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经济学考试试题

劳动经济学考试试题

第 1 页 (共 5 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201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课程名称:__劳动经济学 考试形式: 闭 卷
学习中心:_________ 考试时间: 90分钟
姓 名:_____________ 学 号:

一 名词解释(每题6分,合计24分)
1.劳动力供给
2.劳动参与率
3.人力资本
4.垄断工资差别
二 判断题(每题2分 合计20分)
1.工资率提高的收入效应会增加个人劳动力供给。 ( )
2.等成本线的斜率等于工资率。 ( )
3.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左移,对均衡工资率和均衡就业
量的影响为减少和增加。 ( )
4.蛛网的稳定条件是指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劳动力供给弹性。 ( )
5.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大,形状陡峭。 ( )
6.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下企业比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企业来说将雇用更多的
劳动力。( )
7.在短期内,其他生产要素是不变的,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力。
( )
8.当市场现时工资率高于均衡工资率时,劳动力供给会大于劳动力需求。
( )
9.与横轴平行的劳动力需求曲线的劳动力需求弹性为无限弹性。( )
10.结构性失业是经济达到均衡时仍然存在的一种失业类型。( )

三 图形分析题(每题10分 合计20分)
1.结合以下两个图形,说明生产要素价格变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第 2 页 (共 5 页)

2.结合以下图形,说明企业在进行特殊培训时如何与受训人分担成本和收
益。

四 简 答(每题8分 合计16分)
1. 与经济周期相关的两种劳动力假说是什么?
2. 说明劳动力地区间流动对均衡工资的影响。
五 论述题(每题20分 合计20分)
1.什么是失业?我国的失业率统计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造成我国
失业率不断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第 3 页 (共 5 页)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
(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2. 劳动参与率的概念
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劳动程度的指标,它本身并不是影响人口
参与劳动的因素。
3. 人力资本的含义
是与物质资本相对的一个概念,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寄寓在
劳动者身上并能够为其带来持久性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
4. 垄断性工资差别的类型
制度性因素造成的垄断性工资差别
劳动力能力结构的自然特征形成的垄断性工资差别
二、判断题
1.(×)
2.(√)
3.(×)
4.(×)
5. (×)
6. (×)
7. (√)
8. (√)
9. (×)
10. (×)
三.图形分析
1. 规模效应(左图)假设资本价格不变,劳动价格提高,由于企
业的等成本线发生了变化,使得它不能在Q1产量下生产。劳动的
边际产品价值必须等于工资率,这时只有减少劳动投入,结果是
第 4 页 (共 5 页)

均衡点变为b。
替代效应(右图)假设工资率提高,资本价格不变,在长期中,
资本和劳动的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工资率提高了,减少劳动力
需求,使其由L1减少到L2;用资本要素替代劳动,资本由K1增
加到K2。
2. 在特殊培训期间O—t,受训员工的工资为Wu,Wa-Wu的差额
部分为员工承担的培训成本;Wu-Wc的差额部分为培训企业承担
的培训成本。在雇佣期间t—T内,受训员工的工资为Wu’, Wu’
- Wa’为员工的培训预期收益,Wc’- Wu’的差额为企业获得的
培训预期收益。
四.简答题
1.两种劳动力假说
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
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
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的
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
率提高。
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
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
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
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
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
2.假设A地区工资率Wa 比B地区Wb高。A地区的高工资导致B
地区的工人离开本地区流向A地区。 B地区劳动力供给减少,使
B地区劳动力供给曲线从S移向S,并使A地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从Sb2移向Sb1。最终使地区工资差别趋于消失,都等于均衡工
资率We。 (如下图)
第 5 页 (共 5 页)

五.论述题
1. 失业是指劳动力人口中,既有劳动能力,又有劳动愿望的人处
于没有就业岗位的状态。
我国在失业率的统计中主要存在统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仅仅统
计了城镇登记失业率,还有隐性失业、农村中的失业人数未统计。
我国失业率不断上升的原因主要在于劳动力供给数量巨大、需求
增长相对较慢、劳动力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不符、劳动力供给结
构与需求结构不符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