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链管理-复习知识点

供应链管理-复习知识点

1、基于单个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成组技术;柔性制造系统;减少零件变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供应链管理战略的主要内容供应链管理实施战略;推动式和牵引式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供应链管理星系支持技术的战略;绩效测评与评价;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间资源集成的桥梁;3、推动式和牵引式供应链运作方式制造商推动的供应链:集成度低;需求变化大;缓冲库存量高用户牵动的需求链:集成度高;数据交换迅速;缓冲库存量低;快速反应4、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5、供应链的特征1)复杂性2)动态性3)面向用户需求4)交叉性6、供应链管理体系组成要素5个领域:需求管理;计划;物流管理;供应;回流3个基本组成部分:供应链的网络结构;供应链业务流程;供应链管理元素7、供应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供应链管理把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看做一个整体; 供应链管理强调和依赖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最关键的是需要采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供应链管理具有更高的目标8、供应链的类型(1)根据供应链存在的稳定性强弱划分,分为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2)根据供应链容量与用户;需求的关系,分为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3)根据供应链的功能模式,分为效率性供应链和响应性供应链(4)根据商品的库存情况,分为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是供应链。

(5)需求和供应共同的不确定性,决定敏捷性供应链9、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自律机制10、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原因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事前信息不对称引起逆向选择问题;事后隐藏行动或信息引起道德风险问题11、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竞争力是企业和企业家在适应协调和驾驭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成功地从事经营活动的能力(既无法完全模仿,更无法完全交易)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借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力量(本质是企业特有的知识和资源)12、业务外包的定义是企业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为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仅保留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而将其他业务借助外部最优化的专业资源予以整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绩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13、业务外包的原因从长期看,业务外包的原因——释放企业资源;分担风险;加速重构优势的形式从短期看,业务外包的原因企业难以管理或失控的辅助业务职能;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降低和控制成本;节约资本资金14、业务外包的主要方式临时服务和临时工;子网;与竞争者合作;脑力外包;公关外包;人力资源外包;除核心竞争力之外的完全业务外包15、供应链设计的原则①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设计原则;②简洁性原则;③集优原则;④协调性原则;⑤动态性原则;⑥创新性原则;⑦战略性原则。

16、供应链网的结构特征具有层次性特征;表现为双向性;呈多级性;是动态的;跨地区的特性17、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角色分类主体企业与客体企业(卫星式企业群和团队式企业群)主体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占主导地位对业务起主导作用的企业内围企业:主体企业无法完全控制但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企业外围企业:主体企业无法控制且影响力较小的的企业核心企业与非核心企业核心企业:主体企业中对整个供应链业务起关键主导作用的企业(分销商作为核心企业;供应商核心企业;制造商核心企业;连接组织核心企业)潜在企业18、供应链的设计策略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基于成本核算的供应链设计策略;.基于多代理的集成供应链设计策略;.基于客户需求的供应链设计策略19、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合作伙伴的类型及选择20、合作伙伴选择综合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系统全面性原则;简明科学性原则;稳定可比性原则;灵活可操作性原则21、合作伙伴选择方法概述直观判断法:根据调查资料结合个人判断选择。

适用于非主要原材料供应商选择。

招标法:分为公开招标和指定招标。

优点获得有利、便宜的物资;缺点是手续繁杂、时间长,不适应紧急订购。

协商选择法;采购成本比较法;ABC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 Approach) ;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算法22、合作伙伴综合评价选择的步骤①析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以及合作关系建立的必要性;②确立合作伙伴选择目标;③制定合作伙伴评价标准;④建立评价组织;⑤合作伙伴参与;⑥评价合作伙伴;⑦决定合作伙伴;③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

23、供应链企业间合作的策略模式长期战略合作模式(优势互补);短期临时性合作(外包);中期的策略性合作(基于一定项目)24、物流的分类按物流的范畴,分为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根据作用的领域不同,分为生产领域的物流和流通领域的物流;根据发展的历史进程,分为传统物流、综合物流和现代物流;根据服务的主体,分为代理物流和企业内部物流;按物流的流向,分为流入物流和流出物流25、一体化物流战略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物流网络26、逆向物流——企业会输物流的定义、分类、特征定义:计划、执行和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库存、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源地高效、经济流动的过程,目的是捕获价值或正确处置。

