响呢?(3)展示PPT文稿图片,演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总结地形对西北地区气候的影响。
利用地图分析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讨论地形对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影响。
(1)简要讲解: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但由于距海远近的不同,其干旱的程度在不同的地方也会有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2)展示PPT 文稿“区域内部的自然环境差异”,提出问题――本地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观察并分析西北地区内景观变化的规律及原因。
3.问题拓展,预留伏笔设问质疑(1)我们在前面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不同的自然条件会对区域内的人类生活、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北方地区的农业以旱作为主,而南方地区以水田生产为主,同学们想一想,在西北地区的农业应该有什么特点,会以什么样的农业方式为主呢?(2)同学们能不能够分析一下西北地区的人们在什么样的地方生活最合适?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和以前的知识储备,分析讨论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和人口分布特点。
第14题 (单选题)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让学生回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相关知识的主要目的是()。
(4 分)A.检查学生对已有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B.通过总结增强学生的记忆C.教学过程中的过渡方法D.促进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课堂练习练习题目①西北地区的植物被由东到西的变化是()a.从森林到草原b.从草原到森林c.从草原到荒漠d.从荒漠到草原练习题目②西北地区干旱的根本原因是()a.深居内陆 b.山岭阻隔海洋水汽输送c.太阳辐射强 d.降水少资源准备(本部分共5个题,每题4分,满分20分)在讲授“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一课以前,需要收集相关的资源,制作演示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