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文艺节目制作篇一: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2.广播的诞生1906年圣诞夜,费森登首次进行无线电广播;宣布了无线电广播的诞生3.广播电台的诞生:1920年11月2日年美国匹兹堡西屋电器公司开办了商业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为KdKa,它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1922年8月20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在纽约州开设的电台wEaF,首次接受了商业广告。
美国科学家阿姆斯特朗研究调频广播1935年进行了第一次调频无线电传输表演。
调频广播的应用,标志着广播技术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时期!调幅:使载波振幅按照调制信号改变的调制方式。
经过调幅的电波叫调幅波。
调幅波用英文字母am表示。
调频:使载波频率按照调制信号改变的调制方式。
调频波用英文字母Fm。
调频广播的优点:(1)高保真、音质好;(2)抗干扰能力强(3)可容纳的电台数量多(4)发射范围易控制(5)使用费用低录音技术的发展1877爱迪生发明留声机,后演变成压制唱片唱盘录音;(2)1898年至1900年丹麦人波森发明磁录音带;—现代录音机(3)录音机经历了钢丝录音、磁带录音、立体声磁带录音、数字化录音等不同发展阶段。
清末的电报;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广播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事业。
1926年10月1由奉系军阀支持的哈尔滨人刘翰创办“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中国人建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3.人民广播的开始: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射功率约300瓦,呼号XncR)首次播音。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
3.立体声广播:1979年9月26日,黑龙江省制成我国第一部立体声调制器。
10月26日,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利用这套设备播出了立体声广播节目,成为我国第一个播出立体声节目的电台。
第四节当代广播1、广播发展势头强劲:1电台数量不断增加;收音机越来越普及2.广播电台地区化、专业化倾向越来越突出;3.全球广播事业发展很不平衡;4.国际广播斗争激烈依旧;5.数字广播、广播网络化与网络化广播引人注目。
第二节、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概述1、概念:对一个或多个原始素材进行审听、审读、挑选、组织和加工的工作或人。
2、广播制作即音频节目制作,就是利用声音处理设备和制作技巧队采集来的原始音频素材进行剪辑、加工、整理、润色,使其内容完整,反映特定含义并具有一定整体和艺术效果的音频作品的全过程,是广播节目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3、、广播编辑与制作的原则:一致性原则:主题,音响,技术,气氛情绪等协调性原则,可变性原则4、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人员素质要求:爱岗敬业,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勤奋好学,强烈的求知欲熟练掌握各种编辑与制作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基本原理;敏锐的听觉能力以及对声音色彩的辨析能力;敏锐的听觉能力以及对声音色彩的辨析能力;一、广播的定义广播(广义):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一定范围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可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
从传播信号看,只播送声音的,称为声音广播,简称广播;同时播送图像和声音的,称为电视广播,简称电视广播(狭义):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一定范围播送声音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按传输方式可分为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
二、广播的特点:1传播信道广播传播信息的通道是无线电波和导线2传播信号3接收特性:接收特性的优势:门槛低、受众广,开机率高;单信道接收,占用感觉份额小,伴随性强;形体多样,满足多种需要;占有空间广第二节广播的社会功能广播的自然功能:传播声音信息符号广播的社会功能:自身承载的职责与使命:1新闻传播功能2组织宣传功能3舆论影响功能4知识传播功能5文化娱乐功能6经济促进功能7生活服务功能二者的关系是:自然功能是社会功能的基础和条,社会功能是自然功能的利用和外化第三节广播传播的规律(1)广播节目的广泛性和排他性;(2)广播内容以“时间”为版面直线排列(3)收听广播的随意性与被动性(4)声音传播近距离(5)电波传播“一瞬即至”与“稍纵即逝”;(6)声音的传真性和信息的变异性广播节目的性质广播电台------广播节目------听众,广播节目是广播电台播出内容的基础单元,是有特定名称、爱德华。
默罗(1938、3、12维也纳):二战现场报道冯。
卡尔登:慕尼黑会议18天内的精彩快讯与评论(2)爱德华。
