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信息,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能直接阅读英语书籍、报章、杂志,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对实现我国四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精读、泛读两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精读;泛读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信息,也可以为了消遣而阅读。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能直接阅读英语书籍、报章、杂志,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对实现我国四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们掌握的语言材料越多,使用英语的能力提高得就越快。
在目前我们缺乏直接听、说英语机会的情况下,通过阅读接触英语,吸收语言材料,获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英语的途径。
通过阅读还可以获得一些关于使用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以及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所以阅读是重要的获取知识手段。
阅读能力是通过精读和泛读来培养的。
精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精读材料学习词汇和句法,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泛读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大量合适的材料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能力。
我们在前面谈过,课文常被用为精读材料,课外阅读材料常被作为泛读材料。
只有精读、泛读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才能培养起学生的阅读能力的。
一、精读
精读包括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概念内涵等的理解,以及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学习语言结构,如词汇的学习、难句的分析、语言点的讲与练等。
英语词与汉语词不同。
英语词有词形变化。
如名词有复数形式,还有所有格形式;动词有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等形式;形容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等。
从词的用法上看,介词后要跟名词或宾格代词;冠词后要跟名词;情态动词后要跟有原形动词;连词后要有并列或从属成分等。
掌握英语词汇的这些特点,对提高阅读能力是有帮助的。
比如阅读中遇到一个介词,就知道它的后面必定有一个名词或是一个宾格代词,因此在阅读时,不会在介词后停顿,而要一个视距读完一个介词短语;读到一个冠词时,就知道它后面必有一个名词,这样就不至于一个词一个词地读,而会扩大视距,提高阅读速度。
为了使学生养成以语义为单位进行阅读的习惯,我指导学生把句子按意群划上底线。
如:
winter is the coldest season of the year.
all that afternoon i jumped and sang and did all kinds of things.
经常做这类练习,学生在阅读时就会按意群阅读,阅读的速度和正确性都会得到提高。
无论是单词、短语还是句子,都要先在口
头上学和练,然后再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不至于一个词一个词地阅读,而是一个短语一个短语地,或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阅读了。
对课文的学习,讲解必要的语言知识;培养学生查词典、用英语解释词义的能力;找出段落大意、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学习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和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
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1)在读了生词表以后,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和反馈阅读理解的情况,我给学生一些阅读前提的问题(before-questions)和阅读后提的问题(after-questions)阅读前提的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并抓住文章的重点,阅读后提的问题是为了解学生阅读理解的情况。
(2)通过课文的学习讲解必要的语言知识高级阶段的教材中新的语法知识比较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句义,我有时给学生作句子结构的分析。
英语和汉语的词序不尽相同,英语的定语(介词短语作定语、从句作定语)要放在被修饰的词的后面,这一点与汉语不同。
因此当修饰的成分多,句子又长时,学生阅读起来就感觉困难。
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指导学生做必要的句法分析,分析时首先找出主语和谓语,再找出主句和从句,就可以基本弄懂句义了。
(3)培养学生说出文章的段落大意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复述和练习写作的一种方法。
以“first aid”为
例,在学生理解课文并学习词的用法后,经过启发,学生说出了文章的段落大意。
第一段: description of first aid
第二段: 3 important things to do
第三、四段:common injuries in the home
第五段: you need more information!
二、泛读
我们在前面谈过,阅读能力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因此除了教科书以外,教师应当给学生补充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材料。
从哪个年级开始增加阅读材料是很多教师所关心的一个问题。
实践证明,从初一第二学期开始每周读一篇短小的读物是可行的。
在阅读材料中不可以出现生词和新的语法知识。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复习学过的单词和语法,从而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这样课上、课下有机地配合,对学习会产生良性循环。
随着学生使用语言能力的提高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到了中、高年级,阅读材料的篇幅可逐渐加长,也可以出现少量和词。
课外阅读的选材很重要,材料要符合学生年龄的特点,要注意趣味性。
下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1)注意阅读的特点。
阅读是默读,不可以出声。
朗读和阅读是两种技能,朗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
学生在朗读一篇未学过的新材料时,由于注意力集中在语音、语调上,往往对朗读的内容,尤其是长篇文章,不完全理解,因此朗读不能提高阅读能力。
如果是为了训练朗读,就应当选择易于上口的材料,如果是为了训练阅读,就应当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
为了培养学生在阅读时不读出声音来,我从开始训练阅读时,就要求学生把食指放在嘴唇上,嘴唇不要动,必须控制自己的发音器官,不出声地默读,以免分散注意力而降低阅读速度。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阅读了。
(2)要克服回视的习惯。
有时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难句或不太熟悉的词,读过一遍不能理解句意,需要回视(返回来再读一遍),这是允许的。
但很多时候学生是出于不放心,虽然读懂了但还要返回来再读一读,这会大大影响读速度。
这是一种不好的阅读习惯。
我要学生每人用一块硬纸板,剪成长条形框形状,将它压在正在阅读的这一行上,空白处显示的是正在阅读的文字,使已读过的文字被遮住,这样就使回视不可能了。
用上面两种方法练习一段时间,学生就可以改掉回视的习惯,并逐渐扩大视幅,做到一视幅2~3个词,甚至4~5个词了。
(3)计时阅读。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我要求学生做“计时阅读”。
具体的做法是:学生在阅读之前在阅读材料的右上角记下开始阅读的时间和这一篇材料的词数,读完以后记下读这一页或这一篇短文所用的时间(时间要用分钟计算),用时间除以词数就是每分钟的阅读速度,读速= 词数。
比如某学生阅读一篇300词的短文,时间(分)用了6分钟,他的读速就是50词/分钟。
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高中二年级学生能以每分钟40~50个词的速度,阅读有关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内容的材料,生词率不超过3%,能够把握主要事实和中心思想,理解正确率达到70%。
”如果我们为学生选的阅读材料长短、难易恰当,每天用几分钟的时间阅读一篇四、五百词的小短文,经过一个学期的计时阅读,他们可以看到自己的阅读速度有明显的提高。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有很多学问,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 马俊明 .《教学思想录——中学外语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7
[2] 吴占业.《新编高中同步全程优化设计——高一英语》.东北朝鲜民族出版社, 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