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1从闪电谈起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3.1从闪电谈起

13.1 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⑴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⑵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⑶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⑷通过实验活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揭
示闪电的奥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⑸通过模拟闪电现象和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对自然现象产生亲近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教具(教学)准备: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方法(策略):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塑料尺、碎纸屑、验电器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用圆珠笔笔杆或用塑料梳与头发摩擦后靠近
小纸屑,小纸屑被吸引。

4、摩擦起电的实质: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
是依靠摩擦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上。

物体失去电子带上了正电,物体得到
电子带上了等量的负电。

问学生:为什么用丝
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荷,用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橡胶带负电荷?老师补充: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由于构成玻璃棒的原子对
其电子的束缚比较弱,摩擦时玻璃棒上的一些
电子就易转移到丝绸上,这样玻璃棒因失去电
子而带正点,丝绸因得到电子而带上负电。


它们所带的电荷是相等的。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
解释毛皮和橡胶棒摩擦起电的过程。

5、摩擦起电注意事项:摩擦起电只有在干燥
的环境下才容易发生。

潮湿、手上有汗无法完
成静电实验。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
电,那么不同物体摩擦所带的电荷是一样的
吗?请同学们参照下面的学案进行实验探究:
⑴将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会发生
什么现象?
⑵将两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
什么现象?
⑶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被毛皮摩擦过
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把实验结果填在下表中:
注:表中“玻璃棒”是指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
棒,“橡胶棒”指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⑷分析表中的现象,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学生实验后,把他们的实验记录结果投在大屏
幕上,给学生留出观察、思考、充分交流的时
间。

学生经过讨论,一般能得出如下结论:“被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跟“被毛皮
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是不同的;同种
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这时教师说明: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
各样的物质带电,人们运用上述方法做了大量
的实验,结果表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
一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
叫正电荷;另一种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
玻璃棒橡胶棒
玻璃棒
橡胶棒
同学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分组进行
实验
这样处理学生对两种电荷
认识要好一些!
对于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我将实验作了改进,效果非
常好。

可推广








(四)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让一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
球接触,如果验电器的两
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
则说明物体带电.当一带
正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
时,验电器就带上了正电
荷,而使两金属箔片张开
一定角度(电子从验电器转移到了物体);当一
带负电的物体接触验电器时,验电器就带上了
负电荷,而使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电子
由带电体转移到验电器上)如11-1-3所示
4、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带电体带电多少不同,验电器的两金属箔张开
的角度就不同,因此可用验电器来粗略比较物
体带电的多少.
与电有关的现象解释
应用:静电喷涂、静电植绒、静电除尘、
静电复印、防护、避雷针等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摩擦起电现象和电荷间的
相互作用,并会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几种方
法。

了解了生活中电现象的利用和防护。

1.有A、B、C、D四个带电体,用细线悬挂起
来,它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11-2所示,已
知B带正电,则D带__负__电荷。

课后自我评价与练
从闪电谈起
一、电是什么
摩擦起电带电体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发生了转移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负电荷
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
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应用防护
上网学习,现代生活的趋
势!教师必须用好引导工
作!
巩固知识
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是重
点,补充练习十分必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