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新教材)《人口》综合复习
高中地理(新教材)《人口》综合复习
(2)人口性别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地区男女人口数的比例关系。人口的性别结构 通常用性别比来表示。性别比就是指每 100 名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 人口的性别结构对人口自身的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人类是依靠两 性的结合繁衍后代的,因此两性比例是否平衡,直接影响到结婚率和妇女生 育率,并进一步影响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再生产的速度。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影响人口的性别结构,一般来说,经济发 达地区女性多于男性,经济欠发达地区男性多于女性。人口的性别结构对社 会经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如许多行业或职业对于劳动者的性别有着不 同的要求,如钢铁厂等重工业需要大量的男性职工,纺织厂需要大量的女性 职工。
(2)人口增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适度的人口增长会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主 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增加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提 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②人口增长过快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人 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紧张;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力,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人口过快增长会抵消经济发展的成就;人口过多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 极影响。
但从长远来看,大批劳动人口移出不利于迁出区社会经济发展。首先, 移出的人口多为青壮年,且高素质人口较多,他们的移出必然带来人才的流 失和抚养、教育费用的损失。第二,大规模劳动力移出造成移出地经济上的 依赖性和脆弱性。依靠输出劳动力取得的外汇和其他收益愈多,省人口流动柱状图,完成(1)~(2)题。
5.三角形图 三角形坐标轴图通常用来表示有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的百分比结构。 (1)读图关键 ①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而非绝对数据;② 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是 100%;③ 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个;④三个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 一致。
【迁移应用 2】 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分布不均,以平武至盐 源一线为界,东西人口差异悬殊。四川许多地方的小城镇和农村出现“留守 儿童”和“留守家庭”等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目前“留守儿童”的教 育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试比较川东和川西的人口分布情况。 (2)“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人口流动对流出地有什么影响? (4)近年来,很多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应如何吸收这些劳动 力?
答案 (1)D (2)B
答案
解析 第(1)题,浙江省 1990 年为人口净迁出省,2000 年为人口净迁入 省,但何时变为人口净迁入省不能确定;流入浙江省的人口数量大增主要是 由于浙江省经济水平的提高;浙江省流入人口一般来自中西部地区,福建省 经济较发达,同样为人口流入地,不是浙江省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流出 的人口可能是为了求学或经商。第(2)题,省际人口的流动会促进浙江省经济 发展;人口迁入为浙江省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但也给交通带来一定的压 力;省际人口流动与当地青年婚配问题关系不大。
(2)社会经济环境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①生产力的发展与分布决定人口的分布。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人口布局的根本性的变化。 ③人口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的开发历史有关,开发历史又与自然环 境的优劣有关。 ④政治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
3.人口结构与地理环境 人口结构是指在人口整体中,具有不同自然的、社会经济的、地域特征 的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就是各特征人口数在人口总数中的百分比。 (1)人口年龄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个地区总人口中不同年龄人口的比例关系。 一般可把人口的年龄分为三组:儿童少年组(0~14 岁)、劳动力组(15~ 64 岁)、老年组(65 岁及以上)。根据这三个组别的人口构成比例可将人口划分 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
解析
专题二 人口类综合题答题模板 1.人口分布
2.人口迁移的影响评价 (1)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某些不利的方面,应对其进行 辩证分析。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①影响人口年龄结构。一般来说,经济性迁移以青壮年为主,人口迁移 往往使迁入区人口性别比上升以及年龄结构年轻化,老龄化延迟,迁出区则 相反。 ②影响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和各地区的文化交流;调整了不同 国家和地区间劳动力的供求比例,有助于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带动资 本的流动。
(2)判读方法
①读准三个坐标轴的原点及变化趋势,即如图中的箭头 A、B、C 所示 的方向。
②找到与所判读坐标轴原点相交的另一个坐标轴,称为邻轴。如图中 A 轴的邻轴是 C 轴。
过所求点作平行于邻轴的平行线 a、b、c(即转为所判读坐标轴原点处的 二维坐标,简称“转三为二”)。
③找出该平行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读出数据。 图中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数据依次是
