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乘务员培训课件空中乘务员培训课件深圳航空公司航务部杨军飞机升力产生原理飞机之所以能够在天空中飞行,主要升力来源自翼,空气流到翼型的前缘,分成上下两股,分别沿翼型的上下表面流过,并在翼型的后缘汇合后向后流去。
机翼上下表面的弯曲程度其实是不一样的(机翼刨面)。
其上表面的曲线弧度要比下表面的弧度大些。
机翼的上表面,由于正迎角和翼面外突的影响,流速增大,压力降低;而在翼型的下表面,气流受阻,流速减慢,压力增大。
这样,翼型的上下翼面出现压力差,这个压力差是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升力,当升力大于飞机的重力时,飞机就会上升,小于重力时,飞机就会下降。
升力和重力相等时,飞机就会优质水平飞行。
飞机升力产生原理飞机的升力主要与迎角(翼弦与相对气流的夹角)。
飞机的飞行速度,机翼面积成正比。
失速:当飞机的迎角超过最大的临界迎角(正常迎角)时,气流就不再平滑的流过机翼的上表面,就产生了强烈的气流分离,破坏了机翼上表面气流的流线,使机翼上下表面的压差减小,从而使升力显著减小,同时阻力急剧增大。
若不立即减小迎角,飞机将进入难以控制的下冲状态,对飞行安全危害极大,飞行中必须避免进入失速状态。
飞机的组成飞机主要由机身、发动机、机翼等部位组成。
机翼:主要不仅是升力产生的场所,它还是飞机主要的油箱之一。
翼弦:机翼前缘到后缘的连线称为翼弦翼展:指飞机左翼尖到右翼尖之间的距离机长:指飞机机头最前端到飞机尾翼最后端之间的距离。
机翼垂直尾翼水平尾翼发动机机身翼展指飞机左右翼尖间的距离。
这个参数在实际运作中较为重要,要确定飞机滑行路线、停放的位置、安全距离时均以它作为重要指标。
产生飞行所需升力,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也有稳定操纵的作用;装载机组成员、旅客、货物和提供安装飞机操纵机构的场所,同时机身也将飞机其它部件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产生飞机的前进动力,除常听说的发动机外,还包括一系列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系统极其附件;飞机的组成飞机的组成机舱内:是增压座舱(内部压力始终不小于外部压力),内外最大压差不超过83>.6PSI(不同的机型限制数据不同),当座舱高度到6>14000英尺时氧气面罩自动落下。
发动机:现在大型民航客机主要采用燃气涡轮风扇发动机,推力产生原理与活塞式发动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活塞式发动机(螺旋桨式发动机)主要是靠: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热力特循环过程产生热能带动车轮向前运动;燃气涡轮风扇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主要是靠压气和排气风扇,依靠向后排出大量气体而获得向前的推力。
其原理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依靠改变排气出口的开关而获得向后的推力,就叫反推或反喷。
飞机性能方面的知识1、巡航速度:指飞机完成升空过程后在航线上水平平稳飞行时速度。
2、起飞重量的确定: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以下几方面的限制:·爬升梯度限制:为了能够给飞机提供足够的滑跑速度,就必须有足够的轮胎转速,所以轮胎本身的强度限制了起飞重量。
·刹车能量限制:中断起飞时,在飞机所能提供的有限的最大刹车能量内,必须保证使飞机停在跑道上。
·障碍物限制:有些特殊机场在起飞航迹下方有较高障碍物,为了保证有足够的超障裕度,就必须减小起飞重量。
·最大着陆重量限制:当飞机起飞后遇到特殊情况返航时,飞机落地时的重量不能超过最大落地重量。
·道面强度限制:机场跑道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限制。
还有飞机设计的结构强度限制,跑道长度限制等等。
最后确定的起飞重量是这些因素的综合,是各个限制中确定的起飞重量中最小的那个重量。
3、落地重量的确定:同起飞重量的限制一样,也受多方因素的限制。
装载与平衡的重量术语1、基本空机重量:指飞机制造厂的基本空机重量加上标准设备项目重量(包括氧气设备应急设备厨房设备等)。
2、干使用重量:指上面定义的基本空机重量加上一些使用项目重量(包括机组人员饮用水,旅客服务设备)。
3、滑行重量:飞机在地面开始滑行时的总重。
4、起飞重量:飞机开始起飞滑跑时的总重量。
5、无燃油重量:除去燃油后的总重量。
6、着陆重量:着陆接地时的总重量。
7、商载:旅客货物行李邮件的重量之和。
以上几种重量的关系如下:基本空机重量+使用项目重量=干使用重量+商载=无燃油重量+可用燃油=滑行重量-开车、滑行、发动机试车耗油量=起飞重量-飞行中耗油=着陆重量航管相关术语1、最大速度:也称极限速度,指飞机能达到的最大空中飞行速度,喷气式飞机速度较高,一般有M数表示,也有用每小时飞行多少KM表示。
M数称为马赫数,是飞机的真速与所在高度的音速的比值,一般巡航马赫数在0.8_0.85左右。
2、着陆速度:(又称接地速度)是指飞机接地瞬间的速度,此时飞机升力大致与飞机着陆重量相等,所以接地速度的大小决定于飞机着陆重量,气象条件和接地时的升力系数(与飞机的形态有关)。
3、经济巡航速度:飞机发动机有着各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当飞机发动机飞行时每公里消耗燃油量最少情况下的飞行速度。
4、最大航程:是指飞机一次加油能飞行的最大的距离。
