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指导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指导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复习指导《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教育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采取闭卷形式进行考试。

该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帮助学员开拓科学文化视野,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优化知识结构,协调初等教育中理科教育和文科教育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员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认识人文社会科学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若干主干学科的发展概貌和总体发展趋势,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与初等教育发展的关系;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和联系,初步确立完整的现代科学文化概念;学习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观点、方法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提高初等教育中理科、文科整合渗透、开展综合性教育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复习提要第一章人文社会科学概说1、主要名词要求识记的名词主要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

2、知识结构第一章共分三小节。

第一节开宗明义,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三个方面阐明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首先概括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科学而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讨论人文社会科学作为科学的一个部类而具有的个性特征,主要是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通常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性。

第三节从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关系、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关系、人文社会科学的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的关系等方面阐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

上述三节中,第一节最重要,是本章的纲领;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对第一节某些重要内容的展开和深化。

第一节中,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的阐释,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的概述,是全书立论的重要基石。

其主要内容包括:(1)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人文社会科学的孕育、生成和拓展的发展历程。

(2)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征: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性——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人文社会科学的个性——人文社会科学在阶级社会中一般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人文社会科学通常体现出一定的民族性,人文社会科学的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3、重难点提示(1)本章的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其中特别应该注重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2)本章的难点:第一节“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

教材是从三个视点对“基本含义”进行了扼要的阐释。

第二章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1、主要名词:要求识记的名词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认识功能、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建设功能、人文社会科学的经济建设功能等。

2、知识结构第二章共分两小节。

第一节阐述相关的概念和原理,说明人文社会科学为什么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这种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哪些特殊条件。

第二节较全面地从各个角度阐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八种社会功能。

其中的认识功能是其它功能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建设功能是从社会发展的各个主要领域着眼的;社会管理、社会决策、咨询功能则是从推动社会发展的各个重要途径着眼的。

上述两小节,第一节重在理论,第二节重在实用。

第二节是本章的主体部分。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人文社会科学的功能定位: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特殊条件。

(2)人文社会科学的多种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社会管理功能;社会决策功能;咨询功能。

3、重难点提示(1)本章的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咨询功能。

特别要注重理解认识功能,文化、政治、经济建设功能,社会管理功能。

其中认识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各项社会功能的基础和前提;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功能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文化、政治、经济建设功能是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主体部分;社会管理功能和社会决策功能、咨询功能有难以分割的密切联系,是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发挥社会建设功能的重要途径。

(2)本章的难点:一处是第一节“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定位”的第二段“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特殊条件”。

对于这段,教材对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学员应该以发展的视角从正面理解。

另一处是第二节分别阐述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八个段落,每一段落都有不少篇幅用于基本概念的界定,如“认识功能”、“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社会决策”、“咨询”等,学员要抓住要点,领会基本精神,不必死记硬背,也不必过多旁及不同观点。

第三章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1、主要名词:要求识记的名词计有: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等。

2、知识结构:第三章共分导言和两个小节。

导言简要地概括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总体特点和特殊贡献。

第一节讨论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普遍适用的一般研究方法,包括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相结合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二节介绍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通常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方法、实地方法,文献情报方法。

上述三个层次,导言(以及第一节开头的综述部分)既是引子,又是第三章的结论;第一节阐释一般方法,理论性强,涵盖面广,有一定深度;第二节谈具体方法,可操作性强,易于掌握。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调查方法;实地方法;文献情报方法。

3、重难点提示(1)本章的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

文字教材介绍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各为三种,学习指导书对每一种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的要点,都作了必要的提炼和梳理;就知识而论,掌握这些方法的要点就够了。

但为了达到对这些要点的理解,尚须进一步弄清楚三种一般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2)本章的难点:导言部分和第一节,特别是导言和第一节中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内涵及其关系剖析。

第四章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综述1、主要名词要求识记的名词计有:时代主题、全球问题等。

2、知识结构第四章共分四节。

第一节从时代主题的重大转换、自然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全球问题日益尖锐化三个方面,阐述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全球背景。

第二节着眼于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发展形态和发展水平,将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轨迹分为三段。

第三节概略阐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背景和曲折道路。

第四节综合概括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突出了实践与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三大进展。

上述四小节,从背景分析到概貌描述,再到特点概括,逐层递进。

概貌描述和特点概括是本章的重点。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日益尖锐化的当代全球问题。

(2)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分化中有综合;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整体联动,综合中有分化;20世纪末期进入反思――展望期。

(3)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概貌: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背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曲折道路。

(4)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3、重难点提示(1)本章的重点: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特别要注重了解20世纪下半叶全球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概况,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总体特点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

要结合中国社会实践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发展趋势。

(2)本章的难点:第四章是继第一章之后涉及的学科人物、史料、概念、名词术语等最多的一章,陌生的知识较多。

须从大处着眼,重视把握要点。

重点部分即第二节、第四节,需要注意的难点主要有以下几处:一是第二节中“基本思想方法的分化”,二是第二节中“系统科学的兴起产生连锁效应”,三是第四节中关于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结构的描述。

第五章哲学历史学文艺学的新突破1、主要名词要求识记的名词计有: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实证主义思潮等。

2、知识结构第五章共分三小节。

第一节从20世纪哲学发展的理论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四个方面介绍20世纪哲学发展概貌。

第二节和第三节分别介绍实现了重要变革的现代历史学、对文学艺术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的现代文艺学。

上述三小节,全着眼于20世纪,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传统的人文学科所取得的新突破。

第一节为本章重点。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1)哲学、历史学、文艺学都是在20世纪取得了新突破的传统人文学科。

(2)感应着时代脉搏的现代哲学:20世纪哲学发展的理论先导;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3)实现了重要变革的现代历史学:20世纪历史学研究模式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当代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充满希望。

(4)对文学艺术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的现代文艺学:20世纪文艺研究的总体特征;20世纪文艺学的突破性进展;当代中国文艺研究。

3、重难点提示(1)本章的重点:哲学、历史学、文艺学20世纪发展的共同特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以及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特别要注重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的本性和生命活力,20世纪哲学发展对包括历史学、文艺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2)本章的难点:第五章到第七章,按学科群分别介绍一批主干学科20世纪发展概貌。

各学科的内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通常构成各章的难点。

本章介绍的“文史哲”,学习者相对熟悉;最大的难点集中在第一节的第三小节“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

第六章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进展和影响1、主要名词要求识记的名词计有:语言学、语言与言语、心理学、人类学、行为科学、认知心理学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