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浅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行业专利技术发展动向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

目前我国出版的专利文献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公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和外观设计专利公报;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发明专利说明书;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专利年度索引等。

(2)侵权可能性分析。

如果发现自己的产品与他人产品有相近之处,则需要进行专利分析。

分析的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判断他人侵犯自己专利的可能性;二是判断自己侵犯他人专利的可能性。

(3)商标扩张可能性分析。

(4)保护方式可能性分析。

(5)衍生专利分析。

(6)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法律状况分析。

(7)品牌文化分析。

(8)交叉许可的可能性分析。

(9)技术成果的专利性分析。

(10)技术成果申请专利的效益分析。

在制定知识产权规划并组织实施的同时,要建立知识产权的反馈和监控系统,设计相关指标,以对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2.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系统
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制度,是企业强化其
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应建立和完善既
适应我国国情和企业
发展规律,又符合国
际惯例的企业知识产
权管理制度,主要有:
(1)制定知识产
权战略决策与发展规
划的有关制度;
(2)有关知识产
权管理的组织机构设
置及其职权范围划定
制度;
(3)研究开发人员工作变动时知识产权归属管理制度;
(4)研究与开发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5)职务与非职务知识产权界定管理制度;
(6)技术资料、技术秘密及其信息资源管理制度;
(7)知识产权转让(转让、许可等)及其合同管理制度;
(8)各种形式合作研究与开发的管理制度;
(9)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管理制度;
(10)有关知识产权的奖励制度;
(11)享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的保密制度。

企业应将上述制度引入企业管理活动中,构建企业知识产权乃至所有无形资产的科学管理体系,加快推进企业的科技进步。

3.完善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机构
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它能够为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在企业决策层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制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监督其实施;负责企业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工作,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策略研究;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负责企业员工有关知识产权知识的培训等,实现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的职能。

要使企业
^^^^占!囱}n'捆‘z::^工!I壮二八上l^尸
知识产权管理达到有效运作,必须根据自身需要和管理目标合理选择知识产权的管理模式;同时,使管理部门不仅与企业决策层要建立紧密联系,而且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创造部门、使用部门之间的协作,明确责任,建立统一的管理体制和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核算体系。

由于企业的知识产权具有技术专业性和法律性等特点,知识产权的管理部门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在管理人才的配备上,要选择具备法律、理工和管理等复合型知识背景的人员,以满足知识产权管理的多层次的需要。

4.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知识培训
知识产权管理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战略意识。

培训层次可分为对企业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的培训和对企业其他员工的培训。

在培训内容上,区分不同层次分别进行知识产权转移知识的培训、专职人员补充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知识产权常识的培训、技能培训和意识培训等,把知识产权管理意识贯彻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去。

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的形式,邀请专家举办大型的知识产权报告会,举办各种类型的知识产权培训班,讨论与本企业有关的重大知识产权的案例等;也可以学习和引进国内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充分利用专利文献,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
,、^’r-’.L芏dJ,-'^j…^^J・-J口由^‘●●,
运作提供指导。

5.建立健全相关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支持技术创新、
鼓励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并创建体
现技术创新价值的考核指标体系是
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需要。

对在企业
知识产权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
予以重奖;合理分配知识产权开发
利用收益;对掌握技术核心的员工
可实行持股计划;对知识产权转让
或许可他人使用的过程中的有功人
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取得的净
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给予奖励;鼓
励专利发明,引导科技人员重视知
识产权的创造与积累。

以协议或规章的形式明确职务知识产权成果的归属,既要明确员工的权利范围,也要使企业的利益免受损失。

6.加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形成互补与互动的技术创新机制
我国企业研发能力薄弱,这是制约加快发展的瓶颈。

为使企业尽快走上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阳光之路,应该积极主动地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科技合作,形成互补与互动的技术创新机制,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实现双赢。

企业应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作用,为高校、科研院所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商品化作出贡献,使院校、院所已开发的技术冲出“死亡谷”,使企业从中获得经济收益,并逐步提高科技创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1】徐伯桐,毕凌燕,祁明.现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f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1刘振刚.企业知识产权战略[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3】于泽辉.知识产权战略与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4】张宝文.开展专利文献检索提升自主创新起点Ⅱ】.石油科技论坛,2008,27(6).
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