仪表飞行程序(ILS)精密进近(盲降)是利用仪表着陆系统提供航迹和下滑引导进近着陆的一种程序,它与非精密进近的区别在于非精密进近没有下滑道引导。
①决断高度:在沿精密进近下滑道下降到此高度时,飞行员在不能看见跑道时必须采取复飞行动的高度。
②Ⅰ类盲降的标准:决断高度(DH)≥60米,跑道视程≥800米。
③Ⅱ类盲降的标准:决断高度(DH)≥30米,跑道视程≥400米。
Ⅰ类和Ⅱ类盲降的区别在于地面导航台精确度以及机场设备的不同。
Ⅱ类盲降的标准对飞机和飞行人员有较高的检查和训练要求。
深航部分机场着陆最低标准及备降标准各航空公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最低着陆标准或备降最低标准等。
签派员会按照这些标准对飞行作出放行城市/机场仪表近进类型(以下均为C类飞机数据)备降最低标准ILS/DMEDA(DH)RVR/VISGP(INOP)MDA(H)VISVOR(DME)MDA(H)VISNDB(DME)MDA(H)VISDH或MDHVIS深圳/宝安1564(60)550/80095(91)8001600 (120)16003364(60)550/800 155(151)2000250(246)3200上海/浦东1764(60)550/800 140(137)1200140(137)1200 (120)16003564(60)550/800 150(147)150(147)16001664(60)550/800 140(136)12003464(60)550/800 150(146)2000上海/虹桥1863(60)550/800 110(107)1200120(117)1200120(117)1200 (120)160063(60)550/800 110(107)1200120(117)1200南京/禄口0678(65)550/800 130(115)1200130(115)1200160(145)2000 (125)16002472(60)550/800 140(128)1600150(138)150(138)1600矩形起落航线由五个直线段组成一边(Departure leg):沿着起飞跑道方向,开始于飞机起飞离地,终止于一转弯的开始;二边(Crosswind leg):航迹垂直于跑道中心线;三边(Downwind leg):航迹平行于跑道;四边(Base Leg):为三边与最后进近段的过渡段,垂直于跑道的中心线,一般为下降飞行;五边(Final Leg):即最后进近至着陆段,使整个起落航线中最重要的部分,要求飞行员对飞机速度和下降角度的精确判断和控制,以使飞机在预定地点接地。
大气的垂直分层按大气温度的垂直结构,可把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层和热层。
其中与飞行最为密切的是对流层和平流层对流层:由于对流层聚集了大气的80%,对流层顶高度大约在12公里左右。
所以绝大多数的天气现象都发生于此层。
1.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2.有强烈的垂直混合3.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平流层:对流层顶向上到50公里左右为平流层。
平流层下部温度随高度变化很小,大气稳定,空气大多作水平运动,平流层中水汽和尘埃很少,也没有对流层中的云和天气现象。
中层:平流层顶到85公里左右称为中层。
电离活动明显包含电离层热层:中层顶部到大气层顶为热层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对流旺盛近地面,纬度不同厚度变;高度增来温度减,只因热源是地面;天气复杂且多变,风云雨雪较常见气温初稳后升热只因层中臭氧多水平流动天气好高空飞行很适合上冷下热高空对流电离层高层大气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云的类别低云(1000米)积雨云积云层积云层云雨层云中云(3000米)高积云高层云高云(6000米)卷云卷积云卷层云(低云族)积雨云积雨云(Cb)云体浓厚庞大,垂直发展极盛,远看很像耸立的高山。
云顶由冰晶组成,有白色毛丝般光泽的丝缕结构,常呈铁砧状或马鬃状。
云底阴暗混乱,起伏明显,有时呈悬球状结构。
积云云常产生雷暴、阵雨(雪),或有雨(雪)幡下垂。
有时产生飑或降冰雹。
云底偶有龙卷生积雨云秃积雨云鬃积雨云积云积云(Cu) 垂直向上发展的、顶部呈圆弧形或重叠凸起而底部几乎是水平的云块。
云体边界分明。
如果积云和太阳处在相反的位置上,云的中部比隆起的边缘要明亮,反之,如果处在同一侧,云的中部显得黝黑但是边缘带着鲜明的金黄色;如果光从旁边照映着积云,云体明暗就特别明显。
积云是由气块上升、水汽凝结而成。
淡积云淡积云这是发展中的淡积云,云底平整,略有淡影。
上部几块云云顶呈圆弧形凸起。
远处几块较扁平。
浓积云浓积云浓积云发展旺盛,花椰菜凸起十分明显,云体呈驼峰形;垂直发展旺盛时,个体臃肿、高耸,在阳光下边缘白而明亮。
有时产生阵性降水碎积云(逐渐向淡积云发展)碎积云。
形状多变,边缘破碎,轮廓很不完整,靠左边的一块碎积云正逐渐向淡积云发展层积云层积云(Sc) 团块、薄片或条形云组成的云群或云层,常成行、成群、或波状排列。
云块个体都相当大,其视宽角多数大于5度(相当于一臂距离处三指的视宽度)。
云层有时满布全天,有时分布稀疏,常呈灰色、灰白色,常有若干部分比较明暗。
层积云有时可降雨、雪,但微弱。
层积云除直接生成外,也可由高积云、层云、雨层云演变而来,或由积云、积雨云扩展或平衍而成。
蔽光层积云(Scop)云块较厚,呈暗灰色,云块之间无缝隙,常密集成层,底部有明显的波状起伏,常布满全天,有时可产生降水。
透光层积云(Sctra)云块较薄,呈灰白色,排列整齐,云块之间常有明显的缝隙,即使无缝隙时,大部分云块边缘也比较明亮。
积云性层积云(Sccug)云块较大,呈灰白色、暗灰色,多为条状,顶部具有积云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