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索隐卷之三开帐帐者,古人以行军之帐喻之,谓出了前帐又开后帐,如行军之帐,一日不离。
《玉髓经》曰:“帐者障,谓横开广阔,能障其风,不使吹脉;障住外山外水,不使挨近龙身。
”即是占地步之广。
帐之轻重,古人言之详矣。
廖氏曰:“大凡开帐要中出,角落未为吉。
左出非重左亦轻,轻重此中分。
”又曰:“十字帐为上,丁字帐次之;金水帐为上,水星帐次之。
”开肩明显为金水帐,模糊为水星帐。
蔡氏曰:“开帐穿心,如人之有肩,弓之有绡,阔者数十里,狭一二里,或一里之远。
大龙布置,一二里者不在此限。
凡此中出者,方为正穿心。
三五十丈间[不]1不足为正穿心,不过为中心正出之龙耳。
三五十丈者,亦为小穿心,余则蜈蚣节而已。
”所谓穿心,亦不多见,十数节间或见四五节,或止一二节。
但要其地穿出皆正,博变不杂,气脉不散,而穿出之下,或之玄1不字衍。
走,或抛梭走,或鸾翔凤舞,或蛇回蝉脱,或登阶降级,不一而足。
只要龙体正真,不必全拟穿心,皆是吉地。
有等穿心之帐,梢头又起圆峰,高峻丰厚,自带仓库随行者,主大富。
又有一等,开帐之后,丝丝穿心而出,特起星峰,卓立俊秀者,帐中贵人也,主大贵。
更有一等,穿心之际,两肋峙起圆峰,不与本身联属侍居两边,高耸端正者,暗库也,主富盛多爱妾、宠姬,自收典资之状。
然此等龙身极为罕有,小穿心蜈蚣节亦难遇,况大帐穿心乎?至于贵人、仓库,尤少见矣。
过峡古人论峡,大约以出脉偏正论吉凶。
谓正者两边有护而吉,偏者一边无护而凶。
子微论峡,大抵以护峡之形相论吉凶,谓吉形、贵形来护者为吉,恶形、贱形来护者为凶。
愚则以为,开面出脉,虽傍出不过力轻,犹不失为真龙;其不开面出脉,虽中出亦何益?护峡之山外背(内)1面者,吉形果吉,而带破不过1内字按上下文义补。
吉之疵;若背来驼我者,凶形果凶,而带秀亦何益之有?有等过峡之后起脉之山,亦如降脉开好面者,此龙脱卸将净,龙虽未尽,必有分挂之地有前途可觅。
阴阳峡之说,即雌雄峡也。
如匠人雌雄楯1一般,一边开窝而落脉者雌,一边[边]2走珠而起脉者为雄。
又或雄落而雌受,其雌边窝穴葬者未必得福。
谓“峡前峡后好寻地”者,以龙身逶迤路远,久敝之势昂然而起,旺气一聚,过峡后,方兴之势跃然而起,旺气亦一聚,必有旺气透出于两边,一开面降脉,即借峡中之迎送为门户,而穴易成,或自立门户更妙。
然惟嫩峡有此,老峡则否。
节节开面枝叶旺盛,龙势盘旋,有蜂腰鹤膝者为嫩峡,牵连少面,枝叶稀疏,龙势直硬粗顽腰过者为老峡。
骑峡作穴者,顺骑须顺开正面,穴前容聚收拾,俨是面前不去;倒骑须倒开正面,左右砂只只回头,俨然背后生来,穴情生成而不勉强,环抱而不假借,方有此结。
终不如1楯,音sǔn,栏干的横木。
此疑为榫字音近而误。
2边字衍。
另开一面,分出一脉者为可据。
故峡前峡后寻地,十得八九;骑峡结穴者,十止一二。
崩洪峡者,穿江过河之石块骨脉也。
石脉从水中过,是山与水为朋,山与水为共,故曰崩洪。
惟平阳江河中有之,山谷水跌卸处,溪涧石骨两边山脚相连者多,石虽连片,亦非过峡。
彼岸之田水不随龙前去,及流入石骨之河中者,虽平洋亦是山脚相连,况山谷乎?龙既渡河,必须左右水分流方是。
过河之脉,其力量自然宏大。
石骨之形不宜拘执。
古人有玉湖、天池、玉池峡之名,果皆大贵?抑亦有不然者乎?曰:玉湖峡者,当脉横生一湖,脉从水底过。
天池峡者,脉旁各生一池,脉从中间过。
玉池峡者,当脉中生一池,脉从两边分过而合,其水是龙气停潴1,非因雨所积。
池、湖是造化生成,非人力所为。
深大力大,浅小力小。
四时不涸,清而不浊为贵;忽然浑浊、腥臭,气涸衰败之兆。
