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6期能源技术与管理从七起重大煤矿透水事故反思安全生产王云泉,牛建军(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江苏徐州221611)[摘要]从近期我国发生的七起重大透水事故出发,对煤矿透水事故暴露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指出了部分煤矿企业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的漏洞,并提出了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透水事故;反思;安全生产[中图分类号]X92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9943(2010)06-0090-030引言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由于防治水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地表水或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通常也称为透水事故。
近期我国频发煤矿透水事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2009年3月-2010年3月,由国家安监总局通报的煤矿重大透水事故有七起,如表1所示。
发生时间事故名称突水量/m 3死亡人数2009-03-21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一非法煤矿老空透水未记载132009-03-25山西省平朔三号井工矿南翼皮带大巷透水27000002009-04-04黑龙江省鸡西市天源煤炭公司金利煤矿老空透水4000122009-04-18国投新集能源股份公司板集煤矿井筒透水未记载12009-06-17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新桥煤矿透水事故1500132010-03-01神华集团骆驼山矿掘进工作面底板奥灰水透水140000322010-03-28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矿北盘区101回风顺槽透水13000038doi:10.3969/j.issn.1672-9943.2010.06.040表1七起重大煤矿透水事故从表1可以看出,透水事故给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带来巨大威胁,是仅次于瓦斯事故的煤矿“第二杀手”;同时在七起透水事故中,平朔三号井工矿“3.25”事故尽管突水量大、淹井快,但没有造成人员死亡。
因此,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应该认识和反思。
1煤矿透水事故的反思与启迪俗话说:水火无情。
回首七起发生的煤矿透水事故,有四点值得反思、启迪。
1.1培训能救命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增加职工自救互救能力。
平朔三号井工矿“3.25”事故突水量是王家岭矿“3.28”事故突水量的二倍还多,1h 淹井,但没有发生职工被困事故。
平朔三号井工矿与王家岭煤矿都是山西省境内的在建矿井,安全监管模式、井下掘进条件和掘进装备基本一样,为什么透水后结果不一样?三号井职工大部分来自江苏省境内大屯矿区,受过良好的安全培训,在透水发生时,训练有素的职工应用安全知识和技能,有效进行应急处理,按照避灾路线有序组织撤人,突水时撤人比演练时要快。
而王家岭矿难被困人员中只有3名为正式工,中央电视台在报道透水事故时,升井的多名职工跟记者提到:“我们没有经过培训,啥都不知道,就让我们下井干活”。
矿工的话说出了该矿职工培训不到位的弊病。
又例如,在骆驼山“3.1”透水事故中掘进面工人培训不到位,不知透水预兆,不会应急处理,造成人员被困。
培训不培训,效果就是不一样。
通过平朔三号井透水事故与王家岭、骆驼山矿透水事故的比较中,使我们更深地感悟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902010年第6期28日与网民交流时教导我们的话“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会给人安全”。
1.2透水无小事从一次事故群死群伤来看,煤矿透水是仅次于瓦斯事故的煤矿“第二杀手”。
但它有其自身特点,从事故发生后抢险救援、恢复生产难度和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来看,水害比瓦斯事故远远严重,且随着开采深度逐渐加大和下组煤大规模开发,水患问题将更加突出。
目前少数煤矿对透水危害认识不足,七起透水事故只要在责任落实、开采设计、防治水管理、技术管理和安全培训等方面进行加强,完全可以避免。
在七起重大透水事故中,假设职工掌握透水预兆、应急救援等安全常识,有效进行应急处理,假设管理人员在接到透水预兆汇报就组织职工有序撤离,又何来矿工遇难!煤矿透水无小事,“三违”现象害死人!1.3事故损失大七起透水事故共造成109位职工死亡,活鲜鲜的生命瞬间离我们而去。
矿工多数是一个家庭的经济主力,上有老,下有小,矿工支撑着一个大家庭,矿工走了,矿工家庭经济基础受到严重影响。
事故同时给煤矿企业财产和煤矿企业形象受到巨大损害,例如板集煤矿“4.18”透水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约1.6亿,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后续发展的动力。
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问题还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严重的环境危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1.4救援创奇迹“3.28”事故发生后,中煤集团公司上下众志成城,不畏艰难,科学施救,鏖战八天八夜,完成了恢复通风、排水系统和安装水泵、管路等最为关键、最为艰巨的任务,使115名被困矿工成功获救,创造了矿难救援的奇迹。
又例如晴隆县新桥煤矿3名矿工在“6.17”透水事故发生604h后获救升井,我们感慨社会救援的力量,感慨矿工生命的顽强。
2煤矿透水事故暴露的问题七起重大透水事故,集中暴露了一些煤矿企业在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上的漏洞,最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有法不遵、有章不循。
常宁市一非法煤矿在关闭后偷偷开工,违法组织生产,发生“3.21”透水后矿主未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逃离现场。
晴隆县新桥煤矿矿主瞒报事故并隐瞒下井人数性质恶劣。
少数单位视制度为儿戏,耍小聪明,盲目实施未经严格审核的技术方案,甚至随意变更操作流程和工艺标准。
二是赶工期、抢进度。
少数煤矿不按科学规律办事,重速度,轻安全,超强度、超能力、超定员组织生产,随意压缩工期,忽视事故隐患,甚至已出现严重的不安全预兆,仍然不采取断然措施,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三是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流于形式。
少数煤矿责任制形同虚设,“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讲在口头上,没有切切实实落实到人头上”。
监管责任不落实,少数企业以包代管、包而不管、层层转包,甚至违法分包。
领导带班制度执行不严格,少数企业领导关键时刻脱岗,造成应急处置不当。
四是技术保障、组织保障等存在严重不足。
近期发生的几起煤矿安全事故都与技术方案缺陷、勘探不到位、设计存在漏洞有关,从一开始施工就存在严重隐患。
