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管理会计(第二章)

成本管理会计(第二章)


x 业务量
图2 单位变动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
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 是指在相关范围内其成本 总额随业务量增减变化而 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销 售佣金等。 变动成本具有两个特点: 1)是变动成本总额(用bx 表示)与业务量成正比例 变动。即业务量增加,变 动成本总额随之增加,业 务量减少,变动成本总额 随之减少; 2)是单位变动成本(用b 表示)是不变的。



3、按成本的经济用途(经济职能)分类

生产成本(制造成本、产品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为制 造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 成本项目一般可设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三个项目。 直接材料: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耗用的,并 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 直接人工:是指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生产工人的 工资。 制造费用:是指在生产中发生的不能归入上述两个成 本项目的其他成本费用支出。它是指企业内部各生产 单位为组织生产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如: 车间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费、保险费、机物料消耗、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水电费和办公费等。具体包括: 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其他制造费用。
一、技术测定法
1. 定义:该种方法是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 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 2. 基本点:把材料、工时的投入量和产量(业务量)进行 对比分析,用以确定单位产量的消耗定额,并把与产量有 关的部分汇集为单位变动成本,与产量无关的部分汇集为 固定成本。 3. 例如:热处理的电炉设备在预热过程中的耗电成本(初 始量),可通过技术测定划归为固定成本;至于预热后对 零部件进行热处理的耗电成本,应划归为变动成本。
?
4
成本与费用
成本

未耗成本
已耗成本
成本:是指生产某种产品、 完成某个项目或者说做成 某件事情的代价,也即发 生的耗费总和,是对象化 的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获取当 期收入的过程中,对企业 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的耗 费,是会计期间与收入相 配比的成本。
资产
费用
损失

资产负债表
损益表
成本与费用的关系图
2
一、成本的涵义
什么是成本?
不同的经济环境,不同的行业特 点,对成本的内涵有不同的理 解。但是,成本的经济内容 归纳起来有两点是共同的: 一是成本的形成是以某种目 标为对象的;二是成本是为 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发生的耗 费.
?
3
成本与费用
成本与费用既有紧密联系 又有一定的区别。
成本代表经济资源的牺牲, 而费用是会计期间为获得 收益而发生的成本。 费用是成本的基础;按对象 归集的费用构成成本。 成本会计关注的是成本而不 是费用。
说明

高低点法:是通过对过去一定时期、一定业务量范围内 的业务量最高点、最低点和与此相关的成本的最高点、 最低点之差计算成本中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 各占的数额。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业务量和成本月份不一致,以业务 量(即x)为主来确定高低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采用的数据资料相同,由于采用的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不同,所得出的成本性态模型一般 不相同。究其原因,是由于误差引起的。 思考:高低点法、散布图法以及回归直线法,哪种方法 的分解结果更精确些?
答案
a= y-bx = 397-95×4 = 17
或: = 217-50×4=17
y = 17 + 4x
二、历史资料分析法
2.散布图法(又称目测画线法): (1)定义:是指将若干期业务量和成本的历史数据标注 在坐标图上,通过目测,画一条尽可能接近所有坐标点的 直线,并据此来推算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分析 方法。 (2)具体步骤: 1)将各期业务量与相应成本的历史资料作为点的坐标 标注在平面直角坐标图上; 2)目测画一条直线,使其尽可能通过或接近所有坐标 点; 3)在纵轴上读出该直线的截距值,即固定成本总额a; 4)在直线上任取一点P,假设其坐标值为(xi,yi)。 将它们代入下式计算单位变动成本b:b=(yi-a)/xi; 5)将a、b值代入下式,写出一般成本性态模型: y=a+bx。
成本
变 动 部 分 固 定 部 分