果是龙楼殿阁之祖,台屏帐盖之龙,节节开面,地步广阔,方是大贵龙;若中等龙见之,亦只寻常;下等龙见之,1潴,音zhú,水所停也。
何益之有?故止观开面之多寡、地步之广狭、龙格之优劣为主,其他勿论亦可。
枝叶各格龙身之所分,除开帐外,总名枝叶。
凡逐节分出者,为枝脚、桡棹;自祖山分出,随龙同来,不到穴先停止者,为送;随龙先出,见穴却回头者,为迎;横障于背后,不抱左右手者,为托;一起大星辰,分开肩翅,长垂两角,盖过数节、数十节者为盖护;盖护过龙虎前者,为缠护;缠护身上起丽之峰[者]1,端拱于穴旁左右者,为夹辅;端拱于穴前者,为传卫;端拱穴后左右者,为天乙、太乙;端拱于穴左右者,为暗仓、暗库、金童玉女,总2龙分出而还以羽翼、卫护其龙穴者也。
苟非身所分,或借兄弟之龙,或借外龙用为羽翼,须当看其有情向我否,若其真面向我,虽非本身所分亦妙;若背来驼我,或无背无面,虽本身所分亦何益哉!枝叶、盖护等项,必欲齐有而不可少,抑有此而可遗彼?枝短脚伏,并无盖护亦能结1者字疑衍。
2总后疑脱“为从来”三字。
否?曰:逐节枝叶均停,或交互匀停而去远者,不必如祖山之盖送如梧桐、芍药、蒹葭之类是也。
有近祖分两股,盖护过数节者,不秘逐节枝脚长远,虽无枝脚亦贵,如上天梯、串珠龙、芦花鞭、金钟、王1釜、卧蚕叶丝、九天飞帛、仙带飘空、金蝉脱壳、玉几临轩是也。
有近祖一边有盖护,一边无盖护者,无边不可不生枝叶,有边不须生枝叶,如杨柳枝、卷帘格是也。
有本身分出,飞笔点点,磊磊作护者,不必长垂盖护,显出枝条亦为有格,如芦袅换骨、落地梅花是也。
若既欲近祖之盖护长垂,又欲逐节枝叶繁衍,势必(不)2能兼有,惟远祖盖护长垂,又逐节繁衍则有之,然非大都大郡之干龙,数百里之地步不能如此,故不在此限。
如盖护既无,枝脚又少一边者,宫位有亏。
两边俱无,神庙而已。
有等出洋大龙,临大田大坂,傍大湖大海,既无盖送,又少枝脚,或以高田为护卫,或以水绕当山缠,而开面出脉,屈曲活动,有矬有平,呼吸浮沉之1王字当是玉字之误。
2不字按上下文义补。
动气也,便是大富贵地。
若就出洋而观,龙虽之玄,却似单弱,然究其远祖,必有台屏帐盖之格,送从缠护之多,根源阔大,脱卸净尽,故为至大之龙;不然,出洋之单独甚多,何亦有至贱不堪者?盖送缠护,在山谷愈多愈贵。
托乐,非横山之降脉者可不必;夹辅有龙虎者亦不必。
天孤、天角、旗鼓、仓库、文武、侍卫等项,特偶有之物,不能多得,有者大贵。
龙长远,枝脚亦宜长远;龙短小,枝脚亦宜短小;龙高大,枝脚亦宜高大。
龙长远者,枝脚短者为枯龙;短小者,枝脚长远为劫龙;高大,枝脚低小为独。
凡枝脚,宜匀停,而偏枯为病;宜秀丽,而丑陋为贱;宜列行伍,而散乱为荡;宜合贵形吉格,而类凶相贱格为凶。
此盖龙身之贵贱不同,故于枝脚之间露之。
观枝叶之荣枯,而本之盛衰可知;观枝脚之美恶,而龙之贵贱可知。
枝干老嫩内外轻重龙以枝干名,以木喻也。
木之自根达于梢者为干,其旁分者曰枝,枝上后分枝者,为小枝,大枝即枝中之干,小者即枝中之枝。
故有大干、小干、大枝、小枝之名。
古人定枝干之法有四:有以水源之长短定者,谓干龙大江、大河夹送,枝龙小溪、小涧夹送,或一边大水,一边小水夹送;有以云雾之有无定者,谓干龙高,常有云雾生巅顶,枝龙低,则无云雾;有以星峰有无定者,谓干龙浑厚博大,不生星峰,枝龙秀丽顿跌,多星峰;有以峡中人迹之多少定者,谓干龙数百十里一断,(断)1处必通衢省郡,人迹繁盛,枝龙必数里一断,断处必[通]2市镇乡村,人迹稀少。
愚亦有二说定枝干:一则,干龙腰峡中到两大界水,必数百里,小干龙必数十里,大枝龙必数里,小枝龙则里许;一则从太祖分龙之处,细察落脉,正干必纵横如是,不顾他人,旁枝必环抱护从,面面相向。
