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险合同法

保险合同法

代位求偿权制度适用范围研究——兼论我国保险合同立法分类之重构摘要: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是保险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当前我国保险立法已在财产保险中确立了代位求偿权制度,但人身保险的代位求偿权制度仍是空白。

本文将通过剖析在人身保险中适用代位求偿制度的正当性,指明保险人代位求偿权制度在人身保险领域适用的可行性。

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兼从代位求偿权制度适用范围的视角进行考量,论证重构我国保险合同立法分类体系的必要性以及重构的方法。

关键词:代位求偿权人身保险保险合同我国《保险法》和《海商法》均确立了代位求偿权制度,但其适用范围仅局限于财产保险的范畴,将人身保险排除在适用的范围外。

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第四十六条规定:“被保险人因第三者的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给付保险金后,不享有向第三者追偿的权利,但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仍有权向第三者请求赔偿。

”《保险法》第九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保险人不得兼营人身保险业务和财产保险业务。

但是,经营财产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经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可以经营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这一但书和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反映了立法者虽然严格禁止人身保险适用代位求偿,却又不得不承认短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与财产保险在本质上的相似性。

在人身保险中适用代位求偿权制度是否具有正当性基础和可行性?域外代位求偿权制度的实践又将带给我国怎样的启发和思考?我国现行立法中根据保险合同的标的将保险合同分为财产保险合同和人身保险合同的分类体系又面临怎样的挑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撰写本文,以期能够对我国完善代位求偿权制度提出建议,并从代位求偿权制度适用范围的视角重构我国保险合同立法分类体系。

一、基本概念概述损失补偿原则是代位求偿权制度的产生基础,故代位求偿权制度严格适用于损失补偿原则的适用范围,即财产保险合同。

本部分将就损失补偿原则、代位求偿权、人身保险合同的基本概念进行概述。

(一)损失补偿原则损失补偿原则,是指当保险事故发生时,被保险人从保险人处所得到的赔偿应正好补偿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所造成的保险金额范围内的损失。

损失补偿原则是保险中理赔的基本原则。

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有权要求保险人给予补偿,被保险人则有义务向被保险人对其损失进行补偿。

通过补偿,使被保险人的保险标的在经济上恢复受损前的状态,不允许被保险人因损失而获得额外的利益。

遵循损失补偿原则的目的在于:真正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避免将保险演变成赌博行为;防止诱发道德风险的发生。

1(二)代位求偿权代位求偿权,是指当保险标的遭受保险事故造成损失,依法应当由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时,保险人赔偿被保险人的损失后,向赔偿金额的限度内,相应取得被保险人享有的向第三人请求赔偿的权利。

代位求偿权制度的功能主要在于:适用损失补偿原则的体现;防止被保险人获得双重利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三)人身保险合同人身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在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人身保险是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

由于人身保险合同所保障的危险不同,又可以具体分为人寿保险合同、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和健康保险合同。

因为人的寿命和身体是无价的,故人身保险事故发生所致损失,无法以金钱量化计算,且在生存保险中,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届满时依约给付保险金的情形,实际上被保险人并未遭受任何损失。

所以通说认为人身保险不适用损失补偿原则,不存在代位求偿权的行使。

当被保险人因第三人的行为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即可享有保险金请求权,又可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这两种权利可以同时主张,是否会引发道德风险呢?保险人是否会基于自身的考虑而通过设计保险条款的方式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2在此情况下一概否认在人身保险中引入代位求偿权制度是否还具有正当性基础?二、人身保险合同中引入代位求偿权制度的正当性基础人身保险合同主要包括人寿保险合同、意外伤害保险合同和健康保险合同三类。

本文将以《保险法》第九十五条第二款中列明的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为基点,对人身保险合同中引入代位求偿权制度的正当性基础进行剖析。

(一)短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具有财产险的性质人身损失并非全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从哲学角度看,人身确实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并不意味着不能用金钱补偿生命、身体遭受的损害。

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中的医疗保险,目的在于补偿被保险人治疗疾病或者受伤接受治疗而花费的医疗费用,兼具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的特性。

其赔偿的客体是医疗费用损失,是可以用金钱来计算的损失,因此应适用损失补偿原则,所以保险人代位权的规定在此也是适用的。

短期健康险和意外险的精算技术与寿险并不相同,是用大数法则计算,在技术上更靠近财产。

3所1王绪瑾.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76.2巴秀丽.浅议人身保险中的代位求偿权问题[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87-89.3邹利军.保险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J]. 法制与社会,2010,33:71-72.以,保险代为求偿权制度是可以适用于短期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的。

(二)有利于对道德风险进行方向制约保险事故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保险合同本身的射幸性都会引发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巨额保险金容易诱发道德风险。

以健康险为例,如果被保险人投了健康险,当保险事故发生后他可以获得双份赔偿,一份来自对保险人行使的保险金请求权,一份来自对第三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请求权。

此时,被保险人则可能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和病情实际需要,而追求高价格的产品,就会造成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和保险成本增加。

