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适时收割D.因地制宜2.《吕氏春秋》记载:“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织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

”该材料指出了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3.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4.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5.《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D.手工业被官府垄断6.下列有关于中国古代冶铸技术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西周时期开始出现铁制农具B.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C.西汉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D.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领先世界7.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

如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①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②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③保证了手工业成品的工艺水平④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8.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候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官府对杭州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D.杭州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9.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和清朝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两者都A.推动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当时社会的进步C.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D.不利于当时社会的转型10.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集”,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

这一现象的出现突出反映了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 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挺高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 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11.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

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该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B.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C.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D.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12.据资料统计:在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

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主要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人导致白银大量外流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13.读“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该表反映了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封建自然经济衰落14.“直到……1820年,中国的总产出(GDP)仍占世界总份额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英法德意奥比荷瑞士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的产出总和12%,更遥遥领先于美国(1.8%)日本(3.0%)。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确切的是A.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开始了工业化进程B.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经济领先世界C.工业革命对欧美经济发展的影响尚未体现D.该统计数据是外国人所做,所以不可信15. 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在这一“田”制下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16.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的人文思想 B.传播天主教C.改变落后地区的社会面貌 D.传播工业文明17.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

“商业革命”的表现不包括A.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B.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C.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D.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18.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的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在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A.没有发生“价格革命”B.没有经受文艺复兴的洗礼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D.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19.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

导致其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20.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

这种现象表明A.美洲新兴工业城市大量出现B.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C.工业革命在美洲的扩展D.欧洲的殖民扩张加剧21.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上述材料反映出A.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B. 火车的发明使人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2. 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右图为《1700 - 1890年世界GDP的份额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B.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亚洲国家的衰落23.“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下列观点符合材料的是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B.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C.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D.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24.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些“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最重要作用是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不能佐证这一观战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26.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德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27.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28.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A.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B. 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D. 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29.丹尼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辛勤工作,当它走向前面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开始于A.18世纪晚期 B.19世纪初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末期30.19世纪末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31. 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二非选择题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要术》(1(5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5分)材料二.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

广东茂名梅策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