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摘要:针对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种创新物理教学的方法,并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大学物理;改革;兴趣;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27-02
大学物理是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素质的发展,都具有比物理知识更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物理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相对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则显得比较缓慢,教师越来越难教,而学生也反映越来越难学,是什么原因造成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困境?虽然扩招是一个比较客观的原因,但是还存在许多主观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不能激活学生的科学恩维能力以及能不能激励学生培养社会责
任感,都是作为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认为关键是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创新物理教学方法,通过物理教学手段的最优化,达到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中一个不可低估的动力,这种动力对于学习的影响、巩固和持久会起到积极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要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作
为教师首先要解决好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
学习物理的兴趣问题。
(一)将日常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物理学的一切规律都来自于客观实际,它是由大量客观事实总结出来的“理想模型”,反过来为客观实际服务,指导科学研究,它与客观实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可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枯燥的物理理论联系起来。
比如单独一颗子弹不具有杀伤力,而经枪筒射出就具有很强的杀伤力,这说明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运动量越大,它所产生的机械效果越大;在讲光的干涉时,由解释观察肥皂泡时看到的彩色条纹来引入干涉理论,然后引导学生搜集各种相关现象.如照相机镜头的颜包,应用干涉理论对其进行具体解释;在讲授偏振光的时候,列举立体电影的例子:电影放映中,两幅画面重叠在银幕上,通过观众的偏振片眼镜,使观众左眼看到从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从右视角拍摄的画面,通过脑神经作用,合成为立体视觉影像。
由此学生会感觉物理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而且具有普适性和预测性,能够广泛的用来解释和预测各种现象。
另外.还要强调物理知识与常识的联系,用物理理论解释各种常识,并尝试将简单的物理知识变成常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炉火纯青说明炉火温度高,能用维恩定律解释,再借助实验数据,就能通过炉火的颜色来估计其温度。
(二)将物理学史融入课堂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曾经说过的:“物理学发展史是一块蕴
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这块宝地值得我们去开垦,这些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发掘”。
在物理学史的讲述过程中,通过成功的科学家遇到困难如何思考、如何探索,最终达到目的,描绘物理学家探索科学的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失败,使学生精神上受到感染、情操上得到陶冶,教学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大胆地思考以及学会怎样去思考。
引入物理学史,可在讲解理论时穿插介绍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以及理论建立的大致过程。
比如在讲电磁学时介绍电磁理论如何推动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爆发;讲相对论时介绍爱闪斯坦追着光跑的想法.在讲波动光学时介绍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乏达数个世纪的争论等。
在讲到力的概念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循着伟人的研究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在讲“电磁感应”的时候,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线索,向学生介绍人类对磁现象以及电和磁关系的认识过程。
通过讲解安培、法拉弟、愣次和麦克韦等人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在有了对电磁发展总体认识的基础上。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左、右手定则、法拉弟电磁感应、愣次定律等关键点的把握。
实践表明,物理课堂教学中增加一定量的物理学史知识,可以通过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奋点。
从而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进行启发式教学
教育家陶行知大师有一句名言:“创造始于问题”。
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去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试以“问题”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和起始点,对学生实施启发式教学。
在考虑问题来源时,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
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实践去获取知识,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种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叉的状态。
(二)开展渗透式教学
“渗透式”最早是由杨振宁于1982年提出的一种学习方法.什么叫渗透性的呢?就是在你还不太懂的时候,在好像乱七八糟的状态之下,你就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因为很多东西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经过了一个长时期的接触,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懂了。
渗透式学习的好处,一是可以吸收更多知识,二是对整个学科的动态,有所掌握。
大学物理教学中、引入渗透式学习方法使学生通常是在一知半解之中把知识学了进去,虽然知识体系中的漏洞非常多,但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
他们易于掌握多学科的知识。
所以对待选讲的内容和前沿内容.我们常常选用渗透法。
(三)施行研究性教学
研究性教学就是以小课题研究或问题的设计为教学的切入点,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和项目的设计中有更多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创造中感受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一)将传统黑板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随之出现。
如今,大学课堂越来越多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教育技术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使教育教学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多媒体技术以其视听结合、形声合一的特点,使课章教学变得直观、形象、生动、逼真、活泼,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因此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青睐。
但是与传统黑板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信息量过大、不利于逻辑的理论推导等缺陷,物理公式等理论推导由教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中推出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需要时还可作停顿,给学生留出空间进行思考或推导,使教学的过程更加的自然,而如果由多媒体投影直接播放,缺少了循序渐进的过程,结论生硬的给出,没有了理科知识所特有的推导的乐趣,也不利于学生加深印象。
结合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应做到两种教学相结合,扬长避短。
1、选择或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不必过多强调知识量,每节课内容动辄几十上百页,只要与教材配套、与实际教学过程相
适应即可;2、做到多媒体教学与黑板理论推导的和谐统一,理论推理较多是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正是这许许多多的理论推理过程,才能充分发挥物理课程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
多媒体课件虽然也能实现逐步呈现,但是和教师的板书的效果还是不能相比。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应使多媒体教学垄断课堂,只有两种教学手段各取所长、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物理实验的辅助作用
大学物理归根到底是一门实验科学,许多知识点的理解依靠直观的实验.因此,对于仪器设备比较轻小的演示实验可以直接搬到教室进行演示,而对大型的演示实验可以将学生分组带进演示实验室进行观摩,,通过物理实验的引入,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使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也变得兴趣十足。
参考文献:
\[1\]潘正权.中外大学物理的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91-93.
\[2\]查有梁.物理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3\]刘奕新,郭迸.物理学史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广西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s1):113-114.
\[4\]朱龙祥.物理教学思维方式\[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