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公路XX至XX界段路面施工作业指导书(意见征求稿)XXXXXXK速公路管理处二0XX年-一月0 概述0.1 为提高XX 高速公路XX 段(以下简称“ XX 高速公路” )路面工程施工质量,规范承包人作业行为,为监理工程师提供符合XX 高速公路建设实际的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依据,特编写本作业指导书。
0.2 XX高速公路主线路面设计总厚度70cm,自上而下依次为4cmSMA-16、5cm AC-20 SBS 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9cm ATB-30 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4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和18cm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被交线以改建后的公路等级而采用不同的路面结构。
0.3 本作业指导书依据交通运输部相关技术规范,并结合XX 高速公路建设实际编写, 阐述了本工程路面施工的作业方法、关键技术和基本要求, 承包人和监理工程师必须认真执行。
0.4 本作业指导书所述内容与其它相关规范不相符者,以本指导书为准;未涉及内容以《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2004和《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为准执行。
0.5 本作业指导书以主线路面结构为准编写,被交线、匝道和收费站广场路面工程施工参照执行。
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1.1 材料1.1.1水泥1采用缓凝的P.O32.5或P.C32.5水泥,(11.13日定矿碴也可)禁止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其它受外界影响而变质的水泥。
2水泥各项指标应符合表1-1要求。
表1 —1 水泥质量要求3如采用散装水泥,在水泥进场入罐时,要了解其出炉天数。
刚出炉的水泥,要停放7d,且安定性合格后才能使用。
夏季高温作业时,散装水泥入罐温度不能高于50°C,若高于此温度且必须使用时,应采用降温措施。
1.1.2集料1碎石采用冲击或圆锥式破碎机生产,二次破碎禁止采用鳄式破碎机生产。
2所用碎石的最大粒径w 37.5mm。
碎石压碎值w 25%,大于9.5mm的集料针片状含量w 15%,大于4.75mm、小于9.5mm的集料针片状含量w 20%。
粒径 v 0.6mm的集料必须做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v 28%,塑性指数v 9。
3建议碎石厂振动筛网规格:6mm、11mm、22mm、41mm。
碎石粒径按19〜37.5mm、9.5〜19mm、4.75〜9.5mm和小于4.75mm四种规格备料,各种规格宜符合表1-2的要求。
当单一规格集料通过率达不到表1-2要求,但合成级配满足表1-3要求时,工程上允许使用。
表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用集料规格5石屑应洁净,砂当量不小于60s。
堆放时,必须采取严密覆盖或搭棚保护,防止雨淋。
6若石屑0.075mm含量达不到要求时,必须掺加粉煤灰或矿粉,或经试验确定其它掺加工业矿渣。
1.1.3水采用无污染水或饮用水1.1.4质量控制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抽样检验,经评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1.2 混合料组成设计1.2.1设计内容、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法1设计内容: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强度指标要求,优化集料比例和水泥剂量,并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设计标准:底基层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R O.95>2.5MPa;基层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R O.95>4.0MPa。
室内试件试验结果抗压强度的代表值按下式计算:R0.95 R 1 1.645C v式中:R O.95—保证率95%的抗压强度代表值,MPa;R —该组试件抗压强度的平均值,MPa;C V—试验结果的变异系数(以小数计)。
3设计方法:采用振动法优化级配、振动击实法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振动成型法成型试件测试强度确定水泥剂量。
1.2.2集料级配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组成应符合表1-3。
表1-3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级配123配合比设计步骤1根据工地实际使用集料的筛分结果,确定各规格集料组成比例,集料合成级配应符合表1-3规定。
关键要控制好9.5mm、4.75mm、0.075mm的通过量。
2 底基层按水泥:集料=2.5:100、3:100、3.5:100,基层按水泥:集料=3:100、3.5:100、4:100对混合料振动击实,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3根据振动击实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按要求压实度(基层 压实度98%,底基层压实度97%)采用振动成型法制备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 生6d ,浸水24h 后取出,测试不同水泥剂量下混合料 7d 无侧限抗压强度。
4取符合1.2.1款第2条设计强度要求的配合比作为水泥稳定碎石的生产配 合比,振动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作为施工控制依据,经批准使用。
1.2.4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1在满足在满足1.2.1款第2条设计强度的基础上,控制水泥剂量,以减少 收缩裂缝。
实际施工过程中,水泥剂量不超过振动法设计水泥剂量 -0.2~+0.3%。
设计水泥剂量如超出规定范围,必须报建设单位审批。
2在规定的水泥剂量范围内,强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取调整级配和 更换料源等措施,不得单纯采用提高水泥剂量的方式。
