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两者相互影响,共同传播,流淌成一条长长的历史河流。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产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我们习惯于按时代或者朝代来进行划分,如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等等,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都烙印着不同时代的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

文学总是与历史密不可分的,亦文亦史,亦史亦文,而中国古代文学沉淀至今,所产生的价值便在于向后人展示中华民族在精神,思想,文化方面的积淀,同时也是在发扬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精神,以及浩大的智慧。

同时文学也是一个人一生的感悟记载,是人类社会发生蜕变的基础,是人类思想得以进步的基石。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以儒、释、道三家学说为中心,开创出了独特的思想体系。

不得不说,中国几千年历史以来,儒、释、道三家学说对中国历史的变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意识形态领域一直占据正统地位,一方面从思维角度束缚了国人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在行为举措上规范了国人的动向。

这不仅是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人类社会产生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谈到我国独特的文学历史与文化传统,便不得不将其与西方的文学、文化进行比较,必须承认的是,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化逐渐开始西式化转变。

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相互碰撞后必然的一个现象,从现实角度分析,中华文化在许多地方有着极大的局限性,或者说中华文化注重的是底蕴,在实现性上没有西方文化那般快速迅捷,在世界性战争的爆发与民族压迫之下,中华文化的转型是一个不可阻遏的趋势,但中国传统的文化仍然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从如今西方科学文化达到饱和后开始研究中华文化便可看出。

我以为中华文化去伪从简,便是一个“境”与“韵”,如同道德经中所云,“道可道,非常道。

”中华文化所教授给人们的便是这样一种说不出来的意韵,是一种心境,这其中的智慧是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数据化、理论透彻化的思维,是精神领域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

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中华文化产生于整个中华民族,然而其中真正的精髓神韵只是流淌在一部分人之中,如同一些思想,有着许多人信奉,但真正的核心却只是一小部分人开创。

然而这一部分精华在历史长河之中不断更新完善,却控制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动向,道德体系,人文观念。

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思维动向,道德体系,人文观念,都是在“儒释道”三家学说的牵引下变化发展。

从另外一些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也是在依靠文学来进行。

《论语·为政》有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边是儒家思想之中的“以德为政”,孔子借助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认为当政者修身的最终目的是成“仁”。

同样,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也是在用文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

诸多大家在借助文学来传承传播自己的思维见解,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无数年传承,便成了一种传统。

中国古代文学是无数先辈智慧的结晶,无论文体如何,无论产生于怎样的社会背景,它们都要着极高的参考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于一个时代的鉴定,更是一种人文领域的探索,一次真实的人类变迁记载。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
替。

从大的角度来讲,我们所接触的所有古代文学作品都可以给我们一些警示,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到更为真实的未来动向。

而中国传统思想之中的许多精神精华更是为我们的思维开辟了全新的道路,各种充满哲学思变色彩的道理以一种清淡的意韵表达出来,并对许多全新的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推测与设想,对我们自身的思维起到的极大的引导作用。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以及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立族之根本,对于我们每一代人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是现代科学,人文理念,社会制度发展的根本所在,有着巨大的价值与十分重要的地位。

后记:
这是帮朋友写的一篇论文,花了三个多小时看资料,思考题目内容,然后写出了这样一篇……嗯,大概只是能够算作一篇文章的东西。

每每只有真的动笔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原以为手到擒来的一篇论文却费尽了力气,我明白自己的知识储备还十分的不足,而文字功底更是烂的没法说,这篇文章大概只是想到什么写什么,根本就没有什么格局可言,仿佛未经雕刻的原木。

另外在思维的方面,我隐约感觉有许多不错的理论,可到最后也是讲不出来,或许还是归结于知识储备短缺,还有思考不够深刻的缘故。

在这样一个时刻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隐约会以为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庸碌无为的,可是若以我的付出而言,这也是应得的结果,如最近的心情所言,以后的日子,要充实起来,多做些事情,或多或少的表达一下自己的不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