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点滴体会

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点滴体会

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点滴体会
(凉山州会理县通安中学四川会理615100)
班主任管理工作艺术是班主任教育思想、教育能力、教育素养、教育风格和教育机智等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体现。

21世纪,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不再是一个等待灌水的空瓶子,而是一扇扇等待敲启的大门。

班主任便是敲开这一扇扇待启大门的引路人。

(1)真正热爱学生。

在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要亲待每一位学生。

这便是我门经常说的要善待每一位学生,要始终如一像母亲热爱孩子一样无私,像父亲热爱儿子一样严格而慈祥,像兄长热爱弟弟一样宽厚,像姐姐爱妹妹一样温柔又体贴。

这就要求每一位班主任都必须记住并要始终以此为行动指针:改变传统的班主任一统天下、威威吓吓、面无表情便是有效管理的管理模式。

相反,班主任应该总忘记“班主任”的称谓,而以父母、兄长的姿态每天面对每一位学生。

同学的一声咳嗽或天气变冷了的时候,班主任的一声叮嘱“要多穿衣,多运动”会让学生感到家人般的温暖;家境很贫寒的同学,班主任的委婉帮助,会让他们倍感生活的乐趣和无比的感激;后进生和一次考试失误的同学,班主任的一句“没关系,下次你一定行”会让他们感到我下次一定能行的上进决心。

亲待每一位学生是现代教育的第一法则,热爱每一位学生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第一块基石。

在处理问题的时候班主任要以情相处。

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便是对班主任在解决问题的最好诠释。

“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的:迟到早退,打架骂人,这个学生得满分、那个学生不及格,你瞪我一眼、我撇你一嘴……每一件事单独看来都是微不足道的,可是每一件事都可能成为学生变化的十字路口:处理得好,一件琐碎的工作都可能成为支撑学生成功的基石,学生脚踏这一块基石一步步向前,在自己人生的某一时刻蹬上自已事业的顶峰;处理不好,一件小事可能成为下滑的斜坡,学生可能由此而跌入人生的泥坑。

”对此,班主任要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的错误。

而班主任艺术性的谈话便是解决诸多日常琐事的关键。

班主任谈话不防采取三步走:第一步,让学生自我剖析;第二,班主任以情开导;第三,学生制定后期发展目标。

自我剖析能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在充分尊重我,我必须认真检查。

接着班主任接着他们的话在以情开导。

第三步特别关键,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充分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而班主任又耐心地开道了,学生一定会更好从其中吸取教训,学生也一定能引以为戒。

班主任要抓住这一良机,要求学生制定后期个人发展方案。

以此,学生更能接受,班主任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班主任在处理日常琐事和问题纠纷时,切忌以“河东狮吼”之式压学生,也不能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凡事先让学生自己剖析,班主任再说服才能达到及有效解决问题,又让班主任威信在无形中得以提升。

同时,班主任的批评也无须太过严肃,在批评中添加一些幽默,能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如,学生上课打哈欠过头而出声,班主任不必过于认真,来一句,你练美声的时间没选对。

班级的学习氛围不太活跃,来一句鲁迅的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亡”,你们想消亡还是爆发呢?等等。

幽默的批评的效果不是更好吗?列宁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情感是班主任工作艺术的灵魂。


班主任工作要“勤”字当头。

班主任工作是科学同时又是艺术,所谓班主任工作是科学指的是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科学的,态度是严谨的;所谓班主任工作是艺术,说的是教育的方法、途径、策略是多变的、因人而异的。

以此,班主任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勤思考。

思考治班之道、勤思工作方法。

一个优秀班主任应该活在“问题的今天”,诸如“我今天做什么了?取得了那些成绩?有那些失误?我今天学习了吗?我今天找同学了解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了吗?”等等,而班主任的这种问题意识要在无形感染给学生,要让学生也要活在“问题的今天”。