3碾压时的含水量宜接近于振动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最大不超过振动法 设计最佳含水量+0.5%。
1.3 施工工艺1.3.2 准备工作1 施工机械配备 各施工单位必须配备足够的拌和、运输、摊铺、压实机械,机械具体数量至 少应满足每个工作面、每日连续正常施工要求以及总工期要求。
具体如下:(1)拌和机 每标段必须配置 500型连续式拌和机至少 2 台,产量不小于 400t/h ,保1.3.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流程宜按图 1- 1顺序进行养生及交通管制图1- 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证其实际出料(生产量的80%)能力超过实际摊铺能力的10〜15%。
为使混合料拌和均匀,拌缸要满足一定长度。
至少要有五个进料斗,料斗上口必须安装钢筋网盖, 筛除超出粒径规格的集料及杂物, 料斗之间用挡板隔开, 防止规格集料混杂。
拌和楼的用水应配有大容量的储水箱。
料斗、水箱、罐仓都要求装配高精度电子动态计量器, 电子动态计量器应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后方可使用。
(2)摊铺机每作业面配备三台摊铺机, 进行梯队联合摊铺。
摊铺机应备自动找平装置。
(3)压路机压路机的吨位和台数必须与拌和机及摊铺机生产能力相匹配, 使从拌和开始到碾压终了的时间不得超过水泥终凝时间。
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每作业面应至少配备4台20T以上钢轮振动压路机、2台26T以上胶轮压路机及1 台双钢轮压路机。
(4)自卸汽车应配备15t 以上足够数量的自卸运输汽车,形成不间断的供料车流。
(5)洒水车每作业面应配备5t 以上足够数量的洒水车。
(6)水泥钢制罐仓可视摊铺能力决定其容量,可用2 个50t 的,也可用一个80〜100t,罐仓内应配有水泥破拱器,以免水泥起拱停流。
2质量检测仪器( 1 )水泥胶砂强度、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仪器。
(2)水泥剂量测定设备。
(3)振动成型仪、标准养生室、抗压强度测定设备。
(4)方孔标准筛、压碎值仪、针片状测定仪器,土壤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5)平整度仪和3m 直尺仪、钻芯取样机、灌砂仪、密度测定设备。
(6)水准仪、全站仪。
3下承层的准备(1)下承层检查与验收。
(2)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和平整度应符合相关规定。
(3)凡弯沉或强度不合格的下承层,必须返工处理。
4施工放样施工前一天测量放样,按摊铺机宽度与传感器间距,一般在直线上间隔为10m,在平曲线上为5m,做出标记,并打好导向控制线支架。
根据实测的地面高程和松铺系数,推算出松铺厚度,决定导向控制线高度,挂好导向控制线。
用于控制摊铺机摊铺厚度的控制线的钢丝拉力应不小于800N。
5相关准备(1)下层水泥稳定碎石铺筑7〜10d钻芯取样,能取出完整芯样时,即可进行上层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
两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间隔不宜长于30d。
(2)为了加强层间粘结,清除作业面表面的浮土、积水等,在上层铺筑时应在下层顶面撒水泥净浆(水灰比 1.0~2.0),水泥净浆用量以不流淌为准。
1.3.3 试验段铺筑正式开工之前,应铺筑试验段。
试验段应选择在验收合格的路基或底基层上进行,试验段长度宜为200m 左右。
试铺段主要确定如下内容。
1施工配合比验证(1)调试拌和机,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碎石、水泥、水的重量,测量其计量的准确性。
(2)调整拌和时间,保证混合料均匀性。
(3)检查混合料含水量、集料级配、水泥剂量、7d 无侧限抗压强度。
2确定松铺系数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1)混合料配比的控制。
(2)混合料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速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的间隔距离(一般5〜8m。
( 3 )含水量的增加和控制方法。
(4)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5)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5严密组织拌和、运输、碾压等工序,缩短延迟时间试铺段的检验频率应是检验标准(见表1-4)中规定正式路面的2〜3倍。
当使用的原材料和混合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试铺段基层各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都符合规定时,可按以上内容编写《试验段施工总结》,经批准后可作为申报(底)基层正式开工的依据。
1.3.4 混合料拌和1拌和设备及布置位置经批准后,即应进行设备的安装、检测、调试与试拌。
试拌达到规定要求后可正式拌制混合料。
2拌和场的备料至少应满足3〜5d 的摊铺用料。
每天开始搅拌前,应检查集料的含水量,计算当天的配合比。
外加水与天然含水量的总和要比最佳含水量略高。
同时,在充分估计施工富余强度时要从缩小施工偏差入手,不得以提高水泥用量的方式提高路面(底)基层强度。
3每天开始搅拌后,出料时要取样检查是否符合设计的配合比。
进行正式生产后,按规定频率检查拌和情况,抽检其配比、含水量是否变化。
高温作业时,早晚与中午的含水量要有区别,要按温度变化及时调整。
4拌和机出料不允许采取自由跌落式的落地成堆、装载机装料运输的办法。
必须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料仓,由漏斗出料直接装车运输。
装车时车辆应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离析。
1.3.5 混合料运输1每天开工前,要检验运输车辆的完好情况。
装料前应将车厢清洗干净。
2运输车辆数量一定要满足拌和出料与摊铺需要,并略有富余。
3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
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如运输车辆中途出现故障,必须立即以最短时间排除。
当有困难时,车内混合料不能在水泥初凝时间内运到工地,必须予以废弃。
1.3.6 混合料摊铺1摊铺前应将下承层适当洒水湿润或水泥净浆。
2摊铺前应检查摊铺机各部分运转情况,而且每天坚持此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