(1)2005 年和 2010 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2)2013 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 (1)B (2)C
2.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优越地区人口稠密 ①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人口稠密,过于炎热、过于干燥和过于寒冷的地 区人口稀疏。 ②地势低平的地区人口稠密,地势高峻的地区人口稀疏。 ③水源充足的地区人口稠密,水源短缺的地区人口稀疏。 ④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稠密,土壤贫瘠的地区人口稀疏。 ⑤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稠密。
(1)由图可知( ) A.2000 年浙江由人口净迁出省变为人口净迁入省 B.流入浙江的人口数量大增主要是由于浙江生态环境改善 C.流入的人口可能主要来自福建、江西和安徽 D.流出的人口可能是为了求学或经商
(2)关于浙江省省际人口流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浙江省经济发展 B.造成当地青年男女婚配困难 C.为浙江省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D.给浙江省交通带来一定的压力
解析
专题一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1.线状图(曲线图、折线图)
曲线图、折线图是采用曲线或折线的升降、起伏来显示地理数据的变 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计图。这种图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及依 存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曲线图的一般思路如下图所示。
2.柱状图
该类图形一般把分类项在横坐标上标出,而把数据的大小在纵坐标上标 出,这样可以强调数据是随分类项(如时间等)变化的。分析柱状图的一般思 路如下图所示。
(2)人口移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移动有利于国家和地区之间物质、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有利于 不同种族、民族之间的融合,有助于人口的合理分布,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和社会的进步。但是,由于迁入地与迁出地在社会经济上是两个既相互联系 又彼此对立的地区,各方的移动效应差别很大。 对于迁出地而言,利弊兼有。以利而论,首先,人口移出解决了人口过 剩和部分人口的就业问题。第二,移民的汇款增加了移出地的收入。第三, 迁出人员可以在工作过程中学到新的技术和接受一定的教育,返乡后对家乡 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圆形图(扇形图、饼状图等)
圆形图是以圆形的面积大小表示地理数据资料的统计图。这种图在反映 总体内部结构时,比柱状图更为清晰。分析圆形图的一般思路如下图所示。
4.二维坐标图
二维坐标图又叫平面直角坐标图,用横、纵坐标表示两种地理事物或现 象,坐标图中的点、线等表示两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间的关系,能够简明地反 映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二维坐标图的一般思路如下图所示。
答案
解析 第(1)题,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是外出务工人员供应大 省,受务工目的地对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安徽省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出现 增减实属正常,B 项正确,排除 D 项。出省求学人员主要为大学生,但外省 市在安徽省的招生人数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排除 A 项;外 出旅游人员不影响常住人口数量,排除 C 项。第(2)题,2013 年后安徽省常 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 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6%~ 0.7%”,需要省外人口的迁入来补足两者的差距,故 C 项正确。
0~14岁约26%;
15~64岁约47%; 65岁及以上约27%。 ④检验三数据之和是否为 100%。
【迁移应用 1】 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 2017 年常住人口达 6 254.8 万人,比上年增加 59.3 万。2001~2017 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 0.6%~0.7%。据此完成(1)~(2)题。
《人口》
阶段综合实践
网络体系构建/核心素养探究/地理技能培养/地理综合实践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⑪ ⑫ ⑬ ⑭ ⑮ ⑯ ⑰
答案 ①人口分布规律 ②东亚 ③北美东部 ④自然 ⑤气候 ⑥经 济发展水平 ⑦发展历史 ⑧推力 ⑨经济
⑩文化 ⑪国际人口迁移 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⑬区域资源环境承 载力 ⑭人口合理容量 ⑮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 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 平 ⑰乐观者
答案 (1)川东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分布在盆地;川西地区人口稀疏,主 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谷地地区。
(2)“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是由大量民工外出务工或经商引 起的。
(3)有利:促进了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 的就业压力和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利:造成人才外 流,当地劳动力不足,出现“留守儿童”和“留守家庭”现象。
答案
综合思维——全面认识人口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人口增长与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影响人口增长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变动,即出生人数和 死亡人数之差。人口的自然变动是各种地理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 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年龄性别 结构、人体生理因素等;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 医疗卫生、人口迁移、人口政策、习俗、战争等。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社 会经济因素。