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曲阜师大国培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分析:曲阜师大国培
18
一般认为,青少年整个身心发展过程可以分为 六个时期: ★乳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0-1岁); (1-3岁); (3-6、7岁);
★学龄初期或童年期(6、7-11、12岁), 即为小学阶段; ★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 中阶段; ★学龄晚期或青年初期(14、15岁-17、18),高 中阶段。
2012年曲阜师大国培计划专题
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 分 析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解毅飞 教授 xyf6043@
1
解毅飞简介
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系 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2年,做 国内访问学者 现任体育科学学院体育管理系 主任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学校体 育
把教育设在“最近发展区”,不断地向学生提出
能接受的但又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要求,让学生
“跳一跳,摘桃子吃”,从而使教育能更好的促
进学生的发展。
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 出来的。他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 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 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 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 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 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 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 “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认知发展。
32
•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在对近千名 儿童进行研究后发现,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 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说,假设一个孩子17 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从出 生到4岁这段时间,他已获得了50%的智力; 4-8岁,他又获得30%的智力;其余20%的 智力他将在8-17岁这9年中慢慢地获得。 还有“3岁定终身”之说。
学习是快乐的!!
• 学习的规律是:痛苦使人改变,快乐使 人坚持。 • 1、找到快乐 • 2、产生目标 • 3、进入乐此不疲的状态
6
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
• 1、首先从观念上改变,学习绝不是痛苦 的,而是快乐的。学习真正的功夫不是 靠毅力,而是靠兴趣。学习是高贵的快 乐。学习能使人进入到一种高度宁静愉 悦的状态,进入到这种状态会忘记时空 的存在。 • 2、从最简单的地方学起,使自己找到胜 任感。“学习兴趣的天敌是好高鹜远”
24
(三)不平衡性
含义:人的身心发展不是匀速前进的, 各个部位各种功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 种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 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 另一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
25
•
第一,同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 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 ★如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两次高峰:第一 次是出生后的第一年,平均身高增长25厘米, 体重增加7公斤; ★第二次是在青春发育期,平均身高每 年增长7-8厘米,体重增加5-6公斤; 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 速度比平时要迅速得多。
28
•
•
人类心理学发展关键期的研究是从奥地利动物 心理学洛仑兹对动物行为发展规律的研究开始的。 • 洛仑兹首先研究的是鹅的认母行为,1935年洛 仑兹在研究刚出生的小鹅发现,小鹅在刚出生的20 个小时以内,有明显的认母行为。它追随第一次见 到的活动物体,并把它当成母亲。当小鹅第一个见 到的是鹅妈妈时,就跟鹅妈妈走,而当小鹅见到的 是洛仑兹时,就跟随洛仑兹走,并把他当成母亲。 • 可是洛仑兹后来又发现,如果在出生后的20小 时内不让小鹅接触到活动物体,过了一二天后,无 论是鹅妈妈还是洛仑兹,尽管再努力与小鹅接触, 小鹅都不会跟随,即小鹅这种认母行为丧失了。 •
9
•
个体的身心发展不是个人意志可以
改变的。因此体育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教
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共同模式和个体差 异,遵循其中的规律,合理的设计体育 教育活动,体育教育要适应学生身心发 展的规律。
10
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 • • • 1 2 3 4 5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体育教 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无论是知识、动作技能的传授,还是思 想品德的培养,都必须遵循着由浅入深,由 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顺 序逐渐地进行,既不能“拔苗助长”、“凌 节而施”,也不落后而违反客观规律顺序。
17
(二)阶段性
含义: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 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总体上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连续 不断的量变质变的过程。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发展 不仅有量的增加,而且有质的变化。量积累到一定程 度发生质变,使个体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每一 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具有某些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 生理、心理发展特征。 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不同的 阶段。
33
•
大脑的发育与智力发展的速度相一致。脑重的
增长证实了脑的发育速度在5岁前也是最快的。新生
的脑重约390克,只相当于成人脑重的1/2,这一时 期脑重增长几乎平均每天增加1克,速度最快。3岁 左右的儿童脑重达900-1001克,约相当于成人脑重 的2/3,7岁时脑重达123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10。
35
讨论:为什么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外语 的效果不如一个学前儿童学习两年的成效?