问题便是思考,有思考便能知一天的得失,一个月的得失,知得失者便能成功。

班主任同时还得勤下班,勤和学生亲密接触。

勤下班便能知道班内的得失;勤和学生亲密接触便能加深和学生的友谊,一切工作便能很好开展。

“勤”是班主任工作必须具备的优良作风。

勤是班主任艺术的必要要素。

魏书生要求自己“像一颗草,一只蜜蜂,一名勤务员那样,对人无所求,尽可能地多给人,勤勤恳恳,切莫有自以为是的思想。

”这是对每一位班主任提出的要求。

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门颇具内涵的艺术。

我们期盼这门颇具内涵的艺术总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2)艺术性的“示弱”。

有句成语叫“不甘示弱”,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在讲究策略和艺术时若能敢于“示弱”、巧于“示弱”,则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1. 在何种情况下“示弱” 因为面对一群具有强烈反叛心理的十七、八岁大男孩时,我们班主任的强硬与他们的逞强碰撞在一起时,难免会两败俱伤,严重的后果可能是相互水火不容,这样会使班主任陷于被动并出现僵局。

做班主任工作一定要研究青少年心理,他们此时期的心理特点是:渴望别人的认可和赞扬、讲义气、要面子,因自我意识强烈难免会做事冲动欠考虑,有时真的好比一只羽毛虽已丰满但还不能振翅高飞、歌喉已张开但还不十分响亮的小公鸡——骄傲而不自信、逞强而不坚强、好斗而又极易受伤。

了解他们这样一些心理特点,在他们因逞强或头脑发热而犯下一些错误时,我们千万不能因这些错误而不顾时间、场合去批评他、整他,甚至拿他做反面典型并当全班同学的面去羞辱他,这样做不仅是简单粗暴不明智的,而且是愚蠢而又危险的!一旦班上有三五个学生被你这样“教训”过,他们很自然地会抱成团来对抗你,处处与你作对。

到这种境地的时候,班主任一定会感到黔驴技穷、束手无策,甚至抱怨起家长没管教好孩子。

因此,在这种情况发生时,面对这样的学生,我认为我们应当去“示弱”,而不是发威!
2. 如何“示弱” 这点,大有文章可做也极富艺术性。

“示弱”绝对不是对学生犯了错误后的包庇或视而不见,如果是这样那就是“软弱”或不负责任,学生会因此而不在乎你甚至鄙视你,那么,你的工作将更加被动。

记得05届有个常惹事的学生,他令许多老师都头疼,有一次,在他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后我找他谈心,向他诉苦,告诉他因他的违纪行为学校领导多次批评我(善意的谎言!),别的家长埋怨我(其实没有!)我自己也很自责常为此而头痛失眠(真的如此!)请求他帮助我!或许是我委婉而真诚的话语触动了他脑中那根脆弱的神经,他竟然伤心有点想流泪了,并向我承诺一定会痛改前非!令我感动的是有很长一段时间他真
的很安稳,同学们也感到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他,是个守信用的男子汉!我想是我的“示弱”让他有了被别人认可的成就感和体会了帮助别人的价值感,这是他这个诸多老师眼中的“差生”从未有过的待遇!是我的“示弱”给了他这种待遇,我的“示弱”于我来讲并没损失什么,可对他而言却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他因此而发自内心地想“改邪归正”了!这一招的“示弱”称之为“以柔克刚”!尤其适用女班主任对男同学,因为他们会认为帮助弱者是男子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把“晓之以理”做得精细而独特!
3. “示弱”的条件“示弱”好说不好做,要用好它需要有前提条件且要讲技巧。

首先,班主任必须有爱心,要做到爱生如子,而且像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对每个学生的脾气和性格要了如指掌,对有些学生无须“示弱”,还有些学生则不能“示弱”。

其次,在群体中要显威严,注意树立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平时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地严要求、讲原则,切勿厚此薄彼,失去教育的公平和公正性原则,要威严与慈祥同在,要让学生既敬你又畏你!一个平时就很软的人是无须“示弱”的!
第三,一定要把握好“度”。

切不可滥用,要讲对象、时间、地点和事情,此方法用好了不失为一剂良方妙药,它不仅能教育好大家眼中的”差生”,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但若用不好则会起反作用,违纪学生会更加有恃无恐。

如何用好?这其中的技巧和艺术性则全凭各人去拿捏!
新课程理念要求新时期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新定位教师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班主任更应转变教育观念,不能总是在古训“师道尊严”的驱使下过分强调自身的尊严而忽视或践踏学生的尊严,更不能总是摆出一副旧式家长作风,向学生展示自己强硬的管理作风,来以此证明自己的能力和魄力,这样的做法对大部分学生已不再适用。

班主任适时地示弱,常常会让你收到意外的教育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