成本
1)以一定初始量为基础的混合成本。
业务量
业务量
图6 阶梯式混合成本性态模型
图5 有初始量的混合成本性态模型
2、按成本性态分类


混合成本 对于混合成本,为了便于管理上的应用,要采用适当 的方法进行分解,以区分出其中的变动成本因素和固定成 本因素,并分别计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总额。 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 一、技术测定法; 二、历史资料分析法(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 线法); 三、直接分析法。
机器工作小时(x) 维修成本(元)(y)
90
80 120 70 合计:570
150
130 150 130 合计:870
13 500
10 400 18 000 9 100 合计:83 700
8 100
6 400 14 400 4 900 合计:55 900
• b=0.6(元) • a=88(元) • 所以:y=88+0.6x
0
100
200
x 业务量
0
100
200
x 业务量
图3 业务量与固定成本总额的关系
图4 业务量与单位固定成本的关系
2)单位固定成本(用a/x表示) 的反比例变动性。 固定成本的细分类: 1)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通 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不能改 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如: 固定资产折旧费、保险费、房 屋及设备租金、财产税等。 2)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通 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为可以改 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如: 广告费、咨询费、新产品开发 研究费、职工培训费等。
2、按成本性态分类

混合成本:有些费用既不属于变动成本,也不能归属于固定成 本。因为它们既不是与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也不是固定不变 的,而是业务量增加,费用也适当增加;业务量减少,费用也 适当减少。这种成本具有变动与固定的双重性质,所以称为混 合成本。简言之,混合成本是指兼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双重 性质的成本。 混合成本的基本特征:其发生额虽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但其 变动的幅度并不同业务量的变动保持严格的比例关系。 混合成本的基本类型: 2)阶梯式混合成本。
直接成本
直接计入
间接成本
分配计入
成 本 对 象
图 成本计入对象方式
2、按成本性态分类

成本性态(成本习性): 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 量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 成本按其性态分类可分为 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 合成本三类。
y 金额
变动成本 总额(bx) 单位变动成本(b)

y 金额
x 业务量
图1 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的关系

7
1、按成本的可辨别性(可追溯性)分类
成本的可辨认性:是指成本的 发生与特定成本对象之间的关系, 以此标准划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 本两大类。 (1)直接成本:是指与成本对 象直接相关的、能够既经济又方便 地进行追溯的成本。 (2)间接成本:是指与成本对 象相关,但不能既经济又方便地追 溯到各个成本对象的成本。间接成 本需要通过成本分配的方法分配给 各成本对象,如右图。
答案1

高低点法: b=(150-130)/(120-70)=0.4(元) a=150-0.4*120=102(元) 或 =130-0.4*70=102(元)
所以:y=102+0.4x
答案2

回归直线法:
xy 14 000 18 700 x2 10 000 12 100 100 110 140 170
练习四
[资料]设某厂某年1—6月份机器维修在相关范围内的情 况如下。 月份 1 2 3 4 5 6 机器工作小时 维修成本(元) 100 110 90 80 120 70 140 170 150 130 150 130
[要求]用“高低点法”和“回归直线法”将维修成本分 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并写出各自的一般成本性态 模型。
5
成本的作用

成本是制订和选择决策方案的重要依据 成本是业绩评价的重要依据 成本是制定价格的依据 成本是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Fra bibliotek
6
成本的分类

1、按成本的可辨别性(可追溯性)分类

2、按成本性态分类
3、按成本的经济用途(经济职能)分类


4、按成本的管辖范围(可控性)分类
5、成本按经营决策需要分类
第二章 成本费用及成本核算程序
会计学院 周晓敏 E-mail: nmgzxm@
学习目标与学习重点

学习目标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在理解成本概念的基础上, 理解成本与费用之间的关系;掌握不同角度下 的成本分类;了解成本信息的运用。

学习重点
掌握成本的涵义; 掌握成本与费用之间的关系; 掌握不同角度下成本的分类;
二、历史资料分析法
1.高低点法: (1)定义:是通过对过去一定时期、一定业务量范 围内的业务量最高点、最低点和与此相关的成本的最高点、 最低点之差计算成本中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各 占的数额。 (2)具体算法:设以y代表相关范围内的混合成本总 额,x代表业务量,a代表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b代表 混合成本中随业务量变动的部分,即单位变动成本,则: y=a+bx 用高低点法对混合成本分解,a、b可按下式计算: b=高低点成本之差/高低点业务量之差 a=最高点的混合成本总额-b*最高点业务量 或,a=最低点的混合成本总额-b*最低点业务量
练习二
【资料】某厂的历史成本数 据表明,物料费在相关范 围内的变动情况如右表所 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