• 无数事实说明,对孩子来说,能否成才并不在 于孩子的天赋如何,而是取决于对0至6岁的孩子早 期教育的方法如何。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卡尔· 威特的儿子小威特 先天不足,于是,威特针对小威特的情况制定了一 套教育计划,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结果令人惊叹:小威特8岁时已能自己运用德、法等 6种语言,通晓物理、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 入大学,14岁获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又获法学博 士学位,成为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教授课程
本科生: 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情报学 体育科研方法 研究生: 社会体育学、体育社会学、 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学、体育素质教育论
内容提要
• • • • • • • • 一、导语 二、初中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四、初中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 五、学习的基本规律 六、体育学习的特征、任务、方法与策略 七、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八、结语
★青年初期( 14、15岁~17、18岁)的学生,抽 象的思维居于主要的地位,能进行理论的推断,富 有远大理想,关怀未来的职业。
20
教育: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段实施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分段实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 育手段和方法。防止搞“一刀切”、 “一锅煮”,既不要把小学生当中学 生看待,也不能把中学生当小学生看 待。
肌肉的பைடு நூலகம்序发展。
• 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先会抬头,后会翻身,再 会坐、会爬,最后才会用腿走路。(如,“三 翻、六坐、八爬、十站、岁走”)。
•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最
13
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次之,最后是生殖系统。
儿童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一)
14
图片 儿童大脑与神经系统的发展(二)
15
2、心理方面
• 心理方面: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 机械记忆到意义识记、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 象逻辑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的情绪反映 到高级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
儿童的认知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规律:动
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
算。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前后顺序是不
变的。
16
教育:循序渐进
31
•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士做过一项惨无人道 的婴儿早期隔离实验,他把孤儿院里的一批 新生儿放在与世隔绝的暗室内生活,除了给 食物外,不给任何外界刺激。一段隔离生活 后,这些小儿脑功能逐渐衰退,直到痴呆。 后来,在被迫停止实验后,虽有少数小儿恢 复了,但大多数孩子毕竟未能恢复到正常智 力水平。
“狼孩子的故事”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11
(一)顺序性
含义: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 指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不间断的由
低级向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
复杂的有序过程。这要求体育教师要循
序渐进的做好教育工作。
表现: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12
1、生理方面
• 儿童的身体发展由软弱到逐步强壮,身体的发 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
7
• 3、寻找学习方法,增长能力
• 4、主动体会学习的快乐。“动作”“YES”
每次做对事情后做这个动作, 给自己一个小 奖励 • 5、维持足够长的时间,形成习惯 • 6、自我检测
8
一、初中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是指不同个体在身心 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共同方面。个体发展 的内容包括:身、心两方面,“身”是指人的 自然的有机体构成;“心”是指人的全部心理 构成。概括地说,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 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 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 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4
一、导 语
• 初中生主要指年龄在11、12~14、15岁的 少年,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在其身心发展 过程中属于青春期,也有人称之为“断乳期”、 “危险期”“反抗期”“躁动期”“人生峡谷 期”等,这一时期是个充满矛盾困惑的时期。 他们在身体外形、内脏机能和性的成熟三大方 面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是个体成长发育的第 二个“生长高峰”。 • 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心理也会产生系列 5 变化。
大脑皮层逐渐成熟,到4岁时额头发育基本成
熟。
34
关键期
• 发展孩子的智力,应掌握孩子学习的关键期。 研究证明: • ★儿童的思维在10—11岁期间(小学的三年 级),存在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 维的转折,这个转折时期即为儿童思维发展 的关键年龄。 • ★ 15一16岁(小学6年级~初中一年级)是 品德发展的初步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