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证据法的概述

证据法的概述

专题一证据法的概述一、政治法学的概念与其研究的基本内容证据法学形成的时间是十九世纪的中期,在英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政治法学体系。

这个体系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诉讼证据,和与诉讼证据有关的法律规范的学科。

它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三大诉讼。

特别是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当中运用证据的经验。

(二)和证据有关的各种理论基础。

(三)法律规范当中有关证据的规定。

(四)研究古今中外的证据历史、理论和实践。

(五)研究在司法和执法的过程中调产证据,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规则。

二、证据制度的概念与内容一般情况下国家的政治制度要解决五个问题:(一)首先要明确证据的概念(二)什么样的事实才能作为最后定案的根据(三)调查证据的程序(四)审查、判断证据的真实性(五)要规定如何进行证明三、证据法证据制度形成的背景研究一个国家的整治制度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形成背景:(一)要考虑其政治经济背景(二)要考虑文化传统的背景(三)要考虑诉讼制度的背景四、证据法学的科学体系和内容当今世界有两个有关证据法科学体系和内容的代表性的著作。

一个是由美国著名的证据法学家华尔兹教授所著的刑事证据大全。

这本书主要是讲究适用,从应用的角度来安排证据法律体系。

这本书的证据法学的体系共有十九章。

第一章,证据法的渊源。

第二章,审判程序和证据的种类第三章,审判的记录,包括审判笔录的功能、内容和制作。

特别是在法庭上对各种人证的调查、讯问的方法和规则。

第四章,关于证据的相关性第五章,排除传闻证据的规则第六章,排除传闻证据的例外第七章,证人可靠性的质疑第九章,用不恰当的方法所收集到的证据,特别是辨认证据的排除。

第十章,武力搜查,没有理由的搜查、扣押以及意思权证据的保护。

第十一章,供述证据第十二章,面证权第十三章,证明责任和特定的规则第十四章,司法认知第十五章,证人能力第十六章,各种文字材料和文字证据第十七章,意见证据第十八章,科学证据第十九章,示意证据五、当前我国的证据调查和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当前我国的证据调查和应用所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点:(一)就立法而言,我国还没有一种完整的证据法。

我国立法的体系是把三大诉讼的证据分散在三个诉讼法当中加以规定,一共是二十六条。

其中刑诉八条,民事诉讼法十二条,行政诉讼六条。

这二十六条都是比较原则、笼统、政治口号比较多,不便于运用和操作。

(二)我国的侦测和调查模式陈旧落后,严重的影响了证据的质量。

侦查的结果和模式有两个问题要思考,一是长期以来,我们在程序上坚持的是先抓人,后收集证据。

这是一种模式,和模式有关的第二个问题,在证据的调查上一个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坚持的是口供本位。

重人证,轻物证。

所以现在我们倡导把口供本位逐步转向实物证据本位上。

要先拿证据后动人。

在运用证据定案的方法上,长期以来,一个是搞专案的办法,发动群众,二是三对口的办法,被告承认,再由两个证人证明,三张口径一致这个案子就定了。

要解决重言词轻实务的做法。

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关于科学技术证据的运用,所有我国经济发展,许多科学技术已经引进到程序中,包括测谎器的运用,对监听技术的运用,我们面临的问题一个是缺少人员,缺少科学技术人员,第二由于资金的匮乏,我们这样的技术,我们要解决口供问题、认证问题,案件要办,犯罪率在不断的上升,纠纷不断增多,怎么办?我们这次准备通过立法,要把各种科学技术的证据运用包括鉴定、干涉隐私权这方面的问题如何合法化的问题,最近我们已经把30多个国家的做法,包括美国这样先进的国家,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开始运用监听技术。

关于世界人权斗争的潮流,国内外对我们办案中人权保障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程序上越来越严。

我们的很多做法西方世界不满意,影响到了我们的经济发展,人民群众有意见,告状的越来越多,这都和证据的调查运用紧密相联。

参加了联合国的国际公约,有关办案程序和证据规则的一些基本规定,我们叫做人类的最低标准,有这么几个公约,大家结合着学习,一是经济社会文化国际条约,二是公民的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三是联合国的禁止酷刑公约,还有法官规则、检察官规则、律师规则,联合国都有公布。

这些国际条约中,涉及到证据问题的条款和诉讼制度的条款都比较多,凡是我们签过字,举过手的,经过国家批准的,我们不能叫中国特色。

专题二外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一、神示证据制度的概念神示证据制度产生于奴隶社会的末期和封建专制社会的前期。

在当时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极不发达。

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对于各种纠纷和案件的处理寄托于神。

二、法定证据制度(一)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法定证据制度产生的政治和经济背景是封建专制在政治上、权利上高度统一,君主专政的一个结果。

(二)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法定证据制度的特点有以下几条:1.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和证据力,通过立法统一加以规定。

2.追求形式上、法律上的真实。

3.体现封建专制的特权作用。

4.刑讯逼供合法化对这种证据制度的评价:相对于神示制度而言,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进步。

信物不信神,把证据历史推进到证据时代。

这种证据制度的缺点就在于它的形式主义,它预先规定了各种证据的证明力,完全抹杀办案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三、自由新政证据制度自由新政证据制的基本观点自由新政制度是产生在反封建斗争的历史进程中,最早提出“自由新政”原则的是法国的自产阶级代表杜波尔。

