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元曲四大家”是指郑光祖、__________、白朴、__________。
2、我打江南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致橡树》的作者是_。
4、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现代重要诗人,被一智利诗人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5、《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是一篇专业的__________。
6.长篇巨著《子夜》是的作品7、《浅说一首〈清明〉绝句》的作者周汝昌是___ __研究专家。
8、是一部反映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9、计划的基本要素有制定计划的依据、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的措施方法和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炫耀(xuàn)雾霭(ǎi )慰藉(jí )B、脉.脉(mài)白灼.(zhuó)紧觑.(qū)C、浮沤.(ōu)倾轧(yà)遒劲 (qiú)D、雕琢.(zhuó)邈.远(mào)一蹴.而就(c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头脑冷静朝气逢勃充满自信端壮大方B、言简意赅错落有致主题鲜明豁然贯通C、激情澎拜画龙点晴耐人寻味艺术魅力D、宛延崎岖硝烟弥满纤尘不染出奇治胜3、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王府井大街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B、李自成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对明室的待遇宽宏大度,绝不斤斤计较。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D、古代男女不平等,女人想读书不大可能。
聪明勇敢的祝英台想入非非,女扮男装进入学堂。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不但对这家饭店的一切产生了很好的印象,而且对其服务方面也非常满意。
B、铁凝对我们并不陌生,她是一位年轻,很有才华的作家。
C、现在有些人把住院保险变成了第二个“公费医疗”,比如过去做一个阑尾手术顶多花1000元,可现在增加了4倍,一下窜到了5000元。
D、足球队都在秣马厉兵,觊觎桂冠。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书》《礼》《乐》《春秋》被称为“五经”。
B、孟子主张“人性善”。
C、郭沫若的《女神》为中国新诗开了一代浪漫主义诗风。
D、《天静沙·秋思》中,“天静沙”为散曲的曲牌名6、下列选项对《清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纷纷”一词在诗词中既形容春雨的细润,也是形容赶路人凄迷纷乱的心境。
B、“遥指”的意思是不远不近地指。
C、“行人”是指那些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和清明节扫墓的人。
D、“杏花村”应理解为在杏花深处的村庄。
7、对《致橡树》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现了作者只求奉献,绝不索取的精神。
A、是作者对爱情的独立宣言B、对旧的婚姻依附关系的否定。
C、是现代女性觉醒意识的表白。
8、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语句空白处的一项是()那该是大雪,所谓“_______降下好一场大雪来”。
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这细雨……它不同于夏天________的暴雨,也和那种_______的秋雨不是一个味道。
A、淅淅沥沥纷纷扬扬如倾如注B、纷纷扬扬淅淅沥沥如倾如注C、纷纷扬扬如倾如注淅淅沥沥D、淅淅沥沥如倾如注纷纷扬扬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计划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工作目标,步骤,措施做出安排的一种应用文。
B、计划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表格式,一种是条文式C、总结是对已过去的一半工作,学习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评价,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一指导今后实践的一种应用文。
D、总结产生于实际工作之前,计划产生于实际工作之后,二者对工作有指导,检查,分析,回顾作用。
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莫春时节。
B、鼓瑟希,铿尔。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舍瑟而作。
三,现代文阅读(18分)(一)(7分)“遥”的字面意思是远。
但我们读书的人,切不可处处(拘泥、拘束,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
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
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
《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因此正好为我们讲诗时做一个好注脚。
《小放牛》里的牧童也说,“我这里,用手儿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几户人家,那杨柳树上挂着一个大招牌”,然后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从这里脱化出来的。
(1)为文中的横线上挑选恰当的词。
(1分)(2)为文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分)(3)文段中“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
”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1分)(4)评价诗的意境必须抓住语言加以品味。
本段中作者是如何抓住“遥”进行品味的?(2分)(5)《红楼梦》一书的作者是代的小说家(1分)(二)(9分)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
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渐觉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是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
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
如同地震前兆,如海啸降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的急于趋附。
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的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1)文中表现作者渐入佳境的句子是(1分)(2)文段中体现作者细微感觉的句子是(1分)(3)本段文字写走进都江堰的过程。
写的细致真切传神,先是写视觉““再是触觉“”再是直觉、第六感觉,最后是心理感应,终于全身心的被震撼。
(3分)(4)文段中“吸去”一词写出了(2分)(5)这段文字使用了和修辞手法。
(2分)(6)作者为什么“起一种莫名的紧张”?(2分)四,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后面问题(12分)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申之以孝悌之义”与“未之有也”句式分别是(2分)()()2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2分)3、给下列句子中横线的字注音(2分)(1)数罟不入洿池()()()(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及用法(2分)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5、翻译下列句子(2分)(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用梁惠王采用移民移粟措施而民不加多的忡忡忧心开篇,提出问题。
B、孟子借题发挥阐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
C、孟子首先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比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没有本质区别,“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继而孟子具体阐述要“天下这民至焉”,必须养生丧死尊老重教、赈灾救民,使黎民不受饥寒。
D、全文围绕使“民加多”的话题,巧妙设喻,先正后反,排比铺张,气势磅礴。
五分析下面一购销合同存在什么缺点(10分)服装购销合同XX服装厂(以下简称甲方)与XX市百货公司(以下简称已方)经协商特签定此购销合同。
一、甲方为乙方生产上海式样泡沫夹克衫3000件(其中男式1500件,单件28元;女式1500件,单件25元)二、货款总值79500元,货到付款。
三、甲方须在XXXX年X月之前为乙方一次提供全部服装。
四、本合同自签定之日起生效。
修改 1 23 45 67六、作文(30分)生活中,真正的自信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又往往与自己的怀疑和不信任有着内在的联系。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天才都并非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
他们知道自己的弱点,为自己的弱点而苦恼,又不肯毁于弱点,于是奋起自强,有了令人吃惊的成功。
要求:请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根据材料写一篇议论文,700字左右。
答案填空1关汉卿马志远2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3 舒婷 4中国诗坛的泰斗5文学评论 6茅盾7红楼梦 8《论语》9步骤二选择1C 2B 3D 4C 5A 6A 7A 8C 9C 10D三、(一)(1)拘守(2):……(3)解释(4)遥是指不远不近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地方。
遥指是作者联想中通过其不远不近的另人遐想的距离感来加以品位的。
(5)清曹雪芹(二)(1)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渐觉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是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地方处走。
(2)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
(3)草木茂盛;渐觉滋润;听觉(4)对都江堰精神的高度认同(5)排比比喻(6)因为即将出现的景象肯定不同凡响。
四、(1)状语后置宾语前置(2)“无”通“毋”“颁”通“斑”(3) cù gǔ wū ;tún zhì xù(4)之: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衣:名词做动词,穿5、(1)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永不尽,那么老百姓就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了。
(3)认真的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育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道路上行走了。
6、D五给分说明:每题1分(5、6、7、三点每题2分)(1)缺少质量标准(2)缺少合同履行的地点和方式(3)缺少违约责任(4)未写明合同的份数及保存(5)立合同人和签定合同的目的应分开行写,(6)标的,数量,质量应分开条款写。
(7)货款总额应大写六作文(3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