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产权与创新

知识产权与创新

知识产权与创新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利。

通常分为两部分,即“工业产权”和“版权”。

根据1967年在斯德哥尔摩签订的《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规定,知识产权包括对下列各项知识财产的权利: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及唱片和广播节目;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科学发现;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以及商业名称和标志;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的一切其他权利。

总之,知识产权涉及人类一切智力创造的成果。

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直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差距,当前又面临突破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壁垒的挑战。

在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外的申请和国内外资机构的申请一直占总申请量一半以上,而且国外申请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如在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半导体、西药、计算机等领域的国外申请占了绝对优势。

据统计,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100件中,有80多件为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而国人的专利申请,100件中,只有18件发明专利。

80∶18,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状况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构成了相当程度的冲击。

形势严峻,形势逼人。

大幅度提高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尽快扭转在知识产权上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是我国科技界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

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演变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和其他智力成果的竞争,而这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非常重要。

因为知识产权在市场经济中有财富的属性和商品的属性,而且还具有高附加值的属性;产权化的知识在知识经济中,构成了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同时,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知识产权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成为关系国家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

因此,企业、科研单位一定要提高知识产权意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目前正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国家倡导和干预来缩短这个过程。

在知识产权方面,由于制度建立比较晚,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企事业单位应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非常有限,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也非常有限。

我们要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建立和完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用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促进自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非常重要。

同时,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目的在于提高国际竞争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既是自主创新的出发点,又是自主创新的落脚点;既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又是自主创新的衡量指标;既是国际竞争的目的,又是国际竞争的手段。

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认识知识产权制度的深刻内涵,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于自主创新的巨大推动力和保障作用,提高社会各界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对于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一方面,提高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知识产权制度促进创新信息的传播和使用功能,而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体现为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功能;另一方面,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过程,自主创新必定要落实到产品上,并最终推向市场。

知识产权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是自主创新的基础,也是自主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

在创新的全过程中,知识产权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导角色。

创新失去了先导,就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换句话说,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不拥有自主品牌,就是漫无目的、无效的创新;离开了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自主创新,必须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这样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已经凝聚成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真正的核心技术是钱买不来的,只有拥有了重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

”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与推动和保障自主创新,具有天然的联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不占有自主品牌,就谈不上真正的自主创新,离开了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自主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他说去年有一个国际权威机构做了一个商标价值的排位,名列第一的是美国的可口可乐品牌,其价值近七百亿美元,相当于五千六百亿人民币,即相当于我国湖南省2004年全省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湖南六千多万人干一年的价值,可见知识产权的价值有多大。

当年美国人在可口可乐上的创新无疑很重要,而后来的知识产权和品牌更加重要。

自主知识产权对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事例所证明。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上海的一位产业工人倪志福,创造发明了“倪钻”,可谓妇孺皆知,被全世界广泛应用。

遗憾的是那时人们知识产权观念相当淡薄,其实验数据毫无保留地向世界公开,结果反被外国人申请了专利,倪志福痛心疾首,他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位置退下来后,又一头扎进了他的“倪钻”里,率领当年的徒弟们改进创新。

2001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终于确认其拥有“多尖多刃群钻”的实用新型专利。

目前,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我国知识产权纠纷的高发期已经到来。

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重要课题:怎样尽快让知识产权成为一项非常有效的法律制度,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为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第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领导和组织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保护和鼓励发明人、科技人员从事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第三,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规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环境,合理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因为知识产权作为无形的资产,本身的保护就不容易,如果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到位,对企业、对发明人、对创造人的创新激情、创新积极性来说都是一个打击。

第四,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保护知识产权有赖于全社会全体公民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要形成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风气。

第五,积极争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的国际知识产权环境。

第六,帮助和促进企业开发和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主体也应该是企业。

第七,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提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第八,培养各种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构建一支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队伍.对企业的两点建议:第一,不断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自觉性,切实担负起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责任。

知识产权是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从事智力活动而创造的财富,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保护的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是信用经济,还是一种公平竞争经济。

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为了拥有一项知识产权,权利人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侵权人却毫不费力拿来使用,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因此,任何一个企业都应将保护别人的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义务,作为一种社会责任。

只有人人都尊重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自己的知识产权才不会受到侵害。

企业的发展切不可短视,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如果这样,不仅是对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挑衅,也是对尊重知识、尊重创造这一良好社会风尚的破坏,进一步讲,会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恶化我们的投资和国际合作环境,损害国家形象。

2005年,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24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

可以说,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吸引国外的高新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高科技人才到中国来。

这就要求我们有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

过去,我们讲好的投资环境,主要是指“硬环境”,比如交通、通信、水、电、气等基础设施。

现在,更要看“软环境”了,要有比较健全的法律法规,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市场秩序。

而保护知识产权,就是维护一个好的投资“软环境”的重要内容。

对我们广大企业来说,就是要切实按照这次会议通过的《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倡议》和《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倡议》,严格自律,勇于担当。

行业协会也应当为企业搭建平台,引导和监督企业自觉保护知识产权,形成互相监督和促进的约束机制。

第二,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自主创新,努力增加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善于运用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自己。

经济全球化使竞争更加激烈。

企业之间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2005年中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是9.3万件,国有和民营企业的申请量只有1万多件。

这与我国几百万家企业的总数相比就很少了。

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没有“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

我希望,广大企业一定要多学习知识产权方面的新知识,多学习国内外优秀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成功经验,尽快建立起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使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研发、生产与经营的全过程。

要及时将自主创新成果、核心技术、名优产品在国内外申请相应的知识产权注册,以期得到有效保护。

要以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为依托,构筑自身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措施体系。

在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加以维护,积极应对跨境知识产权纠纷。

政府有关部门和各行业协会、商会有义务在这些方面给企业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创新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惟一源泉。

只有创新,才能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也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这是被无数事实所证明的一条真理。

知识产权的特征之一就是专有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一招鲜,吃遍天”。

日本每年申请发明专利40多万件,美国是20多万。

正视这些数字的前方,是雄踞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反观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次次创新铺就的成功之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