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1月
目录
一、行业监管体制、产业政策 (5)
1、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 (5)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5)
(2)工业和信息化部 (6)
(3)中国互联网协会 (6)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6)
(1)法律法规 (6)
(2)行业政策 (7)
二、行业市场规模和前景 (7)
三、行业产业链情况 (8)
四、行业风险特征 (10)
五、行业主要壁垒 (11)
1、品牌壁垒 (11)
2、资质壁垒 (11)
3、人才壁垒 (12)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2)
1、有利因素 (12)
(1)国家政策支持 (12)
(2)健康意识的增强 (13)
(3)消费能力的提高 (13)
2、不利因素 (13)
(1)行业教育和市场培育度不足 (13)
(2)地域发展不平衡 (14)
(3)行业标准滞后 (14)
目前“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暂无官方的定义,但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常务副会长孟群于2015年8月6日在苏州召开的“2015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两岸四地电子健康论坛”上发表的以“我国卫生统计和信息化建设——融合、创新、发展”为题的演讲中,将“互联网+医疗健康”定义为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通讯/移动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

行业定位源自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以下简称文件)以来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

此次政府提出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具有多重考虑,一是“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与以往发展卫生事业的提法有本质区别,意味着健康服务将作为新兴产业承担起拉动内需、吸引社会投资、扩大就业等更广泛的经济和社会职能;二是健康服务不再局限于卫生事业、公共服务的范畴,这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与以往不同的医疗服务行业定位,从最初的“福利事业”到“福利性的公益事业”再到“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到如今的“健康服务业”,体现了历届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

新的提法也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促进医疗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按照文件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