分类:特征:输入的多元性;输入的随机性;再加工的随机性;产生的时间、地点和数量是难以预见的;发生的地点较为分散、无序,不可能集中一次向接受点转移;发生的原因通常与产品的质量或数量异常有关;处理系统与方式复杂多样,不同处理手段对恢复资源价值的贡献差异显著27、物流外包的优势分析解决资源有限的问题,是企业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心换库存,降低成本;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企业得到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从而降低营运成本,提高服务质量;降低风险,同时也可以同合作伙伴分担风险28、物流模式的选择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度和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企业对物流的控制力要求企业产品自身的特点a)大宗工业原料,适宜采用第三方物流;技术性较强的物流服务,如国际物流,适宜采用第三方物流;产品单一或为主机厂配套企业,适宜采用自营物流;企业规模与实力;物流系统总成本;第三方物流的客户服务能力;自拥资产和非自拥资产第三方物流的选择29、第四方物流的定义和工作方式集成商利用分包商来控制与管理客户公司的点到点式供应链运作,不仅控制和管理特定的物流服务,而且对整个物流过程提出策划方案,并通过电子商务将这个过程集成起来。

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商+技术专家+管理咨询专家工作方式:正向协作方式:4PL与3PL巧,进入市场能力和项目管理专长。

解决方案整合方式:4PL户自身的能力。

作实施提高整个行业的效率。

30、MRPMRP前期推导出相关需求的开始采购(生产)时间。

31、基本库存控制方法(Q,R)具体方法:连续地检查库存,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时就发出订货通知,每次按相同的订货批量Q补充库存;特征:订货点R和订货批量Q固定不变(R,S)目标库存量S =(订货间隔期t+提前期LT ) ×日需求量+安全库存;定期检查库存水平并订货;订货量Q =目标库存量S -现有库存量I;没有规定订货点,关键是要确定订货间隔期和预定的库存水平(t,S)具体方法:每隔离固定时期t检查库存,并订货一次将库存补充到最大库存水平S;特征:检查周期t和最大库存水平S固定不变;(t,R,S)32、常见的库存控制模型物流对企业的重要性高低高低企业处理物流的能力库存量确定型库存模型——周期性检查模型;连续性检查模型随机型库存模型33、需求方大加速原理的定义与产生原因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最源头的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

由于这种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比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

这种现象反映出供应链上需求的不同步现象,它说明供应链库存管理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看到的是非实际的”。

A.需求预测修正B.订货批量决策 C.价格波动D.短缺博弈34、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三种策略的定义与区别VMI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一种用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性策略,以对双方来说都是最低的成本优化产品的可获性,在一个相互同意的目标框架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

(买方不再拥有库存,只制定服务水平;卖方完全控制库存,直到销售完补充库存)联合库存管理JIM是解决供应链系统中由于各节点企业的相互独立库存运作模式导致的需求放大。

JIM和VMI的区别:JIM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联合库存是对供应链局部优化控制,多级优化与控制是对供应链资源的全局优化35、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的特点(基于业务流程的绩效评价指标)多维性;动态性;创新性原则:要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②要采用能反映供应链业务流程的绩效指标体系;③指标要能反映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情况,而不仅仅是反映单个节点企业的运营情况;④应尽可能采用实时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因为能反映供应链实时运营状况的信息要比事后分析更有价值;⑤要采用能反映供应商、制造商及客户之间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⑥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能力。

36、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是Kaplan和Norton于1992年提出的。

它从客户、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4个层面考察企业绩效,但4个方面不是孤立的,学习与发展是根,内部流程是干,顾客是叶,财务是果,共同形成一棵评价树。

平衡实际上就意味着几个方面同等重要。

采用平衡计分卡评价绩效,首先确定企业总体战略与目标,然后将其分解在客户、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发展4个方面,形成各自的战略主题和具体目标,然后针对具体目标开发关键考评指标。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定义为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 CDE )的协议关系。

C.共享信息D.共担风险E.共同获利12.以下属于合作伙伴关系优点的有( ABCD )。

A.缩短产品上市时间B.降低生产成本C.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D.增加用户满意程度13.影响建立合作伙伴的因素有( ABCD )。

A.先前的变革经验B.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C.经验学习的重要性D.购买方和供应商在行业和技术上的相似性14.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标准有( BCD )。

B.兼容性C.能力 D.投入15.合作伙伴关系存在的风险有( ABCD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