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完整版)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比兴: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又 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 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 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衬托 比兴 用典 抒情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பைடு நூலகம்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 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 什么呢?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 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作者写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是反 衬梦醒后的悲哀的浓重;对旧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便 越凄凉。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此诗通过居处的幽静荒僻来正面烘托出李凝生活 的悠闲、宁静。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诗中所描写的 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正面衬托(烘托)作者 的羁旅之愁。
衬托 比兴 用典 抒情
虚实 象征 修辞
衬托 比兴 用典 抒情
虚实 象征 修辞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从整体构思看,本诗采用了______的艺术手 法,(1分)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3分) 象征。以“小松”喻人,写出“小松”的远大 志向,同时也揭露出世人以外相身世看人的浅陋目 光。
前三句渲染勾践灭吴归国的繁华,后一句直 转写越亡后的荒凉。 通过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 凄凉对比,从而突出今日的凄凉。
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画眉鸟(宋·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 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 的画眉构成对比。整首诗托物言志,借画眉鸟表达 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的不满和对开放思想、 自由人生的向往。
6、拟人,如月亮、长江,可以充当历史 盛衰变迁的见证人。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淮河水”“旧时月”都是石头城 六朝盛衰的见证人。
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只有鹧鸪飞。
广义的“表现手法”相当于“写 作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 法”、“表达技巧”等。
衬托 比兴 用典 抒情
虚实 象征 修辞
衬托:又叫映衬、烘托。通过描述 环境、气氛等,烘托出主体事物, 或突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正 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选择相关事物,从正面来 陪衬所要表达的主要事物,即以 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 以哀衬哀,以美衬美,以丑衬丑。
一二句写实景,描写了胡地冰雪消融,战士赶着马群 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清澄的夜里,不知哪 座戍楼里传出熟悉的《梅花落》曲调。三四句虚写,将 “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 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 乡的梅花,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请从“虚实”关系 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1.运用反衬的手法( 衬托、对比),突出了笼中莺对 燕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表现了作者渴望自 由的思想感情。 2.“空”字意为“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 长着一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却被囚禁笼中,不能 展翅高飞,表达出一种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用了什么手法写梅,请具体说明。
用了衬托的手法, 用“万木冻欲折”衬托(反衬)梅花的 “孤根暖独回”“昨夜一枝开,用“禽窥素艳来”侧面烘托 梅花的高洁突出表现梅花孤高傲雪的品格。
衬托 比兴 用典 抒情
1、试解释“远害全身诚得计”一句中“远害全身”的意 思。 2、表明洞中蝙蝠“远害全身”最生动的两个词语是_、 _ 。 3、最末一句表明作者对洞中蝙蝠怎样的态度?
洞中蝙蝠
自居易
千年鼠化白蝙蝠,黑洞深藏避罗网。 远害全身诚得计,一生幽暗又如何?
1.远离祸害,保全自身 2.藏 避 3.否定、贬斥
1.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 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2.本诗最后一联的“空” 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虚实 象征 修辞
①直引:直接引用前人的诗文句子作为 自己的诗词中的句子。
例: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有怀》)——引用杜甫 《登高》中的“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 滚流。”
②化用:将前人的句子改动一些作为自 己的诗句。
例:客从南溟来,遗我双鲤鱼。
(杜甫)——化用《汉乐府》中的“客从远方 来,遗我双鲤鱼。”
首联和颈联正面写环境的艰苦和战士们作战的艰 辛。颔联和尾联用典。“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 起了曲子“折杨柳”,引发了对家人的思念;尾联 “斩楼兰”言简意赅,表达了战士们报效国家英勇杀 敌的决心。
衬托 比兴 用典 抒情
虚实 象征 修辞
1、比喻,最常见的手法,以物喻情。 A、写景状物时用之渲染意境。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例: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李贺《李贺箜篌引》)——“江娥”、 “素女”传说中的神女。
①明引:
放言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②暗引:
前出塞 杜甫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⑴用相关事物代所要表达的人或物。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朱门”代富豪之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飞将”代李广,实指唐朝名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风骚”代文学成就。
3、借代,形象生动地表情达意。
固定代称: 战争、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等。 书信——鸿雁、尺素、尺牍等。 船——扁舟、兰舟、画舫、樯、帆、棹、楫等。 太阳——东曦、金乌等。 月亮——蟾蜍、蟾宫、玉兔、嫦娥、婵娟、银阙、 珠宫、银盆、玉轮、冰轮、玉环、玉盘、清辉、 桂树等。
②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 例: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 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 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分析诗中的表达技巧: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1.这首诗里头有一个统领全篇的关键词,它就是__。 2,诗歌的第二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环境,试分析。 3.这首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鹧 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汉宣帝把霍光等十一位功臣的像画于麒麟阁。
谈谈李白《塞下曲》 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 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4、对比,表现作者的爱憎。 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将帅荒淫,与战士牺牲对比,表达出 作者对某些边将不满、愤恨,对征战士兵 的深切同情。
4、对比,表现作者的爱憎。
例:杜甫的名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通过对比,暴露了当时贫富对立 的社会现实。
5、互文,使含义更丰富。 白居易《琵琶行》: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虚实 象征 修辞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例:《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 常被用于反衬现实。
②已逝之景或境。
例: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
③设想之境。
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 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 以抒怀。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 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 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 ①以景显“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
等意象写出环境之清幽,箨龙静静剥落,木笔静静开花都表现了初夏景色之 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写白鹭缓缓下翔,虽动态,却给人安详之 感。③以声衬“幽”,“鸣蛙”写蛙声喧闹,似与清幽景色对立,其实蛙鸣 景更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