枝干之分,用此二法尽之矣。
然枝干之别,不可以长短论,有枝长而干反短者,盖干龙腰落而旁龙尚奔去数十里以作护卫,若不开面多寡、地步广阔论之。
3结穴有脱嫩而结,亦有1断字按上下文义补。
2通字疑涉上“通衢省郡”之通字而误增。
3结字前疑有脱漏。
不脱嫩而结。
其他枝龙中分枝挂枝,又各有大小[小]1不同,亦以开面大、地步阔者为优。
山体之老嫩,以木喻之极其明醒。
高山穷谷之中,万山于此起祖,万水于此发源,如木之樁2根处,不结花果。
迨其行渐远,半山半谷之间,一边大水尚行,一边水以3合,如木之段分枝,渐渐开花结果。
其分枝又有老嫩不同,轻重不等,只以开面之大小、地步阔狭衡之,迨其愈行愈远,至大江、大河、大湖之际,万水于此会归,正龙行此大尽,如木正干、正枝,开花结果甚盛。
盖老祖之山,开面方起,不经脱卸,水初发源,故结地少,即有所结,亦必至小。
行至半腰,开面渐多,脱卸渐净,小水可收,故结地渐佳。
至大龙将尽,诸水皆聚,分出一枝,各开好面,无非好地;所谓枝枝结果,节节开花也。
但尽之地仍以砂水向多者为胜。
是以山谷之中,欲结大地,必有数十里龙身,数十节开面,若台屏帐盖、成座星辰,缠护众多,地1小字疑衍。
2樁,音zhūang,插入土中的小木橛,此指根。
3以通已。
步广阔者,方是大地。
至大龙将尽之处则不然,只里许龙身,得数节开面,台屏帐盖有一二座者,便是大地。
故一节胜彼百节,小面胜彼大面,一股山缠,胜彼数里关锁,一小山砥柱中流,胜彼数十座大山塞居水口。
至于枝龙尽于出洋,与干龙结正穴后之余气同。
虽与山谷之列当别,亦不得与寸寸是玉者仿。
山谷节节开好面,地步广,跌断多者,亦曰嫩;出洋不开面,或偶有开面,地步狭而跌断少者,亦曰老。
故山谷亦有大贵之地,出洋儘1多下贱之龙。
有等大龙行度,倏而变为低小文秀,个个开面,多起伏逶迤而嫩;倏尔变为粗蠢高大,不开好面,无起伏逶迤而老;老数十里而变嫩,嫩数十里而变老。
老处结必少,嫩处结必多;老处分结,非十节不能成地;嫩处分结,只数节便成好地。
总之,以嫩为贵。
龙有盘旋之势,便有内外之分;既有内外之分,自有轻重之别。
如大左旋则左为外,而右为内,左轻右重,两边分结之地,必右2少而左多,盖外边如背,1儘,音jìn,任、随、总、常之义,古与盡字别,今皆作尽。
2右字当是左字之误,后之左字当是右字之误。
近大江大河,水源大而风气荡散,山亦多粗;内边如腹,必包含小源、小坂,水源小,风气隈薄,山亦多嫩。
故内边略挂一枝,胜外边特发一枝。
外边数十节之龙,不比内边数节之力。
内边即傍门依户,略有包裹便住。
包边非自立门户,重重包裹不可。
外边惟恐见大水,只见一线无妨,枝龙不纳干水故也。
内边惟恐不见水,任是阳朝愈妙,自家之血脉故也。
如杭城之南山,右旋者也,江干为外,西湖为内;孤山,左旋者也,古荡为外,西湖为内。
傍西湖结地,不止数百处,傍古荡、江干结地,不过数十处而已。
内边富贵大地不可枚举,皆是借立门户,见西湖者儘多;外边惟有江文昭祖地在眠牛山者,果为大地,乃是自立门户,不见江水。
其余亦是帐峡特出,数节方成。
若西湖大地,一节而结穴儘多,此内外轻重之徵也。
太祖分龙经曰:“只要源头来处好,起家须是好公婆。
”故论祖宗者,必以出身之太祖。
始大干龙之太祖有数千里之远,必特起名山,跨连郡,高大齐天,横亘绵延,千枝万湃之山皆祖于此,所谓权星是也,大抵多土[星]1金之体。
盖土金能绵延也。
水木火多作近祖星唇2,以其[而]3卓立,则为分形矣。
从此而推,一省有一省之权星,一郡有一郡之权星,仙佛王侯之大结构必本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