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语文试卷(含答题纸和答案)

上海市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语文试卷(含答题纸和答案)

2018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0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 2017.6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6题,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一)默写(10分)1.几处早莺争暖树,。

(《钱塘湖春行》)2.,衣冠简朴古风存。

(《游山西村》)3.斜阳流水推篷坐,。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4.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5.,香雾空蒙月转廊。

(《海棠》)(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3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的“孤蓬”和“”,都因其漂泊无定的特点而被诗人借用。

(1分)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点明了告别的地点,描摹出一幅秀丽的图景。

B.颔联点题,以蓬草比喻自己,形容离别后的孤寂。

C.颈联用“浮云、落日”作比,表明依依惜别之情。

D.尾联以“萧萧马鸣”再次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6分)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下列句中,与划线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七里之郭B.委而去之C.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 寡助之至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句话运用了手法,论证了“”的重要性。

(2分)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天时、地利、人和”都是作战取胜所凭借的条件。

B. 在众因素中,“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

C. 第四段罗列了古代君王们用以巩固国家的诸多办法。

D.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劝说国君施行仁政,以民为本。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6分)许衡尝暑中过河阳①,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②?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③。

其家人化之如此④。

”帝欲相之,以疾辞。

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

谥文正。

【注释】①暑中:盛夏时。

②独:难道。

③睨视:斜着眼看。

④化:感化。

1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2分)(1)许衡尝.暑中过河阳 (2)童子过.之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3.四方学士在许衡死后“皆聚哭”,是敬重于许衡、的优秀品质。

(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5 分)马来的雨(节选)①此时还是雨季,可不知为何却少雨。

烈日下的丛林看上去呈现焦虑的枯色。

于是,睡时梦雨,醒时求雨,一个"盼"字将旅途拉的好长。

终于,在不抱希望的时候雨却把希望浇成了果实。

在高脚屋,在街上,在海上,算不准何时来看不清怎么来的马来雨令游客过了几把瘾。

②在高脚屋,那雨是给你"听"的,被粗粗的木柱四面撑起的小屋,浮在密密的雨中。

高脚屋之所以在东南亚流行,就因为它有不会被雨水浸着的好处。

屋顶多盖铁皮锌板,那雨点敲在上面,极富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

雨骤时,沿铁皮凹槽泻下的水帘声响从四壁迫来,金戈铁马声盈屋;雨稀时,偶有大雨点击在铁皮上,碎碎的细乐声中有了重音节。

高脚屋往往掩在绿阴丛中,那雨打在宽宽的芭蕉叶上,声音变得很圆润,和那屋顶上的声响构成刚柔两个声部,交响成曲。

据说有钱的马来人要么迁居城里,要么盖起高楼瓦屋,舒适是肯定的,但这听雨的享受却没有了。

③高脚屋的雨声,是平民的音乐。

④在街道上,那雨是让你"淋"的。

马来西亚的城镇,街道两边大多是骑楼,是给行人遮阳或避雨的。

这里四季如夏,遮阳是必须的,但挡雨未必需要,燠热热时分冲冲凉是何等的快意。

路上行人几乎未有见带雨伞的。

旱季雨是shēchǐ品;雨季当然要尽情享受一下的。

⑤马来的雨很劲。

在槟城街头,突来的骤雨如幕,望过去似是风也吹不破的。

路上水不及排走,雨点上去溅出硕大的水花,此起彼伏,是雨的舞蹈。

雨急,水滴也重,可打在身上并不痛,滑滑的淌到地里去了。

雨不凉,可暑气不再有,心里温温的有了点春的感觉。

马来西亚的车很多,世界各地的名车几乎都能见到,这里的车价与其他物价相比似乎不贵,因此私车并不稀罕。

车在雨中窜来窜去,很霸气地甩出整排整排的雨水来。

驾车乘车的人在空调里没有暑苦,当然也体会不了那雨的清凉,现代文明有时离大自然是远了些的。

⑥在海上,那雨是让你"观"的。

素有"海洋公园"之誉的马来西亚,其美景离不开海的衬托。

海是马来雨的源泉和舞台,那里的雨景格外壮观。

密密的雨千针万线似的,欲将海与天缝在一起。

即使烈日当空,雨依旧会洋洋洒洒,将海和天搅成咸湿的一团。

登上快艇游海,你能直接体会雨的律动,快艇箭似地飞,那雨被拉成斜斜的线条。

远处的岛时隐时现,像是五线谱中的"蝌蚪",雨中涛声里变成了可视的音符。

细雨适宜湖泊,骤雨才适合海洋。

想起有首歌的名字叫"用马来西亚的方式.......爱你",不知歌词如何,但可以想象那韵味会是马来雨的方式。

⑦雨拉开的幕,是风景,也是风情。

⑧马来西亚的魅力,在雨季。

14.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shē chǐ品 ( )15.第①段划线句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

(3分)16.在高脚屋听雨,雨声“刚柔并济交响成曲”,“刚”是指之声;“柔”是指之音。

“交响成曲”是因为。

(4分)17.选文通过描绘、、这三个场景表现马来雨的特点,这三A. 柔情似水B. 热情奔放C.惊心动魄D.豪爽透彻(二)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5 分)我的老师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②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

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③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④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⑤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⑥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

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

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香祈祷。

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

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呦!”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一个老师排除了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给了我莫大的支持!⑦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⑧母亲喊住了:“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吗?”哦,我才醒了。

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⑨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⑩可惜我没有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从此,我就和我们的蔡老师分别了。

(有删改)19.本文记叙了蔡老师四件事,请简要概括。

(3分)(1);(2)课外教我们跳舞。

(3);(4)。

20.第③段加点词“好像”不宜去掉,理由是。

(2分)21.下列对第③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写出孩子们的天真调皮。

B.表达“我”内心的得意。

C.体现蔡老师内心的尴尬。

D.表现师生间的和谐融洽。

22. 第⑤段“我”至今还能记得诗歌的具体内容,是因为(1);(2)。

(4分)23. 有人说,第⑦⑧两段没有围绕题目写,请说说你的看法。

(4分)三、综合运用(5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基础教育教材语言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课题组曾组织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课外阅读调查,据“中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调查结果显示,四大名著全部阅读过的学生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7.7%,其中阅读原著的只占7.9%,读简缩版的占3.9%,读连环画的占2.2%,观看影视版的占17.8%。

24.对以上材料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代中学生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不感兴趣。

B.中学生阅读经典的方式正在与时俱进地变化。

C.中国古代经典著作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冷遇。

D.有超过七成的中学生未看全中国四大名著。

25.上面四幅图中,你最喜欢的一幅出自名著《》;这本书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小故事是(用简洁的语言叙述)。

(3分)四、写作(40分)26.题目:那一天,我明白了要求:①说真话,叙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写不少于550字的文章。

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六年级语文答题纸一、文言文阅读(一)默写1. 2. 3. 4. 5. (二)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6—7题6. 7.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9. 10.(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1. ⑴ ⑵12. 13. 、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4.15. 16. ; ;。

17.18.(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19.(1);(3);(4)。

20.21.22.(1);(2)。

23.三、综合运用24.25.《》26.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评分标准与参考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25分)(一)(共10分,每小题2分,错、漏、改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1. 谁家新燕啄春泥2. 箫鼓追随春社近3. 翠色随人欲上船4. 自缘身在最高层5. 东风袅袅泛崇光(二)(3分)6.(1分)浮云7.(2分)B(三)(6分)8.(2分)B9.(2分)对比“得道”10.(2分)C(四)(6分)11.(2分)(1)曾经(2)经过、路过12.(2分)众人争着摘梨来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