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十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生物 学生版

2020届高三精准培优专练十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 生物 学生版

应用1:曲线图的分析方法典例1. 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 含量变化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AB 段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合成,细胞生长速度快B .出现CD 段变化的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C .该细胞中,在BC 段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D .若是植物细胞,则CD 段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活动非常活跃应用2:柱形图的分析方法典例2. 下图A 、B 、C 、D 表示某二倍体雄性哺乳动物在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a 、b 、c 、d 表示某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

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 .A 细胞代表精原细胞,其中含1个染色体组B .B 细胞所处阶段可能发生基因重组,a 代表染色体数C .着丝点分裂发生于细胞B 形成细胞C 的过程中D .A 、B 、C 、D 中可能不含Y 染色体的细胞是C 、D二、对点增分集训 一、“模型法”分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数量变化 培优点十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1.某二倍体动物某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将形成配子C.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D.正在发生DNA复制2.下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可能为23 B.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 等于46C.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 D.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3.下列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C.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4.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形成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B. 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C. 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D. 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组数减半5.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培养在含放射性32P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精子。

将某个精子与正常卵细胞(无放射性)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转入无32P标记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关于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含有32P标记的四分体有n个B.每个精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数都为n个C.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n个D.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子细胞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n个6.某动物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对其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观察到的染色体数量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观察到含有四分体的细胞应统计在乙组中C.乙组细胞占的比例大,都为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D.丙组细胞的染色体都不含姐妹染色单体7.图一、图二分别表示某二倍体动物(2n=4)体内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一中表示染色单体的是aB.图二细胞中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C.图二中细胞对应于图一中的1时期D.图一中3时期结果可能为a=2、b=2、c=08.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染色体上出现基因A、a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B.图乙中的ab段和图丙中的gh段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C.图乙中的bc段可对应于图甲或图丙中的fg段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的jk段形成都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9.下图甲为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图乙为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内DNA含量变化的曲线,请回答:(1)图甲中[3]、[4]、[5]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

(2)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时期最好是_______,通过继续观察,_________(是/否)能观察到该时期细胞进入到下一个时期。

(3)[2]细胞与[4]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之比是__________,核DNA数目之比是______ ____。

(4)图甲中[1]细胞处于图乙中的_____段,图甲中处于图乙BC段的细胞是[ ]。

10.图1中的甲、乙、丙、丁是某同学在研究某个二倍体动物性腺细胞分裂时,绘制的几个特定时期的细胞示意图。

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

另一同学在研究某种植物减数分裂时,发现处于某一时期的细胞(仅研究两对染色体)大多数如图3所示(注:图中每条染色体只表示出了一条染色单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l中甲、乙、丙、丁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分别是。

图1中细胞乙的名称是。

(2)图1丙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是_____。

图1中的甲、乙、丙、丁细胞分别对应于图2中的。

(3)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

(4)图3所示细胞能产生的配子基因型为。

参考答案一、“模型法”分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典例1.【答案】C【解析】AB段上升原因为DNA的复制,A错误;CD段下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错误;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DNA复制后及有丝分裂的前、中期,始终有染色单体存在,C正确;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而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形成细胞壁时,线粒体要提供能量,高尔基体也要参与活动,D错误。

典例2.【答案】D【解析】图中a是细胞数量,b是DNA,c是染色体,d是染色单体,所以A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还未复制,A细胞代表精原细胞,其中含2个染色体组,A错误;B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B细胞所处阶段可能发生基因重组,a代表细胞数量,B错误;C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D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的精细胞,着丝点分裂发生于细胞C形成细胞D的过程中,C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A、B、C、D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的细胞是C、D,D正确。

二、对点增分集训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有丝分裂中期时,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并且不发生细胞膜缢缩,故A项错误;据题意可知细胞膜开始缢缩,说明此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相等,说明着丝点已分裂,每一极有5条染色体,即无同源染色体,且该生物是二倍体动物,因此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故B项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也有2个DNA分子,故C项错误;DNA分子复制发生间期,间期的细胞膜不发生缢缩,故D项错误。

2.【答案】A【解析】人体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

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完成复制后,每条染色体由原来的含有1个DNA分子增至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

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核DNA 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此时1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所以n可能为46,A项错误;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2n等于92,所以n等于46,B项正确;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因1条染色体含有1个(复制前)或2个DNA分子(复制后),所以n等于1,C项正确;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与末期的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中含有1个染色体组,所以n等于1,D项正确。

3. 【答案】C【解析】两者前期时染色体数目、DNA数目相同,但是染色体行为不同,减一前期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A错误;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也不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但这两个时期的DNA含量相同,C正确;两者末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D错误。

4.【答案】A【解析】根据题图分析可知,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S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均满足甲乙两图中表示的2组染色体组和2N对同源染色体对数;图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后,同源染色体消失,染色体组数暂时加倍的细胞;图丁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形成精细胞后,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

DNA复制前需要合成rRNA参与氨基酸的运输,需要合成一些蛋白质,如DNA复制需要的酶等,A 项正确;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消失则必然伴随着丝粒的分裂,B项错误;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断裂后,同源染色体消失,染色体组数暂时加倍的细胞,则性染色体应该是两条X染色体或两条Y染色体,C项错误;丙形成丁的过程中,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已经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是犹豫细胞分裂成两个而导致的染色体组数减半,D项错误。

5. 【答案】D【解析】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培养在含放射性32P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和减数分裂过程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含有32P标记的四分体有n个,A项正确;产生的精子含有n条染色体,且每个染色体上的DNA都含有32P标记的一条链,B项正确;受精卵是由含有n条放射性染色体和正常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因此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n个,C项正确;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子细胞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0到n个,D项错误。

6.【答案】B【解析】甲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可推知甲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应该含有4个染色体组,A项错误;乙组细胞占的比例大,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等,所以乙组细胞包括处于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而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出现的,因此观察到含有四分体的细胞应统计在乙组中,,故B项正确,C项错误;丙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已经减半,包括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以及经减数分裂结束形成的精细胞,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内都含有染色单体,D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