默罗:〈〈这里是伦敦〉〉1940、8、18战时节目功能调整二战后的广播节目:(1)战后----70年代末:节目地方化、廉价节目与录制节目、专业台带来单一型节目、新闻台信息台出现(2)经济台与地方新闻节目增加、谈话节目继续发展主持人节目出现:1981《空中之友》徐曼中国第一个广播节目主持人国际广播新举措:类型增加、国际合作整体改革阶段:1、板块节目和经济台热:珠江模式珠江模式:节目内容综合化、节目设置板块化、栏目主持固定化、栏目播出直播化、开通电话热线、鼓励社会参与2、专业化、系列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天津人民广播上海台:文艺台、经济台、教育台天津台:新闻经济台、专题服务台、文艺台3、中央节目调整:突出总体布局、注意系统优化。
总体布局:早以新闻为主、午以综合为主、晚以文艺为主4、对话节目出现:强化政群沟通5、各地电台改革6、节目参赛获奖:亚广联节目评比深化改革阶段:东方广播电台(以信息适应时代、以服务性争取市场、以参与性赢得听众、以明星主持为标志:1、注重节目服务功能2、创新节目形式:多样态直播(主题直播、街头直播、橱窗直播)3、大力开展社会活动第二节、广播节目类型一、广播节目内容分类:1、新闻性节目2、教育性节目:系统教学节目、社会教学节目3、服务性节目:公开信息类节目、广告节目4、文娱性节目二、广播节目分类:1、声音形式节目:语言节目、音乐节目、音响节目2、节目时长分类:小型节目(10m以内)、中型节目(10----20)、大型节目(20以上)3、组合形式分类:综合性节目、专题性节目第三节:广播节目的播出录播:由播音员面对话筒播出事先写好的文字稿,同时录音,然后由技术部门把录制好的声音变成电信号发射出去直播:一次性在播出的同时将声音变成电信号发射出去现场直播:在现场完成节目制作并同时播出主持播出:由专设主持人主持控制整个节目的播出第一节声音的特点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第二节广播中的声音符号及其特点广播声音符号系统:有声语言(叙述语言、采录语言)、音响(采录语言、事物声音)、音乐、无声静默。
广播节目中音乐符号的表现形态:1.节目框架的分界线2.节目之间的链接点3.节目内容情感的衬托4.音乐呼告作为台标、节目标识5.音乐本身作为节目的内容节目音乐选择的几个问题1.版税的缴纳2.节目的风格3.受众群的定位4.目标受众的宽容度音响:1.音响是真实世界在广播节目中的声音映射;2.节目中的音响是对真实世界声音的片断节选;3.节目中的音响是媒介预设与受众期待的双重选择;4.节目中的言语与音响是互相补充的关系;言语与音响的结合方式:交替式,重叠式,混合式。
无声静默;通常指节目中或节目连接处的短暂空白。
无声静默的类型;节目连接处的无声静默,节目中的话语间的无声静默,节目中特定环境的无声静默1.广播声音符号的情感功能2.广播实况音响的指称功能;3.广播声音符号的意动功能第一节广播语言的特点一.广播语言的分类:1.口播语言——倾向口头语体的交叉语体2.现场报道——口头语言二.广播语言的特点:1.语音为表现形式;2.无副语言辅助;3.语言规范、表达严谨完整;4.单向传播特质第二节广播语言的写作要求一、.择词要求:(一)多用双音词(二)少用书面语(三)避免同音异义词(四)慎用简称(五)慎用方言土语(六)慎用代词(用例见教材P146)(七)多用具象词二、选句要求:(一)主谓相连忌分离(例见教材P141)二)顺序组句忌倒装(例见教材P142)(三)句式主动忌被动(例见教材P142)四)句子喜短忌冗长(例见教材P143(五)常用单句忌复句三、标点符号的要求四、表达要求:(一)通俗易懂(二)具体形象(三)自然有趣(四)声音和谐(五)语言规范第三节广播新闻稿的写作一.文本结构——适听性(一)导语:1.导语的基本形式:硬导语、软导语——伞形导语(见教材P155)——综述性导语2.导语的写作要求:突出核心事实、简明扼要3.导语新闻要素的选择及句式(见教材158):选择原则:对新闻价值要素的重视程度。
主要句式:引语式导语推延式导语(二)稿件结构:1.文本结构体现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2.期待+满足组构文本句序3.文段过渡需审慎处理、多样呈现;4.有效使用重复手段。
从重复距离分:紧接重复、间隔重复;从重复内容分:词语重复、句式重复、句群重复等;从节目角度分:节目内重复、节目外重复。
(三)写作手法与传播效果——生动形象1.注重细节刻画(见教材P167)2.注重形象描写3.注重联想营造(四)名字、引言与出处1.名字(见教材P148)突出名人、突出本地、陌生的名字需反复2.引言(见教材P150)引言应精短、引言应出新、引言应清晰、引言应多样音响报道的定义与优势一.录音报道与音响报道1.录音报道:录播-----直播2.音响报道:录播+直播二.录音报道的定义运用新闻事物和(或)人物自身声音进行报道的广播新闻形式,一般是由实况音响与解说共同构成,是广播新闻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
音响报道的优势:1.真实可信2.信息量大3.感染力强4.便于反映特殊题材5.采制方便新闻体裁形式类别:一.录音报道[.1、录音新闻 2.录音专题((1)录音通讯(2)录音访谈(3)录音特写(4)录音评论)二.现场报道三.实况报道四.主持人报道第三节音响报道的采制一.录音报道的采制流程与特点1.采制流程:(1)采录音响素材;(2)写作解说;(3)剪辑音响素材;(4)合成解说与音响。
2.特点:(1)时效性差;(2)音响选择精当;(3)后期加工时间充裕。
二.录音新闻1.题材:1)时政新闻领导人活动报道;(2)重要动态;(3)重大事件;(4)问题报道;(5)灾害新闻;(6)社会新闻;(7)人物新闻。
2.音响具体使用方法:(1)音响做由头,引出报道;(2)解说+音响+解说;(3)两段式;(4)穿插式;1.录音通讯:(1)录音通讯的题材演变:典型报道——热点与问题报道(2)录音通讯的类型划分:从题材看,分事件性和非事件性两种;从解说问题看,分报道叙事体、散文体及兼用体;(3)录音通讯的结构布局:事件性题材——顺序式结构非事件性题材——逻辑式结构;时间与逻辑“对位”结构。
2.录音访谈:(1)录音访谈的产生发展(2)录音访谈的类型(a报道式访问:报道要素:事件、时间、场所附属要素;访问要素:表达主题核心要素报道式访谈与一般访谈的区别B对话式访问:记者与受访对象在话筒前一问一答进行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