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的收获精品
版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中的收获
关键词: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摘要: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必须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主动地
参与课堂中来,实践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通过自由实践,让
学生在欢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
精心设计导学案,使问题浅中见
深,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合媒体,
让深奥的数学浅显起来,让机械的数学练习生动起来。
根据学生实
际,确定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想方设法,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
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的互动落到实处。
创新点: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制作简单的学具,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适时地运用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结合实例,捕捉时
机,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我县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已有两年了,在近两年的学习与实践中,我县的五步教学法,能通过导学案的问题串,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在教学实践中,有成功,有失败,有时学生不能深入你设计的学习步骤,表面上闹哄哄的,没有实效。
有时学生沉默不语,思维没打开。
有时很成功,成功与失败都给了我反思一堂课是否真的高效。
就要看你的导学案与教法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例如,我在上矩形的性质时,我让学生在周日里用四根木棒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四个角的螺钉不要旋得太紧,可以调整四边形内角的大小。
以展示,
旋转自已的手工制作导入课题,初中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这一展示,一旋转,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思维时刻到了,让学生思考幻灯片上的问题:1.自己手中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是唯一的吗? 动手试一试。
同时,我自己的平行四边形也不时的转动着。
答案马上揭晓了,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有无数个。
出示问题2.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中,哪一个面积最大?再次转转。
同学们,一边转动,一边观察思考,很快有同学都抢答了这个题的答案。
当它为矩形时,面积最大。
这时,我没有再给学生提问,而是让学生自由猜猜,下面我要提什么问题。
学生浏览了一下课文,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问题是:什么样的图形是矩形?矩形的性质有哪些?这个平行四边形为什么旋转成矩形时面积最大?所有的结论都出来了。
已经达到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目的。
然后我再出示问题3:为什么一个平行四边形旋转成矩形时面积最大?看幻灯片上,平行四边形旋转成矩形的动画的过程,并观察DK与AD的关系
观察后,让学生举手发言,片刻,有不少同学举起了手,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让最先举手的同学发言,他说,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底边AB 不变,高DK最大时,面积最大。
根据公理垂线段最短,DK的最大值是旋转到DK与AD 重合时。
所以当AD⊥AB,即它是一个矩形时,面积最大。
然后,我再播放平行四边形转动成矩形的动画,让差生巩固一下,学生都领悟后,出示本节课的学
习目标:认识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矩形的定义。
掌握矩形有哪些性质。
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我对这节课的情境创设颇有成就感,不仅上课一开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迅速调动起来了,而且水到渠成的让学生自己提问,自己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比从前我展示学习目标效果强多了,学生很自然的明确了学习目标,且迅速而轻松的完成了学习目标一:叙述矩形的概念,知道矩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一个良好的开端,使这整节课的时间、空间、学习过程都还给学生,整堂课,我真正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新知。
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过,动画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挑战性情境,游戏情境,实践情境,类比情境。
这节课,让我感觉到,最好的还是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实践情境。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就注意培养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
学习菱形时,我让学生用两根小木条(两根小木条,可以相等,可以不等)订一个互相平分的可以转动的十字架,用四根橡皮筋在线段端点依次连接成一个四边形。
通过转动这个模型,学生很轻松的理解并熟记了,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剪一个菱形,通过折叠,很轻松的掌握菱形的性质。
在学习直线与圆时,我让学生剪了一个圆形的纸环,一个很窄的硬纸条。
通过摆放纸条和圆,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就是这个简单的学具,学生不仅很快学会了直线和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且能帮助学生怎样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
数学
是一个思维严谨,罗辑性很强的科学。
实践操作,有它的局限性,在教学中我通过媒体来强化了,多媒体手段具有直观、集声、像、动画效果于一身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效果,例如,我在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我要求学生做了两个圆环但是,如果不配合媒体,学生就难理解,怎样由两圆半径,圆心距,推出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动画一展示,效果就出来了。
一堂课中的媒体不能用的太多,否则,会造成视觉疲劳,学生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效果。
同样操作实践不能长,有感性认识就行,再结合媒体理性升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发现问题,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图形观察不到位,语言概括不全面。
因此,教学中我予以适当的点拨,同时初中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展示他们的制作。
运用展台展示它们的结果。
在学习矩形的性质二及推论时,我让学生拿出已准备了的矩形纸片,画出对角线,探究它们的关系。
出示问题:1.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告诉你矩形的对角线有什么关系?除此之外它还有什么独有的关系吗?学生能很快通过观察判断出它们相等,并能通过三角形全等证明出对角线相等。
然后我用幻灯片展示疑问:如图,
让学生举手发言?我将矩形剪成了两个直角三角形,只拿其中一个,另一个放在桌子上。
学生结合课文能较快得出OB等于AC的一半。
然后我用动画播放出,直角三角形补成矩形,并显示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让学生领悟图形割补中的奥妙。
并让学生思考,如果不补成一个矩形,容易得出这个结论吗?没有学生回答出这个问题,于是我觉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机会来了。
当今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要更多随机应变,较少的稳定性和更多的易变性,这些都要求每个人为了生存而更多地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可以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定的技能、训练出敏捷的思维。
为将来谋生打下一定的基础。
你看补成一个矩形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如果你的思维呆板,仅仅限制在这个直角三角形中,你能容易解决吗?看着学生那积极求知的眼神,我内心高兴无比。
在进行高效课堂的学习和实践中我的收获是:一.手脑结合实践操作的情境创设,学生结合导学案,媒体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
”的确,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二.在数学课堂教
学中,捕捉时机,设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要结合实例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求知欲。
三.若师生之间没有和谐的关系,高效堂课是不可能达到高效的。
作为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载体的。
师生间关系融洽,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进行高校课堂教学时,我深深的感到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否则热闹的课堂,变成了低效课堂,我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