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与诉讼的区别与联系
商事仲裁,是指商事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通过合意,自愿将有关争议提交第三者,即仲裁员或公断人审理,由其依据法律或依公平原则作出裁决,并承诺自觉履行该裁决所确定的义务是一种制度。
商事仲裁的特征是:
1.商事仲裁中的当事人具有高度的自主性。
商事法律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可以
在有关国家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地决定通过协议将他们之间可能或已经发生的有关争议提交仲裁解决。
双方当事人可以自主地选择仲裁机构。
双方当事人可以自主地选择仲裁地点。
双发当事人可以自主地选择仲裁员。
双方当事人可以自主地选择仲裁程序。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双方当事人还可以自主选择仲裁庭进行裁决所使用的法律。
2.商事仲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商事仲裁不像上市诉讼程序那样,需要受到各
种格样严格的法律规范的约束,他不需要拘泥于任何法定形式。
3.商事仲裁迅速及时且费用低廉。
4.商事仲裁具有必要的强制性。
首先,商事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一旦达成协议,
约定将他们之间可能或已经发生的有关争议提交仲裁解决,任何一方当事人都无权再向有关方法院提起审理该有关争议的诉讼。
而且,依照有关国家的法律和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基于当事人双方的合意组成的冲裁庭,有权对当事人之间的有关争议进行严格的审理,并作出裁决,而不像调解人那样,只有提出解决争议的建议权利。
其次,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都明确承认通过仲裁方式解决有关商事法律争议的合法性,承认有关仲裁机构依争议双发当事人所签订的仲裁协议而做出的才觉得法律效力。
5.商事仲裁是一种最为友好的法律解决方式。
区别:
第一,性质不同.诉讼审判是国家司法权的体现;仲裁则是带有民间性的居中裁决,是私权处分权的授予。
仲裁机构只享有权利,不享有权力。
第二,受案范围不同。
诉讼对一切因私权发生的纠纷均可受理;仲裁只能受理当事人有权处分的私权的争议。
第三,受案的方式不同。
诉讼中只要一方当事人起诉合法就受理;仲裁必须有双方当事人事前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才能受理。
第四,案件的管辖不同。
诉讼有地域、级别和专属的强制性管辖;仲裁无级别和地域、专属的限制,实施协议管辖。
第五,审级制度不同。
诉讼实行四级二审终审、一般两审终审,还可以申请再审;仲裁实行一裁终结。
第六,仲裁员和法官来源、形成不同。
诉讼实行法官专职化,由人大任命,实行任命制;仲裁员实行兼职,由各仲裁机构根据仲裁法规定的条件从有关方面进行聘任,聘任条件较高,专业性较强,体校了专案专办。
第七,审判庭组成不同。
诉讼有法院指定审判庭和组成人员,审判权由法院行使,有的案件还要交审判委员会讨论;仲裁由当事人选定仲裁庭人员,其中也有因当事人意见不一致而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的情形,还有的是当事人不选时才指定,裁决权由仲裁庭行使。
个别案件不排除仲裁委员会进行讨论,但形成的意见仅供仲裁庭参考。
第八,审理的方式不同。
诉讼案件一般应当公开审理,允许旁听、采访。
只有涉
及隐私、商业秘密、国家机密和离婚案件中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除外;仲裁不公开审理,不允许旁听,只有经双方当事人协议公开的除外。
第九,强制力不同。
诉讼可以传呼证人,追加当事人,可直接保全证据和财产,法院可强制执行生效的裁判文书;仲裁不能传呼证人,追加当事人,证据和财产保全通过法院进行。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另一方当事人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十,监督的方式不同。
法院内部有审判委员会、上级法院监督,外部有人大、检察机关、社会大众、新闻舆论的监督;仲裁内部有中国仲裁协会监督,外部则有法院监督。
联系:
第一,仲裁和诉讼都是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第二,仲裁是一局终裁,仲裁裁决只能撤销不能上诉。
诉讼可以上诉、再审。
第三,仲裁不是诉讼的前置程序,当事人之间发生纠纷时,即可以选择仲裁也可以直接提起诉讼。
第四,仲裁的灵活度高,当事人才与仲裁庭成员的选择,但是审判庭的组成人员是法院确定的,当事人无权指定及发表意见。
第五,当事人之间约定有仲裁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法院不许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或被告在一审开庭前未提交仲裁协议的除外。
第六,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由人民法院管辖。
商事仲裁作为处理商事法律争议的一种法律解决方式,商事仲裁制度作为解决商事法律争议过程中一种重要的程序法律制度,是对商事诉讼方式和商事诉讼法律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
而且,商事仲裁是与商事诉讼平行的一种法律解决方式,商事仲裁法律制度是与商事诉讼法律制度平行的一种程序法制度。
商事仲裁应该是一种与商事诉讼具有同样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同时也具有同样重要性的法律解决方式。
因为“商事仲裁”和“商事诉讼”所要审理和裁决的都是有关当事人之间的“司法争议”,特别是在有关国家仲裁立法所允许提交仲裁的商事法律争议范围内。
就处理这些商事法律争议而言,应该说法院与仲裁机构一样,都是属于社会的“服务性机构”;都是为有关个案中的当事人“服务”,帮他们处理他们之间所发生的“司法争议”。
当然,也都是为了通过对有关商事法律争议的公证、妥善的处理,维护商事关系的稳定,最终达到维护社会政治经济的未定、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