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信息系统项目特点1、项目的定义:(1)临时性、(2)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3)逐步完善(4)目标2、项目与运作的对比:(1)暂时的—重复进行(2)独特的—持续不断(3)实现目标时,结束—确定一组新目标,继续3、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4、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时间、成本、质量5、50年代美国出现:关键路径法、计划评审技术6、项目经理是其上级任命的一个负责人而不是:法人代表7、范围说明书仅在项目的:启动阶段作出8、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通过应用和综合诸如启动、规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项目管理过程来进行。
9、管理的主体是具有专业的:专家、工程师10、项目生命期阶段中的五个过程管理:启动过程、计划过程、执行过程、控制过程和收尾过程11、信息系统项目的定义:在一定期限内,根据一定的信息系统项目需求,依托一定的资源,为达成一定的信息系统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12、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定义:在信息系统项目活动中运用一系列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满足或超过项目干系人对信息系统项目的要求1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目标:1、项目开始前a可以帮助用户解决什么问题b 能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2、项目执行中担负用户成功的责任3、项目结束后帮助用户实现价值14、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1、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是不精确的2、信息系统项目的变更比较频繁3、信息系统项目受人力资源的影响很大4、其他特点典型的信息系统项目还具有如下特点:牵涉的技术人员高度专业化;涉及的设备和软件的供应商比较多;项目生命期通常比较短;通常要采用大量的新技术;使用与维护的要求比较复杂;信息系统应用的行业特性比较强等。
15、信息系统项目的一般生命期:1、系统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5、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第二章信息系统立项与评价1、CIO的含义:首席信息官2、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在开发系统立项之前,对所要开发的系统进行必要性、可能性及可能采取的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为组织领导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3、1.可行性研究的内容(1)技术上的可行性(2)经济上的可行性(3)组织或社会环境的可行性4、可行性研究的一种方法:要素加权分析法及其计算过程。
5、要素加权分析法又叫指标加权分析法,首先是根据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设置一系列的评价指标或要素,并对这些评价指标或要素赋予一定的权值,然后对要评价的项目或方案进行打分,综合分值达到一定分值的项目为可行项目,低于一定分值的项目为淘汰的项目。
6、需求的生命周期:需求的产生----需求的确认----需求的清晰表达-----功能要求的建立-----技术要求的清楚表达7、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方式:(1)组织自行开发模式(2)外购现成系统模式(3)外包(Outsourcing)模式第三章信息系统项目的范围与计划1、项目总体计划:指通过使用项目的各其他专项计划过程所生成的结果(即项目的各领域计划),指导项目实施和管理的整体性、综合性、全局性、协调统一的整体计划文件2、项目总体计划的内容:项目的范围计划、进度计划、成本计划、质量计划、人力资源计划、沟通计划、风险计划、采购计划,以及将上述八个子计划整合得到的项目整体计划,又称作项目总体计划3、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主要原理是:将任务逐级分解直至个人,在矩阵中体现为:先确定横向有多少结点,再将每一结点任务逐渐细化直到个人,工作分解图(WBS)实际上就是将一个复杂的开发系统分层逐步细化为一个个工作任务单元.4、工作分解结构的表示形式:树形图、缩进图5、1. 活动定义过程识别处于工作分解结构最下层,叫工作包的可交付成果(1)分解法(2)模板法6 活动排序(1)箭线图(2)前导图①结束→开始②结束→结束③开始→开始④开始→结束:7、活动工期估计(1)专家判断(2)类比估算(3)根据工作量估算8、网络计划技术:关键路径、计划评审技术、甘特图9、关键路径:从项目开始到项目完成有许多条路径,在整个网络图中最长的活动路线就叫关键路径,组成关键路径的活动称为关键活动。
10、1、最早开始时间(earliest start time,ES)是指某项活动能够开始的最早时间。
2、最早结束时间(earliest finish time,EF)是指某项活动能够完成的最早时间。
EF=ES+工期估计规则:某项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直接指向这项活动的最早结束时间中的最晚时间11、1、最迟结束时间(latest finish time,LF)是指为了使项目在要求完工时间内完成,某项活动必须完成的最迟时间。
2、最迟开始时间(latest start time,LS)是指为了使项目在要求完工时间内完成,某项活动必须开始的最迟时间。
LS=LF-工期估计(LS和LF通过反向推出)规则:某项活动的最迟结束时间=该活动直接指向的所有活动最迟开始时间的最早时间12、总时差= 最晚开始时间- 最早开始时间= 最晚完成时间- 最早完成时间时差等于0和小于0的任务组成关键路径13、画网络图并计算ES、EF、LS、LF以及时差,找出关键路径该项目能否在预计工期内完成。