杜波尔的草案经过辩论之后,于1791年1月18日得到法国宪法会议的通过,并于通年9月29日发布训令正式宣布:法官必须根据自己的内心确信作为裁判的唯一根源。

自由新政的内容要坚持三条:①每一个案件事实的认定首先要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②根据本案的证据,要由办案人员按照自己的理性(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良知形成一个新政。

③在运用自由新政的时候,要遵守证据规则。

专题三中国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一、旧中国的证据制度旧中国的证据制度有以下四个特点:㈠它受封建专制主义和受神示制度的影响,特别是司法与刑政不分,案件事实的认定受到封建政权的干扰。

㈡口供主义占据统治地位㈢收集证据的方法刑讯逼供合法化㈣有罪推定原则二、新中国的证据制度新中国的证据制度有以下四个特点:㈠重证据而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是国家专门机关运用证据,认定案情所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

㈡无罪推定原则1、增加犯罪嫌疑人2、加大了控方的举证责任3、达不到证明标准要疑罪从无㈢在证人标准上,我们确立了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

专题四证据概述一、证据概念的科学鉴定凡是能够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叫做证据。

㈠案件事实案件事实包括七个要素:1、何人2、何事3、何时4、何地5、何法6、手段7、何过㈡证据事实证据事实就是在行为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影像和痕迹。

这种影像和痕迹按照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发达的程度,我国的邢诉法,也好民诉法也好,规定证据一共有以下种类:证据有以下七种类型:1、证物2、书证;3、证人4、证言;5、被害人陈述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7、鉴定结论;8、勘验、检查笔录9、视听资料我们讲的这九种形式的证据,从内容上来讲按照马列主义的观点要把握三项标准。

第一项标准是首先要看反映和提供的事实是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第二项标准是关联性标准。

关联性的几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就是证据事实同案件事实之间,要看是一种必然的联系还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第二种形式,是一种肯定的联系还是一种否定的关联。

第三种形式,是直接联系还是间接联系。

第三个标准就是要判断证据是不是具备一种合法性第一个含义:合法性在一个民主与法制的国家应该说是证据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二个含义:证据的标准形式是否合法。

每一个证据来源的程序是否合法。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这里当前涉及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非法证据的合法性的转化问题。

行政证据的合法性转化问题有这样几个基本程序:第一,办案人员不能少于两人。

第二,对当事人要有一个告知的程序。

第三,可以反过来听反过来看。

作为定案根据的证据必须符合以下两项标准1、其表现形式必须合法2、从每项证据的内容来讲,必须具备客观性、观念性和合法性。

专题五法定的九种证据形式五至十二章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要正确区分法律规定的、各种证据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第二个问题是要紧紧抓住每一种证据的证据力和证明力问题。

证据力是每一个证据,作为定案的资格和条件,特别是其来源合法的程序。

(有些书上也把证据力叫做证据能力)证明力是每种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价值、证明功能的价值和功能的发挥点。

一、物证物证的概念:凡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或者是痕迹,都叫物证。

包括:①行为、争执、纠纷所使用的工具。

②行为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

③行为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物品。

④行为所设计到的,刑事案件所侵害的对象和结果。

物证证明力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所有的物证都是实实在在的物,它的客观性比较强。

第二个特点,每一件证物要发挥其证明作用,关键在于其外部特征。

外部特征包括其规格、大小、颜色、商标、图案、新旧的程度。

二、书证书证的概念书证是用其记载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书面材料,或者是其它物质材料。

书证的分类:第一,反映诉讼主体,主体身份的书证第二,反映经济活动当中的各种账册、票据,包括小金库的白条。

第三类,反映各种经济关系的经济合同、协议、质量鉴定。

第四类,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来往的机票、车票、船票、传真文件、工作的日志、电话的记录、国家公正机关所制作的判决书和公正文书或者是某个单位的公正制度。

书证证明力的特点:以其反映的内容同案件事实产生的重合关联而发挥证明作用。

在经济犯罪活动当中和经济纠纷当中,有很多书证是我们无法用肉眼难以确认下来的,这些疑难的书证一定要和科学技术鉴定相结合才能发挥证明作用。

三、证人证言确定证人证言的证明力问题:证人证言的证明力的第一个问题。

首先要证明证人证言的证明力同实物证据相比的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由于他是人证,它是一个会说话而且有思维的证据。

所以证人证言同实物证据相比更形象具体和生动,对案件事实揭露的比较深入。

第二个特点,这种证言稳定性比较差,可靠性比较差。

特别是在党风不正的情况下,光靠证言定案是一种非常冒险的做法。

每一个证言的形成过程都经历三个阶段一个是对案件事实的感受表达阶段第二个是对案件事实的记忆阶段第三个是对案件事实的表达阶段由于证人证言的稳定性比较差,所以第一点要把握其证明力。

确定证人证言的证明力的第二个问题。

关于证言的修正,我们准备确立一个实物检验规则。

确定证人证言的证明力的第三个问题。

要查清证人在本案中的两个关系。

一个是同本案的案件事实是什么关系,第二个是同本案当事人有什么关系。

确定证人证言的证明力的第四个问题。

要查清每分证言的来源,解决其程序是否合法。

要按照法定的程序,贯彻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