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

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

2013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之古代科技成就(1)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

发明于西汉前期。

公元105年,蔡伦造蔡侯纸。

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

868年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指南针前身是“司南”,发明于战国时期。

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火药。

发明于唐朝中期。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南宋时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突火枪”。

(2)古代天文历法《尚书》记载了公元前2137年的一次日食,为人类最早的日食记录。

商代甲骨文已经记载了日食、月食,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阴阳历。

春秋战国之际,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建立。

春秋战国时采用的是古四分历,取周年长度为365又1/4天,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

《春秋•文公十四年》中记载公元前613年世界上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

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石申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星象表。

在我国历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二十四节气经过逐步发展,到战国时已完备。

汉武帝时编制第一部完整历书——《太初历》。

《汉书•五行志》中有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东汉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发明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取一周年长度为365.24231481天,和近代科学测定的数值相差仅50余秒。

隋唐时期著名学者僧一行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的测定,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道游仪。

他还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现象,比英国人哈雷提出恒星自行早了一千多年。

元朝科学家郭守敬编制的恒星多达2500颗。

1280年他完成《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比公历早300年。

(3)古代医学卫生成就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后世尊为“脉学之宗”。

东汉末年张仲景,后人尊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其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东汉末年,华佗发明的麻醉药剂“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被人誉为“神医”。

唐代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唐高宗时编《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明代李时珍编著了中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4)古代数学成就中国古代数学成就非常突出,有很多项世界之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了十进位制的国家,距今4000年左右的陕西、山东、上海的出土文物中除表示个位的数字外,已经有10、20、30这样的记号,比古埃及早1000多年。

殷商时已经有了四则运算,春秋战国时正整数乘法口诀“九九歌”已形成,从此“九九歌”成为普及数学知识的基础之一,一直延续至今。

在计算工具方面,殷商时就发明了“算筹”,算筹是圆形小竹棍,以后有了骨制、铁制的。

以算筹表示数目,有纵、横两种形式,如“2”可表示为“=”或“Ⅱ”。

勾股定理相传是在商代由商高发现,比毕达哥拉斯早500多年。

公元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和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最著名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

算盘的最早记载是公元190年。

明清两代,算盘成为当时工商业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算盘携带方便,运算准确迅速,即便是现在,仍发挥着巨大作用。

三国时期,刘徽运用割圆术求圆周率π=3.1416。

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又将圆周率进一步精确到3.1415926~3.1415927之间。

唐代僧一行创立了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王孝通得到求解三次方程的方法;宋元时期得到关于高次方程组的求解法一次同余式解法。

这些成果都处于当时的领先地位。

2013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之文化知识2013-04-08 11:46:35 来源:安徽公务员考试网点击:367加入收藏打印文章分享到:QQ空间腾讯微博新浪微博人人网百度搜藏2013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之文化知识推荐阅读:2013安徽省考QQ群:110263900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专题文化常识是近几年公务员考试中比较重要的考点,中公教育专家在此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古代的文化艺术成就,外国的重要文化,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到2011年,中国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29项: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蒙古长调、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京剧、针灸、皮影。

进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7项: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麦西热甫、赫哲族伊玛堪说唱。

2.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

2011年5月,国务院发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分10大类,囊括了我国各个地区,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代表作。

具体分类如下: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京剧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

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

京剧有“京派”和“海派”之分,不同时期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演员,如清末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梅巧玲、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刘鸿声、田桂凤、余紫云、陈德霖、王瑶卿等,民国年间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杨宝森、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周信芳、金少山等。

(2)书法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砚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

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3)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布、皮革等片状材料。

其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识、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

(4)相声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

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

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

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

相声最初是一种摹拟口技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

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

(5)皮影戏皮影是用家畜皮刻制的人物影像,借助灯光投影屏幕表演的一种戏曲,通常叫灯影或皮影戏。

皮影戏在汉代已经出现,发源于陕西,极盛于清代的河北,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

皮影戏在中国大江南北都有分布,派系众多,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

(6)木偶戏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

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的南方各省区木偶戏更为繁荣,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说。

木偶戏流行范围广,派系众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泉州提线木偶戏、晋江布袋木偶戏、漳州布袋木偶戏、辽西木偶戏、邵阳布袋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临高人偶戏、川北大木偶戏、石阡木偶戏、郃阳提线木偶戏、泰顺药发木偶戏等。

(7)秧歌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

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

最具代表性的有:辽宁昌黎地秧歌、抚顺地秧歌、山东鼓子秧歌、胶州秧歌,以及陕北秧歌等。

(8)舞龙舞龙,民间又叫“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

舞龙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为:“请龙”、“出龙”、“舞龙”和“送龙”。

民间有“七八岁玩草龙,十五六耍小龙,青壮年舞大龙”的说法。

舞龙人数少则一人舞双龙,多则百人舞一大龙。

舞龙是华夏精神的象征,是中国人在吉庆和祝福时节最常见的娱乐方式,气氛热烈,催人振奋,是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9)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

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现存舞狮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

舞狮中影响力较大的有:江苏徐水舞狮、山西襄汾天塔狮舞、浙江临海黄沙狮子、广东醒狮。

(10)象棋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又叫中国象棋,是中国最为普及的一种益智类游戏,在2000多年前,已经有“象棋”这个名称。

有楚河汉界的象棋,初见于宋代范仲淹“奇兵翻背水”和程颢的“河外尖斜步卒轻”的描述。

据考证中国象棋也是国际象棋的鼻祖。

(11)少林功夫少林功夫是指在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的,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个传统文化体系。

2013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之水土资源2013-04-08 11:44:28 来源:安徽公务员考试网点击:加入收藏打印文章分享到: QQ空间腾讯微博新浪微博人人网百度搜藏2013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之水土资源推荐阅读:2013安徽省考QQ群:110263900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信息汇总专题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