14、期望值T =(P + 4M + O)/6 标准差σ=(P - O)/ 6 方差=[(P - O)/ 6 ]215、甘特图(Gantt chart)内在思想简单,基本是一条线条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活动(项目),线条表示在整个期间上计划和实际的活动完成情况16、信息系统项目的成本主要是指信息系统建设阶段的成本,主要指分析、设计和实施三阶段的成本17、根据项目所需资源的特点进行分类(1)非稀缺资源(2)稀缺资源第四章信息系统项目的执行与监控1、项目管理工具如挣值(Earned Value)分析法、网络图、甘特图、控制图、因果图、帕累托图,等等。
2、信息系统文档类型⏹根据产生的频率分为一次性文档和非一次性文档。
⏹根据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不同,可以分为系统规划文档、系统分析阶段文档、系统设计阶段文档、系统实现阶段文档、系统运行与维护文档⏹根据文档不同的服务目的,可将信息系统文档分为开发文档、用户文档和管理文档。
3、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1)文档管理(2)进度与成本管理(3)质量与风险管理(4)项目的跟踪和考核(5)报表生成(6)多项目管理4、造成信息系统项目范围变更的原因主要有⏹项目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项目需求的调研不周密详细,有一定的错误或遗漏,⏹世界上出现了或是设计人员提出了新技术、手段或方案⏹信息系统的用户单位本身发生变化客户对项目、项目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发生了变化5、项目计划书是项目进度控制的基准和依据6、常用的项目成本控制的工具和方法主要有(1)成本变更控制系统(2)绩效测量和分析7、挣值分析:综合范围、时间、成本和项目绩效测量的方法。
通过计划完成的预算、实际完成工作的价值、实际的成本三者的比较,可以确定成本、进度是否按计划执行(1)计划完成工作量的预算价值(PV)(2)已完成工作量的实际成本(AC)(3)已完成工作量的预算价值(EV)8、BCWS(PV)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计划要求完成的工作量所需的预算工时(或费用)。
公式:BCWS=计划工作量×预算定额9、ACWP(AC)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某阶段实际完成的工作量所消耗的工时(或费用)。
10、BCWP(EV)的计算公式为:BCWP=已完工作量×预算定额。
11、1.CV = BCWP-ACWP(费用偏差)[已经完成的工作是超过预算还是低于预算]2.SV = BCWP-BCWS(进度偏差)[得出当前进度是提前还是滞后]3.SPI=BCWP/BCWS (SPI = Schedule Performance Index (进度绩效指数)4.CPI=ACWP/BCWP (CPI = Cost Performance Index )(成本绩效指数)12、当CPI>1表示低于预算CPI<1表示超出预算CPI=1表示实际费用与预算费用吻合13、当SPI>1表示进度提前SPI<1表示进度延误SPI=1表示实际进度等于计划进度第五章信息系统项目的人力资源与沟通1、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在一定范围内的劳动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
2、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有效地利用涉及项目的各方人员所付诸的努力。
它包括:人员组织责任的界定分配、人员的招聘、队伍开发3、项目与企业的关系可以表现为职能型、项目型、矩阵型三种组织结构。
4、信息系统项目成员的角色:CIO或CTO、项目管理人员、分析专家、技术人员5、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 KM)是描述企业所拥有知识资产的指南,刻画了不同类别的各项知识在企业中所在位置或来源。
其功能在于当需要某项专业知识时,协助使用者快速而正确地找到所欲寻找知识的拥有者。
6、根据知识地图中不同人员所具备的知识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将人员对于活动的影响分别用负责(Responsible)、有责(Accountable)、咨询(Consult)和通知(Inform)表示7、项目干系人指参与项目或受到项目活动影响的人,也包括可以对项目的目标和结果施加影响的人。
包括:项目经理、客户或用户、执行组织、项目组成员、影响者8、信息系统项目的沟通特点❑与用户的沟通,是项目中最重要的沟通,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
❑沟通对于集成型的信息系统项目重要性更加不容忽视。
❑沟通的难度取决于信息系统项目本身的复杂度和耦合度。
❑团队规模影响着沟通的效率。
❑团队的默契度影响沟通管理的实施效率9、信息系统项目的沟通内容❑项目日常进展信息❑项目绩效报告❑项目管理计划变更❑责任、权利、利益沟通❑项目文档第六章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与风险1、质量是反映实体(产品、过程或活动等)满足明确的和隐含的需要的能力特性总和2、信息系统的质量:◆管理方面的即项目管理过程质量,包括系统建设的准备、规划、组织、协调以及运行管理方面所反映的工作质量问题;◆技术方面的即产品实现过程质量,包括系统生命期各阶段的产品质量3、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有什么作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是评估软件能力与成熟度的一套标准,该标准基于众多软件专家的实践经验。
主要用于对软件过程改善和软件过程评估,是国际上流行的软件生产过程标准和软件企业成熟度等级认证的标准4、CMM模型提供了一个基于过程能力阶梯式进化的框架,阶梯共有五级。
由低到高依次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定义级●定量管理级●优化级5、CMMI与CMM有什么不同?●CMMI与CMM的不同在于,CMMI可以解决现有不同能力成熟度模型的重复性、复杂性,并减少由此引起的成本、缩短改进过程;●它的涉及面更广,专业领域覆盖软件工程、系统工程、集成产品开发和系统采购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