少数企业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严重滞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履职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安全生产新形势的需要。
五是应急管理薄弱,应对能力不足。
少数企业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缺乏实战演练,一旦发生事故应急处置无序混乱。
少数企业的应急装备、应急物资储备不足,甚至连购买和调配的信息都不掌握,贻误了救援的最佳时机。
六是培训不到位,职工安全素质低。
少数煤矿企业未对职工进行全员安全培训,新到职工未培训就安排上岗作业,部分特殊工种无证上岗。
除这些问题以外,还存在安全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血的教训必须深刻吸取。
3煤矿安全生产应采取的措施煤炭行业是高危行业,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五大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职工的生命,煤矿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煤矿职工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和操作技能偏低的现象,作业过程中相互保安和自主保安意识较差,基建矿井“点多面广、人员流动大”,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煤矿安全工作,2010年7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就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强调二点:一是煤矿领王云泉,等从七起重大煤矿透水事故反思安全生产912010年第6期导要轮流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二是全部职工都必须经过培训合格才能上岗。
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导精神,深刻汲取事故教训,认真做好煤矿领导带班、职工培训等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3.1领导带班,落实煤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煤矿领导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的要求,轮流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下井、升井,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生产投入,加大隐患排查的力度,安全设施做到“三同时”,落实灾害的超前防治。
矿井建设单位要全面负起安全管理职责,对项目施工相关单位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施工单位要切实承担起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现场安全管理。
3.2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从我国煤矿发生死亡事故来看,90%以上的事故是人的违章行为造成的,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素质、规范职工的行为主要通过培训加以解决。
从前面三号井工矿、骆驼山矿等透水事故分析中,可以体会到培训的重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培训工作,2010年7月刚出台的国发〔2010〕23号文指出:“强化职工安全培训。
没有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或存在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的企业,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3.3按照规定,严格落实矿井防治水措施各煤矿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煤矿防治水工作,认真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严格落实水文地质各项基础工作,做好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水害预测预报和探放水工作,坚持有掘必探,否则不得掘进。
凡发现矿井有滴水、淋水、渗水、煤壁挂汗等突水征兆时,要立即撤出井下所有人员,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消除水患后方可恢复生产或施工。
王家岭矿的物探报告误导了巷道掘进,给安全生产带来致命影响,教训刻骨铭心。
这就要求水害预测预报工作要综合应用物探、钻探等综合手段。
钻探方法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办法,但也是最可靠的方法。
3.4科技攻关,以科技解决重大煤矿安全技术难题目前煤矿在防治水和“一通三防”等方面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这些涉及行业技术发展共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科技课题,国家要大力支持和增加相关经费。
企业要充分发挥安全科技研发和应用的主体作用,自觉采用先进适用的安全技术、工艺、装备和材料,积极开展科技成果应用与示范,提升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3.5夯实基础,扎实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在继承以往质量标准化工作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发展完善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和方法,煤矿企业要加快完善与新要求、新任务相适应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精心组织,强力推进,把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为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进而实现根本好转奠定基础。
3.6培育文化,营造煤矿安全生产的氛围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宣传教育措施,广泛深入地组织学习关于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并充分利用学习园地、标语海报等各种宣传渠道,广泛深入地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在职工中形成自觉遵守安全规章的良好习惯,提高广大职工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总之,我们要深刻汲取近期七起重大煤矿透水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进一步强化责任,完善措施,狠抓落实,强力整改,切实把工作做得更深、更实、更细,坚决杜绝发生特别重大安全事故,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力营造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