将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应用于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避免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因为了获取双份医疗费背负“不当得利”之名,也可对恶意进行购买意外伤害险的投保人一定程度上的警示,从而对道德风险的遏制起到良好效用。

(三)实务中保险公司的变通操作分析《保险法》出台以前,我国保险公司就几乎在所有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合同中设置代位求偿条款。

《保险法》出台后禁止在人身保险中适用代位求偿权制度,保险公司被迫取消代位求偿条款。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和第二十二条规定向第三人索赔也要提供原始凭证,被保险人只能二者择一索赔。

为维护自身利益,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中规定提供医疗费用原始凭证才能予以理赔。

4在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形下,立法中人身保险不适用代位求偿的规定已经不能发挥期望的法的功能。

立法者应当更多地反思考人身保险中适用代位求偿的正当性基础,以期在立法中完善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

在解决保险合同是否适用代位求偿权制度这个问题时,不能仅仅根据保险立法上对保险合同的分类简单适用,而应当就考虑保险合同类型是否具有财产保险的性质。

一旦代位求偿权制度达到立法和实践操作上的高度统一,就能对道德风险更加有效的规避。

三、域外国家的立法和实践经验介绍随着现代保险业的发展,新的保险险种的不断诞生,这种完全排斥在人身保险合同中适用代位求偿权的立法已经受到挑战,从现今世界各国的保险立法上看,保险代位求偿权并非完全排斥在人身保险合同的适用之外的,有些国家的立法或实践允许在部分人身保险合同中适用代位求偿权。

(一)立法经验的介绍《韩国商法典》中规定保险人原则上不享有代位权,但同时列明例外情形——“在签订伤害保险合同的情形下,若当事人之间另有约定,保险人可以在不损害被保险人的权利的范围内代位使该项权利。

”这一例外规定为在人身保险中适用代位求偿权制度提供了依据。

《意大利民法典》中规定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意外事故保险、工伤保险和偶发灾害保险是法定的保险人可行使代位求偿权的情形。

《日本4高达. 论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J]. 广西社会科学,2012,10:87-90.伤害保险改正试案》中规定伤害保险合同中医疗费用部分,保险人可于保险给付范围内,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人之请求权。

《澳门商法典》中规定:对于第三人原因造成的意外事故保险中,保险人可就医疗及住院开支享有代位求偿权。

我国台湾地区《保险法》只在人寿保险中明确规定保险人无代位求偿权,对于意外伤害医疗费用保险及疾病保险是否存在代位求偿权未作明确规定。

5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州拥有立法自主权,各州对人身保险代位求偿权的规定不一。

人寿保险不适用代位求偿是统一的,大多数州还规定意外伤害险和疾病险不适用。

(二)实践经验的介绍在美国,尽管部分州对于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原则上没有代位求偿权的适用,但法院对于当事人扩大适用范围的合同自由采取了更加宽容的态度,因此健康保险或者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约定有代位权的,可以适用约定代位权,这种做法为美国多数法院认同。

英国法院早期认为“人寿保险虽以补偿原则为基础,但本身并非补偿合同。

主要原因是生命难以定价。

补偿保险是对实际损失进行补偿,对人身伤害估价难就像对生命一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法院否定意外伤害保险和生命保险有代位性。

”后其观点渐变,认为意外伤害险中“医疗费用险和失能险属补偿险”故有适用代位权规范之必要。

6综上,其他国家、地区对于保险代位求偿权的适用范围并未严格限制于财产保险中,而是结合保险合同的性质,适当放宽其适用范围,这既符合保险法理,又可最大限度地平衡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的利益。

四、我国人身保险中规定代位求偿权制度的可行性分析这一部分将在借鉴其他国家、地区关于人身保险中代位求偿权的立法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医疗费用的确定性特征、我国保险立法的发展、费率厘定等角度分析一下在我国人身保险合同中规定代位求偿权可行性问题。

(一)医疗费用的可确定性提供现实支持健康保险中的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中的医疗费用保险在其损害是由第三人造成的情况下,其医疗费用应该是可以确定的,也是可以补偿的。

但现行《保险法》第46 条却赋予因第三者的行为而发生死亡、伤残或疾病等保险事故的被保险人获得双倍赔偿的权利,使被保险人可获得额外的利益,这种做法是有违保险法的损失补偿原则的。

对此,对于这种完全符合保险代位求偿权条件的人身保险,法律应赋予保险合同的双方当事人自由选择的权利,允许进行约定,有条件适用保险代位求偿权。

这样既能保证立法的科学性,又能保证司法实践的统一性。

(二)保费降低提供利益基础投保人和保险人在特定的人身保险中约定代位求偿权,当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5巴秀丽.浅议人身保险中的代位求偿权问题[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87-89.6高达.论代位求偿权在人身保险中的适用[J]. 广西社会科学,2012,10:87-90.从造成损害发生的第三者处获得相应的赔偿,可以部分或全部抵销保险人基于保险责任所支出的保险赔偿金额,进而减少保险人的实际支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